猪流感及仔猪腹泻的防治研究
2022-02-25黄炳源
黄炳源
岑溪市梨木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梧州 543206
猪流感与仔猪腹泻病症的特征虽具有多样性,但也可根据其病症特点对症下药。通过加强对生猪的日常管理,强化免疫特性,制定有效针对性预防措施,可降低猪流感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以此来提高生猪整体质量、保证养殖人员经济利益稳定,促进生猪养殖业持续发展。
1 猪流感及仔猪腹泻病症特征
1.1 猪流感病症特征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流感发生率相对较高,发病期涵盖了繁殖全过程,其传染途径广泛、病毒传染性较强。通常情况下,猪流感潜伏期在3 d以内,当病毒经过猪的呼吸道后,会在其分泌物中进行堆积,并把黏膜上皮细胞当成滋生场所,快速繁殖,因此,其它猪群接触到病猪便极有可能被感染。在最初发病阶段,病猪体温会迅速上升至41 ℃左右,中期出现厌食、反应逐渐迟钝等现象,后期严重时会因乏力、精神不足而卧倒在地。猪流感的病症因猪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患猪流感的生猪3 d左右开始散失热量,对冷空气异常敏感,使病猪不断找寻热源,粪便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干结,严重时会出现球状粪便、口吐白沫、咽喉发炎等现象,使病猪叫声嘶哑不能进食、饮水。部分品种的猪在患猪流感初期会通体发红,各个关节因出现疼痛感而行动缓慢,严重时会导致鼻子堵塞甚至呼吸困难,迫使病猪用嘴呼吸。此时若不对病猪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会导致病猪体重急速下降甚至死亡[1]。
1.2 仔猪腹泻病症特征
仔猪腹泻根据是否具有传染性分为传染性腹泻与非传染性腹泻。其中,多数传染性腹泻均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造成的,相比之下,病毒感染后果更为严重,一般在仔猪出生7 d左右患病率最高,导致在5 d内死亡的可能性极大。感染初期病毒会使仔猪粪便出现浓重的腥臭味,此时养殖人员应迅速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大量仔猪感染甚至死亡,使养殖人员蒙受巨大损失。对于另一种非传染性腹泻而言,其产生原因十分广泛,患有非传染性腹泻的仔猪饲养环境一般较差,由此推断,非传染性腹泻与饲养环境有着紧密联系。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相似,多发生于仔猪免疫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使仔猪出现厌食、腹泻等问题,引发呕吐、精神萎靡,严重可能导致仔猪卧倒在地,甚至伴有高烧拒食等情况出现。由于仔猪品种不同,导致体温升高有所差异,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仔猪脱水,甚至死亡,为此,应做好仔猪的日常管理工作,降低仔猪发病概率。
2 猪流感防治措施
2.1 猪流感日常管理防治
面对来势汹汹的猪流感,应加强猪群日常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同时确保猪群得到均衡的营养,从而增强其抗病体质。首先,猪舍应具有一定空间,防止猪群过度拥挤,其次应加强猪舍通风,并定期打扫保持舍内干燥、卫生。冬季温度降低,可利用供暖设施等,保持舍内温度和合理通风。同理,在夏季如果气温过高时,也应对猪群进行防暑降温并确保其饮食充足。在对生猪进行调运期间,要特别小心气候变化,并做好对各项突发状况的应激预防,从而减少生猪发病率。对养猪场应实行全面封闭式管理,并严禁无关人士任意进出,且一切进出车辆均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猪舍内也应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在猪群整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使用过氧乙酸、火碱溶液等进行场地消毒,但如果猪群中存在病猪,则应针对猪舍及其周围环境使用0.03%的百毒杀进行消毒,频次维持在每日1~3次,并交叉应用消毒剂。平时应加大对猪群的巡查次数,如果出现病猪,应立即向当地兽医行政部门汇报,同时限制猪群流动,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另外,应挑选健康猪群中优质生猪进行配种,若遇特殊情况需要引种,则应对引种生猪采取隔离喂养措施,隔离时间维持在30 d以上,以此保证猪群能够优质繁殖。针对感染流感病死的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食用。
2.2 猪流感药物防治
