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出血性败血症诊断与治疗
2022-02-25王贵元
王贵元
(天峻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天峻 817299)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当牦牛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之后,其下颌以及咽喉部位会发生肿胀,导致呼吸困难,所以该病也叫桑喉。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有非常高的致死率,该病若是在牛群中蔓延就会导致牛群生长受到阻碍,并制约养殖场的良好发展。
1 流行特点
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范围分布于自然界中,而且还是牛只上呼吸道系统中的常在菌群,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出现显著致病能力。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往往都分布于牛只上呼吸道系统里,所以该疾病的流行特点是内源性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牛体内繁殖的时候会产生许多毒素,导致牛只黏膜组织还有脏器被极大损坏,而且外界致病菌同样能够穿过受伤皮肤感染牛只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携带病菌的所有动物粪便、分泌物等都是该疾病的传染源头。多杀性巴氏杆菌不但感染牦牛,而且还会感染各种家畜,有着极大的危害性。除此之外,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导致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有季节性特点,往往在冷热交替季节出现较多,在相同类型动物群体里大范围传播。饲料不合理、环境卫生恶劣、养殖密度过大以及牛群间不断接触等都会使该疾病出现,极大的损害养殖户养殖效益。
2 临床症状
病牛在感染该疾病之后发病往往非常突然,急性病牛在当天就会出现死亡,而发病时间比较长的病牛具体表现包括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对外界刺激缺少反应等,同时还会从鼻腔里面流出来浆液性粘稠内容物,并且伴随着血丝,病牛眼结膜出现潮红,在鼻颊两边出现显著泪痕。病牛体表温度会上升至39℃,最高达到42℃,病牛会出现呼吸加快、肌肉震颤等症状,当病牛病情愈加严重时就不再进食,停止反刍。犊牛感染该疾病之后具体表现包括腹痛腹泻,腹泻物会从粥样逐渐变为水样,还伴随着血液以及肠粘膜,散发出恶臭气味。成年牛会出现肺炎以及败血症,进行肺部听诊的时候出现锣音,病牛呼吸时出现咳嗽。大多数的病牛在咽喉、颈部等位置会出现炎性水肿,在初期阶段触摸时会感受到明显的热感,此时病牛会感受到疼痛从而拒绝触摸,然后慢慢变凉。水肿会使病牛呼吸不畅,甚至还会由于窒息直接死亡。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牦牛进行解剖之后能够看到,大部分牦牛通常都尸僵不全,不管是鼻液还是黏膜分泌物都是绿色,而且在下颌位置还可以发现胶冻状的纤维素性蛋白物凝结,用手轻按会出现指痕。同时,病牛脏器器官会出现大面积充血出血症状,皮下组织有着针尖出血症状,肾脏出现显著变性。病死牛淋巴会出现高度充血,腹腔里面存在渗出液,对发病时间长的病牛来说,渗出液会被机体吸收,只留下纤维素性蛋白膜。除此之外,病牛气管还有鼻腔里面存在粘液性分泌物,肠粘膜明显加厚,肠道里面的内容物十分稀薄,散发出恶臭气味。
4 病因分析
4.1 兽医管理因素 近年来,动物疫情层出不穷,兽医人员把禽流感以及口蹄疫等动物疫病当做防控主要内容,但却没有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等相关疾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出现防疫漏洞。当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外界逐渐适应并繁殖传播,就会导致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大范围蔓延。
4.2 免疫注射因素 制定相关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注射可以减少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出现几率。然而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在进行牦牛免疫注射的时候,依旧有各种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一些动物防疫员对实际注射剂量缺少明确认知,为了避免牦牛应激,会大大减少注射剂量。在注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打飞针”的情况,从而导致漏注以及剂量不足问题出现。而且,部分人员只对成年牦牛免疫注射,没有重视对犊牛还有幼龄牛的注射,使犊牛感染几率显著增加。兽医站给牧民发放相关疫苗之后,他们往往会自主决定注射时间,不能进行统一注射,同时有一些牧民对疫苗缺少有效保管,导致疫苗作用下降。除此之外,在20 世纪时主要通过牛出败弱毒菌苗进行免疫,该疫苗有着8~12 个月免疫期限,一年免疫一次即可。在新时期之后,疫苗逐渐发展成为灭火苗,仅有4~6 个月免疫期限,然而牧民依旧使用传统免疫流程,使得实际免疫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4.3 饲养管理因素 在高原区域,一些牧民通常使用高山放牧模式,缺少合理的补饲工作,无法真正实现牦牛在生长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而且,在进行高山放牧的时候,由于环境影响,牦牛就会出现肌体应激,导致巴氏杆菌感染率大大提高。对犊牛饲养管理来说,被“人牛抢奶”所影响,无法为犊牛的喂养带来足够的母牛,从而使犊牛发病率显著增长。
4.4 综合防治因素 一些牧民对免疫注射有着严重的依赖性,没有建立健全综合防治体系,比如缺失完善的消毒设备,乱丢病死动物尸体等,导致病原进一步蔓延传播。
5 诊 断
