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2022-02-25贾彦雄
贾彦雄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八里湾乡人民政府,甘肃 白银 730716)
羊口疮病是较为常见的羊疫病,一般在春夏两季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羊群健康。尤其对山羊与绵羊的羔羊影响较大。早期辨识病症及时诊断是后续有效干预的关键,要对其羊口疮的具体临床表现和症状充分认识,以便于更好地开展防治对策。
1 临床症状
羊口疮是较为常见的一类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主要是羊传染性疱疹病毒侵害了羊的口唇部和舌头,出现不同程度地溃烂,局部先出现丘疹,而后出现水泡和脓疱带有结痂等。该病多为接触性传播,主要会引起绵羊和山羊出现广泛性的疱疹。疱疹最初会出现在羊口唇,产生丘疹,再产生水疱,之后会蔓延到舌部和鼻部,甚至会在乳房出现创面。病羊会因疼痛而出现烦躁不安和进食量降低。所有病羊分泌物以及病羊口唇所接触到的饲料或羊舔砖等各类物品都有传播的风险。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明显,存在表现程度差异,这源于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也略有不同。羊口疮局部的脓包会逐渐溃烂,结痂脱落。如果病情严重就会出现脓包的扩散,引发一系列更加严重的临床症状,其病变范围也会明显扩大。
通常,病羊和体质弱的羊会呈恶性循环,即羊会因口疮产生的疼痛,使采食量明显减少,免疫力降低,营养没有持续跟进,易对其现有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出现感染加剧而影响羊的健康,死亡率较高。而且在后续治疗之后,除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外,羊也会出现体重减低的现象。该病具备较强的扩散性,一只羊出现该疾病之后,就会导致其他羊也被感染,甚至还会合并其他疾病,进而影响羊的基础健康。因此需要对其临床特征充分认识,尤其是要对其不同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充分关注,结合其疾病特点和临床诊断,提出积极的应对及防治策略。
2 诊 断
2.1 症状体征观察诊断 在初步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养殖户或基层兽医进行简单的初步观察,对患病初期的症状体征观察,尤其要了解其现有的感染位置,如果病羊感染位置在口唇部或起初只有小红斑点,逐渐变成疱疹。该病特点具备较强的典型性,一般大多数都发生在口唇位置,而且最初出现的是丘疹在丘疹不断进展过程中会变成水疱和脓疱,严重的情况下会向口鼻以及舌头等多个位置发展和蔓延,一般还会出现同羊群中传播,在山羊和绵羊之中都会出现这些疾病问题。一旦出现这一现象,羊的正常饮食就会被打断,明显食欲减退,甚至是抗拒饮食的现象,这主要是与病变之后产生的剧烈疼痛,呈现高度关联性,进一步影响了其正常的饮食,在营养摄入方面会明显减少。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羊在感染此类病毒之后,先出现的是羊蹄发生红点和脓疱疹,最后形成溃疡。因为溃疡主要出现在了羊蹄影响了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大多数病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卧地不起,而且也会持续蔓延,导致其口部和鼻腔也会生疮。大多数病例进展迅速,若观察到这一临床表现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初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2 检验学诊断 除了表面观察外,确诊还是以血清学诊断和病原学诊断为主,这两种方法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较好地分辨病羊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确诊是否感染口腔病毒,因此当临床怀疑为羊疫病,应早期进行相应的诊断。可采用ELISA 实验法检测是否感染口疮病毒。在诊断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羊的健康情况和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以便为后续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而病原学诊断则是通过采取各类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所感染后的病毒形态,如果其病毒形态与口腔病毒高度吻合就可以确诊。
这两种方法在兽医临床的应用十分关键,也是羊口疮病防治过程中最关键的基础技术之一,可以为基层防控提供预警支持。
2.3 解剖学诊断 对病死羊的解剖可以,也有助于深入研究了解其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同时也可为现有染病羊群治疗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方法有较强的滞后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替代优势,主要是体现在解剖有助于较好地直面观察,羊是否有脓包或溃烂等问题,也有助于观察其全身的病变情况,可以较好的掌握其所感染的病毒特点,然后为现有其他病羊治疗提供支持,了解传染疾病的进展,为基层防治此类病毒提供支持。
3 防治措施
3.1 治疗与预防性用药 由于羊口疮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因此在治疗时,一旦发现疑似病羊,要立刻隔离并进行全面消杀,尤其要避免健康羊群接触到羊口疮病毒。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选择抗病毒等并配合地塞米松方进行全身治疗,二者按2:1 的比例混合后肌肉注射。也可以选择旱獭油融化之后加入敌百虫,涂抹患部,后面可以选择龙胆紫或碘酊甘油涂抹,使用磺胺类药粉撒在其中,配合抗生素等治疗,预防混合感染。操作之前先用外科剪子和镊子去除其脓疱皮肤病之后再涂抹药物。而对蹄部的疾病先清洗,之后选择50mL 福尔马林浸泡2min。
对患病羊进行一系列处理之后,还要对没有患病的羊进行针对性处理。先对园舍内所有垫草进行焚烧和更换,食槽需要全面消毒,室内都需要全面消杀,对正常羊群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及时与防疫站联系进一步处理汇报给上级部门。要同时了解养殖户是否有多点位暴发该病的现象,以便于后续有针对性的防控,避免出现大范围地传播传染等问题。
3.2 加强饲养管控 日常饲养的管控是羊口疮病控制最为关键的部分,尤其要根据羊群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选择饲料,同时还要对各类疾病进行常态化的防控。(1)要根据其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成分,满足生长所需各种营养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同时控制养殖密度,将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密度过大而导致环境急转直下,降低普通羊群的自身免疫力,提升性感染的风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2)在环境方面要做好日常卫生和消杀等工作,尤其要注重卫生方面的管控,定期进行消毒杀菌,特别是春夏季节,要做好各类食槽的清洁和消毒等工作,避免出现反复感染等问题,同时降低病原微生物残留和滋生的风险。(3)在日常管控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水源和饲料的安全性,所有饲料如受潮发霉,就不可以再度喂养使用,保障饲料方面的安全。根据阶段性的疾病防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
3.3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降低羊口疮病毒感染风险的关键性手段,因此可以选择羊传染性脓疱活疫苗接种,对羊群广泛接种可提升群体免疫力,避免出现羊群的感染,同时也可以在病羊出现后控制影响范围。同时要尤其注重在春夏两季高发季节进行接种,如出现周围养殖场户暴发该病则需要紧急疫苗接种。疫苗接种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疫病的继续扩散,要提升养殖户对科学接种疫苗的认知,以便于积极进行疾病预防,要始终坚持预防大于治疗。
3.4 控制引种 一般羊口疮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通过接触就可以传播,因此在进行引种的过程中要做好检疫和消杀的工作,尤其引种之后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是否有各类疾病。尽可能在做好引种工作的基础上,不前往疫区引种,严格按科学方法进行检疫工作,做好检疫方面的检查,不要前往疫区引种,避免羊群之中存在携带此类病毒的羊。即便科学引种,也要对引种之后的羊做好隔离观察,确诊无疫后可正常合栏。
4 结束语
目前,羊口疮病的防控,需要对其临床症状特点有充分认识,并掌握对症状体征观察诊断的方法、检验学诊断方法和解剖学诊断方法,然后采用早期诊断和预防性用药以及加强饲养管控和接种疫苗,降低疫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