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阳市鲜食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2022-02-25李剑峰易前梅余韩开宗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薯苗结薯块根

李剑峰,易前梅,刘 帆,余韩开宗

(1.成都益民生鲜供应链有限公司,成都 610095;2.四川农业大学,成都 611130;3.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甘薯其块根营养丰富、养分平衡,除含有大量淀粉外,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食物纤维、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近年来,随着甘薯的保健作用被人们认识接受,已经被视为营养均衡的保健食品。优质鲜食新品种选育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不断革新,甘薯产量、品质及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种植效益不断提升,鲜食型甘薯产业迅速发展,特别在以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为代表的北方甘薯种植区,利用较高的种植管理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其鲜食型甘薯产业化得到极大发展。

简阳市传统以来都有甘薯种植的习惯,但目前大部分农户仍采用 “堆堆苕”的传统种植方式。种植品种老化,管理技术粗放,种植密度低,约为1500株/667m2。当地鲜薯产量低,大面积平均产量仅为1400kg//667m2。单株门薯结薯过大,薯型不整齐,商品薯率较低。甘薯种植效益下降,农户种植积极性差,产业萎缩。

2021年成都益民生鲜供应链有限公司在简阳市开展甘薯高产栽培性技术试验示范,通过采用“薯苗平栽、高垄栽培、增施钾肥、合理密植”等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取得了较高的鲜薯产量,经现场测产,鲜薯平均产量2314.22kg/667m2,较当地大面积甘薯平均产量1400kg/667m2,增产65.3%。现对主要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归纳。

1 选用良种

优质的鲜食型甘薯品种应具有优良的食用品种和良好的外观品质。引进及选择新品种应选用适宜本地气候特点、产量高、抗逆性强、食味好(甜味是食味评价的首要指标)、薯皮光滑,薯型整齐美观、大小适中均匀,商品薯率高的甘薯品种。目前全国国鲜食型甘薯推广面积较大的优良品种有“普薯32”(西瓜红)、“烟薯25”“广薯87”等。

“普薯32号”由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2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17年、2021年2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该品种生长旺盛,株形匍匐,长蔓,分枝多。顶叶浅紫色,叶心形,叶脉浅绿色,茎绿色。结薯分散,单株结薯较多,薯块大小均匀,薯形下膨美观,薯身光滑,薯块表皮鲜红,薯肉桔红色。薯块干物率平均29.33%,淀粉率18.89%,胡萝卜素含量17.30mg/100g 鲜薯。该品种较耐贮藏,薯块贮藏后易“回糖”,“ 回糖”后食味清甜、可口。大田薯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抗,室内薯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

“烟薯25”是烟台市农科院通过杂交技术选育而成,2012年3月通过国家鉴定和山东省审定,属烘烤型食用甘薯新品种。中长蔓,分枝数5~6个,茎蔓中等粗,叶片浅裂,顶叶紫色,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形纺锤形,淡红皮桔黄肉或者红色肉,结薯集中薯块较整齐,单株结薯5个左右,薯块薯皮光滑。大中薯率较高,食味优。薯块生长过大后,薯皮易爆筋。

“广薯87”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大中薯比率76%,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身光滑,薯块均匀,干物率28.5%,淀粉率19.75%。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中抗薯瘟病,适应性较广,耐贮性好。

2 培育壮苗

2.1 种薯选择

选用具本品种特征、皮色鲜明,生活力强、大小适中(0.15~0.5kg/个)的健康薯种,严格剔除带病的皮色发暗、受过冷害、薯块萎软、失水过多、以及破伤的薯块,在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300倍液浸种10min消毒。

2.2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管理方便的田块,最好是新苗床,旧苗床进行床体消毒。排种薯前将育苗地犁翻1次,做到土粒细碎、土壤疏松、耕作层深厚、并耙平开厢起垅。一般苗床用腐熟猪牛栏粪1000kg/667m2,45%复合肥20kg/667m2。

2.3 用种量

一般栽插甘薯需种量60~80kg/667m2。

2.4 常规育苗

2.4.1 育苗时间及方法 甘薯属于喜温作物,薯苗发根最低温度约为15℃,排种过早气温低不利生长,排种过迟不能早栽,出现地等苗现象。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择晴好天气,采用塑料薄膜温床育苗,苗床长度可根据地形及需要而定,宽150~170cm,垄深度20cm左右。殡种时种薯头部应朝上,尾部朝下。大薯排深些、小薯排浅些,做到“上齐下不齐”以保证覆土厚度一致,出苗整齐。