目前针对猪流感无特殊治疗药物,但可在病猪所饮用的水中加入清热解毒类药物,或肌肉注射止痛药物,如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也可注射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若采取中药的方式,可用大青叶或板蓝根各30 g(仔猪则酌减)喂服健康的猪群;对于已经感染猪流感但其病症较轻的生猪、仔猪,可在预防的基础上增添大贝、生石青煎水喂服;而病症较重的生猪、仔猪则以麻黄、葛根、桂枝入药,再配合杏仁、生姜、生石青、甘草煎水喂服,每日一次,一次一剂即可。治疗期间,在病猪尾巴末端、耳尖等位置利用尖针适当放血3~10 mL,可有效促进病猪康复。与此同时,应在病猪食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增强其抗病能力[2]。
3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3.1 仔猪腹泻日常管理防治
仔猪在日常饲养中,首先需确保仔猪在其出生后1 h之内进行初乳吮食,使其拥有母源抗体。其次,仔猪的饲喂一般以母猪的乳汁为主,母猪的身体健康和饲料变化会直接体现在乳汁上,从而导致仔猪腹泻,所以,应给母猪食用干净、无污染、营养丰富的饲料,并用饲料储存塔进行储存。此外,还应注意母猪的饲喂方式,推荐使用自动化料线以及定量桶组合,进行定时定量饲喂,同时,还应减少人员进出,降低母猪的应激。产后7 d是加强腹泻防范的重要时期,应做好猪舍的保暖工作,可使用电热板和保温灯对猪舍进行保温、升温,并保持舍内适当通风、干燥卫生。若因昼夜温度变化较大,造成舍内供暖出现故障,则容易使仔猪腹部受凉,从而引发仔猪腹泻。因此,猪舍温度要维持在28~30 ℃,避免仔猪受冷导致腹泻,一般仔猪在出生21 d左右便开始逐渐食用饲料,为确保满足仔猪生长所需营养,应及时补料,使仔猪逐渐适应饲料喂食,从而产生免疫力。另外,应严格按照待产房与产房标准进行消毒,猪舍内各种用具建议采用氢氯化钠进行消毒,猪舍周边建议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并选择合格饲料进行喂养,保持仔猪饮水干净、营养均衡。饲养期间,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频繁串舍。对于即将分娩的母猪应格外注意其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仔猪出现腹泻情况。且疫苗注射工作应在母猪分娩前进行,如此可有效降低仔猪腹泻发病率,待仔猪断奶完成后,可接种副伤寒疫苗,提高仔猪成活率[3]。
3.2 仔猪腹泻药物防治
对于仔猪患有的非传染性腹泻,应究其发病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例如:仔猪出现发热状况,应对其注射穿心莲溶液,若仔猪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可采用阿托品加碳酸氢钠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防止仔猪中毒。在具体的生猪养殖过程中,无论仔猪因何种原因导致腹泻,都极容易引起仔猪体内微量元素流失,造成仔猪营养不良,可尝试将口服式补盐液与适量的微量元素进行融合用于仔猪治疗,确保仔猪在治疗过程中不会脱水死亡。对于仔猪患有的传染性腹泻,则应立即封锁猪舍,养殖人员需确保病猪粪尿不外流,可将病猪粪尿进行发酵消毒处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以防对其它仔猪造成伤害。
与此同时,应对猪舍环境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疾病大面积传播。对于病毒性腹泻,可根据仔猪实际患病情况采用适当抗生素进行肌肉注射,以大霉素为例,对于病情较轻的仔猪应每天注射两次,每次注射量控制在1 500 IU,或选用白细胞干扰素进行注射,注射量应控制在2 000 IU左右。如此,连续用药5 d,病症可明显减轻,7 d后便能基本痊愈。而对于细菌问题引发的腹泻,治疗时间极为重要,因此,若养殖人员发现仔猪出现腹泻情况,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错过细菌类腹泻的最佳治疗时间,增加后续治疗难度。在整体治疗过程中,应对猪舍内部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避免滋生细菌加重仔猪腹泻情况,若发现仔猪患有寄生虫类腹泻,则可通过抗球虫药进行治疗。另外,应将已患病的仔猪转移到温度适宜且干燥的地方进行隔离,并清除好病猪排泄物,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同时也要对与病猪同窝的仔猪加强药物预防,最大程度减少仔猪患病率[4]。
综上所述,猪流感与仔猪腹泻两大疾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难关,一旦猪群中出现病猪,应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并合理用药,同时做好病猪的清洁、消毒工作,以防病症传染。对于病猪所在的猪群进行集体消毒,并喂以适当大青叶或板蓝根,增强猪群整体抗病性,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生猪患病率。养殖人员还应加强猪群日常管理,保证生猪喂食合理、饮水干净、营养均衡。另外,应保持猪舍内部环境干燥、通风良好,并对猪舍及猪舍周围环境定期消毒。此外,还应确保猪群能定期接种疫苗,拥有健康生长环境,从根本上提高生猪抵抗力以及仔猪成活率,使养殖人员得到稳定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