5.1 鉴别诊断 由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往往和炭疽、气肿疽以及恶性水肿等相关症状十分相似,特别是都会出现体表温度升高、肺炎还有水肿症状,所以大部分都会发生误诊,导致牦牛得不到有效诊治,因此一定要对这几种疾病做好分辨及诊断。(1)气肿疽。该疾病对4 岁或者小于4 岁的牦牛来说发生较多,在其肌肉较多的部位会出现水肿肿胀,同时伴随炎症病变。使用手指对水肿部位不断按压会发现非常柔软,会出现碾压声。切开病害部位囊肿可以发现存在黑色病变,同时出现红褐色泡沫状液体,散发出酸臭气味,另外病变肌肉已经坏死的肌肉纤维以及肌膜间有间隙。(2)炭疽。该疾病和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最相似的就是出血。然而,感染炭疽疾病的牦牛发生死亡前,天然孔就会出血,即七窍流血。同时血液颜色非常深,没有凝固性,病牛死后在短时间之内就会腐烂,在此过程中可以显著发现牦牛内脏严重肿胀,以上症状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差异。(3)恶性水肿。当牦牛生产、阉割以及受伤之后,就会发生恶性水肿情况,具体表现为伤口部位存在气性胀,同时发生炎症。恶性水肿切面苍白,附近肌肉组织的颜色变深,其和气肿疽的相似之处在于,用手指按压肿胀位置的时候同样会有声音。
5.2 实验室诊断 首先,染色镜检。对病死牛心脏还有肝脏等相关脏器实施无菌采集工作,然后进行涂片染色处理,使用镜检就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出现。其次,分离纯化。在无菌环境里面在TSB肉汤中上述病料,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控制在24h。摇匀后向TSA 琼脂平板上接种TSB 肉汤培养物,进行细菌纯化培养操作。之后在TSA 血斜面上接种纯化细菌,在37℃的环境中持续24h 培养,可发现有具备整齐边缘、光滑表面的菌落自TSA 琼脂平板上长出。最后,动物试验。利用病料制成的乳剂和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3 只小鼠进行腹腔接种,依据0.5mL 标准控制每只小鼠的接种量,观察两组小鼠的生长存活情况。接种后24h 左右,试验组小鼠先后死亡,对照组小鼠并无明显异常出现。通过剖检病死小鼠,发现有明显出血性变化发生,皮下组织水肿明显,有灰白色坏死灶存在于肝脏部位,肠道出血较为严重。
6 防治措施
6.1 药物治疗 当牦牛确诊感染出血性败血症后要进行单独隔离,同时科学使用抗生素药物展开治疗。在临床方面来说,磺胺类药物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用剂量为0.05mL/kg 体重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密啶钠,通过肌肉注射方法,1 次/d,连续3d。用5%浓度的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10%浓度的安钠咖注射液20mL 以及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mg/kg体重,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3d 是1 个疗程。另外,在西药治疗的过程中还可辅助中药治疗,使用苦参、射干、银花、麦冬、山豆根以及海金沙各30g、甘草20g,水煎灌服辅助1 剂/d,连续3d 为1 个疗程,连续防控5d 后,牦牛病情能得到良好控制。
6.2 防疫治疗 给牦牛接种疫苗,是现阶段预防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有效措施,所以当牦牛出现相似病症时,要第一时间对健康牦牛进行免疫接种,使牦牛出现抗体,最大程度降低该病对牛群的危害。每年春秋季节是出血性败血症的多发期,所以养殖户要高度重视并使用优质疫苗接种。除此之外,由于牦牛体质原因,会给疫苗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大多数牦牛存在接种剂量不够问题,因此要做好第一时间采用牛巴氏杆菌灭活疫苗补种。剂量为每头4.6mL。当疫情出现时,要从粗放养养殖变成圈舍养殖,降低牦牛疾病的扩散。
6.3 做好消毒措施 由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有着较强的传播性,所以养殖人员一定要重视消毒工作,从源头上断绝病毒的扩散和蔓延。平常按时清扫活动区,确保放牧区干净,防止病原体感染牦牛。同时,要按时更换各种消毒药剂,防止产生耐药性。若是病原开始大范围扩散,要对病牛活动的所有地点进行全方位消毒杀菌。加强对环境的全面清理以及卫生消毒,做好分群处理工作,防止不同年龄及种类的牛群在同一个圈舍中养殖,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清扫消毒。
6.4 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牦牛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以及掩埋在水源附近,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出现新的污染。因此,一定要对病死牦牛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通过深埋以及焚烧等方法,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排查,防止病死牛在市场上售卖。
6.5 加大饲养管理 要对牦牛实施科学放牧养殖,特别是在夏季,选择蚊虫数量比较少的区域放牧,防止蚊虫传播疾病。冬季资源匮乏时要遵守就近原则,要在能够遮风挡雪的区域放牧,科学选择放牧点,同时重视草料质量,避免给牦牛粘膜及其肠胃带来损害。
7 结 语
在牦牛养殖过程中,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牦牛出血性败血症会给牦牛养殖造成严重危害。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急且发病过程快速,若是没有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及治疗,就会导致牦牛大量死亡。所以,养殖户一定要对该病进行诊断,掌握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遵循预防为主的防治思想,对牛群进行免疫接种,做好全面的消杀工作。当出现病牛时要立刻隔离并治疗,以加快病牛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