2.4.2 破膜管理 殡种后于3月下旬,甘薯幼苗开始出土,出土后应及时破膜引苗,避免由于膜下温度过高,引起烧苗。当薯块出苗率大于70%后,视为齐苗,即可揭膜,揭膜后进行1次追肥、追水、除草的田间管理。

2.5 大棚早育苗

早育苗可使用大棚双膜或三膜,将甘薯育苗期提前,推进甘薯早栽,进而根据甘薯长势、市场行情将收获时间提早,分批收获上市。

2.5.1 育苗时间 在12月底至2月上旬均可进行,一般以1月份育苗为宜。

2.5.2 早育苗方法 大棚三膜早育苗。苗床长度可根据大棚的具体情况而定,苗床宽1~1.2m,深度20~25cm。排种时种薯头尾相连,放平摆好,浇透水后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洒种薯表皮,在种薯上覆土4~5cm,再铺1层薄膜保湿,并在苗床上搭小拱棚,四周用土压实,用于保温增温。

2.5.3 育苗棚管理 早育苗甘薯当种薯出苗率大于70%,即可视为齐苗,齐苗后应揭掉保湿平膜,棚内气温25℃以上时,在晴好天气适当揭开小拱棚四周,并在中午打开大棚两端通风,以免因棚内温度过高,引起烧苗。傍晚关闭大棚,以保证棚内温度,促进薯苗生长。

2.6 苗床管理

2.6.1 苗床水分管理 苗床水分充足,是保证薯苗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苗床水分不足时,薯块出苗晚,薯苗生长缓慢。苗床湿度过高,则会引起土壤缺氧、不利于与薯块生根发芽,易导致烂薯。在生产中,薯块出苗前,苗床需水量较少,因此在殡种时大量浇水后,可不浇水。出苗后,由于薯苗的生长及叶片的蒸腾作用,需水量显著增加,因此需增加浇水量,尤其在温度较高时,总体上苗床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80%左右为宜。 每次剪苗后须对甘薯进行灌溉。

2.6.2 苗床肥料管理 薯块出苗前,薯块生根、发芽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来自于薯块本身。出苗后生长所需要的除来自薯块自身供应外,还需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因此在育苗过程中,除施足基肥外,还需要在齐苗后追施氮肥,追施尿素15~20kg/667m2。剪苗后第2天可进行追肥,施肥可采用撒施或兑水冲施的方法施用。

3 大田准备

3.1 选地整地

甘薯是块根作物,其生长土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在耕地时尽量深耕,加厚耕作层,使土壤耕作层通气性增加。在疏松的土壤里,甘薯根系生长快、吸水吸肥能力强,形成层活力旺盛,同时在块根膨大过程中受到土壤机械阻力小,容易形成块根、并且块根薯型规则、薯皮光滑。大田生产中耕作深度以30cm左右为宜。

3.2 开沟起垄

起垄有利于排水,避免因土地积涝造成块根腐烂、减产。其次垄作能够加厚土层,改善根部的通气条件,土壤不易板结,提高肥料吸收效率,利于块根形成和膨大。还可以增加光照面积,增加甘薯地上部光合作用,有利于增产。垄种植便于甘薯收挖,特别是机械化操作,提高收获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甘薯起垄一般按垄宽80~90cm,垄高30cm,单垄单行栽插。

4 控氮增钾

氮肥对甘薯营养器官的形成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氮肥过低易引起甘薯地上部生长受限,叶片早衰,影响光合作用,影响产量形成。氮肥施用过多,则会造成甘薯地上部生长过旺,不利于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运输,造成块根干物质积累,导致减产,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000kg鲜薯,需要吸收纯氮约3.7kg。

甘薯施对钾肥需求最多的作物之一,每生产1000kg鲜薯,需吸收纯钾约10kg。钾肥可以增强甘薯的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运输,提高块根中的干物质含量,有效促进甘薯经济产量的形成。

鲜食型甘薯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氮肥,在中等肥力土壤不施或少施氮肥,肥力较低的土壤适量施用氮肥。中等肥力土壤,施用钾肥(以K2O计)20kg/667m2,纯磷5kg/667m2;肥力较低的地块,应在此基础上增施纯氮6kg/667m2。施用方法为:在耙地前将肥料全田撒施,然后耙地、起垄。

5 选用壮苗

甘薯壮苗栽插后,薯苗返苗快、成活率高,生根能力强,根系健壮、活力高;有利于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在苗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壮苗栽插,其壮苗特点为:叶片肥厚、叶色正常,叶片无花叶、皱缩等现象,节间短、薯蔓粗壮,薯苗长度20~25cm,百苗重500~750g左右。

6 合理密度

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甘薯商品薯单个薯重100~300g左右的鲜薯最受市场喜欢,鲜食型甘薯栽培过程中要想获得高产和较高的商品薯率,应适当增加密度。肥力中等的土壤一般栽插密度为4000~4500株/667m2。

7 适时早栽

甘薯栽插后,尽早发根返苗,地上部茎叶早发稳长,延长地上部生长时间和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和向下运输,是保证甘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甘薯在四川地区生长主要受温度制约,当气温低于10℃则停止生长,因此在当地气候条件下适时早栽是延长甘薯生长期和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产量与栽插时间成正比,栽插越早,产量越高。相较于传统种植栽插时间5月底至6月中旬,鲜食型甘薯早育早栽以4月中上旬至 5月中旬栽插为宜。甘薯生长期延长30d以上,有效保证了鲜食型甘薯的高产稳产。同时利用早育早栽技术,可以实现鲜食甘薯早挖早收,根据市场行情分批上市,提高种植经济效益。鲜食型甘薯可采用平栽或斜栽的栽插方式。平栽法其优点在于甘薯结薯数多,薯型均匀,商品薯率高,但由于其种植覆土浅,抗旱性差。种植应注意灌溉保苗。斜栽法优点是操作容易,薯苗抗旱能力强,成活率高,但其单株结薯数比平栽法少,门薯结薯较大。

8 田间管理

8.1 查苗补苗

甘薯栽插后,常因干旱、弱苗、病虫为害或栽插技术不高等原因造成死苗缺株,因而需要进行查苗补苗,保证全苗。补苗应在插后两周内完成。补苗时选择壮苗补插并浇透水,成活后追施“偏心肥”,促使小苗快发赶上大苗。

8.2 化学除草

做好甘薯大田除草是提高甘薯产量的重要条件,甘薯栽插前可使用99.9%乙草胺100~200mL/667m2对甘薯进行土壤处理,用药后应间隔5d以上才能进行栽插。栽插后使用乙草胺对大田垄沟进行喷施处理。在甘薯生长过程中,禾本科杂草长至2~3叶时,用10.8%精喹禾灵40~70mL,全田喷洒除草。若还有杂草,可适当进行人工除草。

8.3 薯蔓化学防控

甘薯生长过旺,地上部徒长会降低光合效率、增加养分消耗,影响地下部膨大,造成严重减产。控制藤蔓生长是调节甘薯生长和保证产量的重要措施。传统种植中一般采用翻蔓,提蔓等方法抑制茎叶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下运输。但翻蔓提蔓不仅劳动力成本较高,还容易造成茎叶机械损伤、打乱地上部空间结构,严重影响甘薯光合作用,导致甘薯减产。对于出现地上部旺长的田块,采用喷施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防控。可在甘薯封垄后,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控旺,间隔7~10d再次喷施,喷施2~3次。

8.4 根外追肥

甘薯生长进入薯块盛长期后,对钾元素和磷元素的需求明显增多,在此阶段通过叶面喷施补施磷、钾肥,可以防止叶面早衰,促进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转运,促进甘薯块根膨大。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用150g/667m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浓度不超过0.5%,以防施用浓度过大,造成烧苗。每隔15~20d喷施1次。

9 病虫害防治

四川省鲜食型甘薯主要病害为黑斑病,黑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薯块发病病斑呈黑色或黑褐色,病斑下层组织呈黑色,薯肉有苦味。土温在15~5℃之间,田间含水量在14%~100%之间均可发病。防治方法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苗床、选用健康种薯;二是注意土壤深翻,对病田进行轮作;三是使用药剂防控,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蘸根及灌根处理。近年来,鲜食型甘薯种植过程中,受蛴螬类害虫危害较为严重,由于其幼虫咬食薯块,在薯块表面造成孔洞,严重影响鲜食型甘薯商品性,造成严重损失。其防治方法为:甘薯收获或做好地块翻耕除草,减少虫口越冬。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或农家肥。甘薯种植整地时可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5%毒死蜱颗粒剂进行田间撒施,施用有效成分100~150g/667m2。

10 适时收挖

在10月中旬后,开始对甘薯进行杀秧,杀秧后,遇晴好天气,土壤干燥时,可组织收获。收获时要注意,减少机械损伤。鲜食型甘薯收获也可根据市场售价情况进行适当提前。

猜你喜欢

薯苗结薯块根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甘薯发根分枝期适宜土壤水分促进块根糖供应和块根形成的研究
压蔓平栽技术对甘薯生长、结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红薯苗栽植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春季红薯栽苗注意啥?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