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思考村级动物防疫员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2-02-25喻永强
喻永强
(宜宾市翠屏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宜宾 644000)
自农业部2008 年发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至今,曾经以散养户为主的养殖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在新形势下,村级动物防疫员面临新的任务,需要适应新的岗位要求。现根据宜宾市翠屏区调研情况,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剖析,探索村级防疫员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1 翠屏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历史和现状
翠屏区村级动物防疫员产生于2000 年以后,正式文件见于2008 年《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6 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十条意见,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科学配置、选用原则、培训、考核机制、动态管理机制、经费保障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建设发展垫定了基础。翠屏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翠屏区村级防疫员的职责、产生程序、待遇、考核管理以及村级兽医室的建设与管理。现就翠屏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1.1 村级防疫员的职责
1.1.1 协助镇(街道)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与畜牧兽医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知识。
1.1.2 负责所在村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注射,包括畜禽春、秋两季强制免疫注射和平时补免工作。
1.1.3 负责本村动物疫情的观察和报告工作。负责本村动物免疫用疫苗、耳标、药品和器械等保存、使用和管理工作。
1.1.4 协助所在镇(街道)畜牧兽医机构监督指导农户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1.1.5 抵制一切干扰动物防疫工作的行为,对未经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对没有取得《乡村兽医登记证》而从事乡村兽医诊疗服务活动的行为进行举报,并协助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镇(街道)畜牧兽医机构对这些人员进行处理。
1.2 村级动物防疫员产生程序
1.2.1 村级动物防疫员原则上由各村民委员会在本村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推荐,优先推荐已取得乡村兽医资格的人员,并填写《村级动物防疫员申请推荐表》,报镇(街道)畜牧兽医机构初审后再上报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
1.2.2 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核后,组织拟使用村级动物防疫员统一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的,报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批确认资格。
1.2.3 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批确认资格后,发给《村级动物防疫员资格证》,《资格证》有效期为3年。
1.3 村级防疫员的待遇
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定额岗位补助,其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本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中省市及区级配套资金情况,将资金下达各镇(街道),各镇(街道)根据上级下达资金情况,结合免疫动物的实际免疫数、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表现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岗位补助。村级动物防疫员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兽医医疗和兽医技术服务政策,可按规定的国家标准和部门标准收取药物利润和技术服务费。2020 年村级防疫员资金补助平均每人每年为4400 元,具体标准由各镇(街道)畜牧兽医机构根据上级下达经费情况、业务情况、年度考核情况等确定。
1.4 村级防疫员的管理
1.4.1 建立培训制度。区动物疫病预防机构每两年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每半年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工作总结和部署下半年工作要点。
1.4.2 建立检查制度。镇(街道)畜牧兽医机构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作为考核依据。
1.4.3 建立考核制度。镇(街道)畜牧兽医机构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助同动物免疫注射头数、免疫质量等工作情况挂钩,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情况实行考核,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并报区动物防疫管理机构备案。
1.4.4 对做出显著成绩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1.4.5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销村级动物防疫员资格:(1)因伤、残、病不能继续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2)因违章、违纪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经教育不改的;(3)因不履行职责或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情节恶劣,造成工作重大失误的;(4)拖延、隐瞒、拒报疫情,引起疫病扩散、暴发或流行的;(5)工作协议期满的。
1.5 村级兽医室的建设与管理
1.5.1 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村级兽医室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关管理和建设资金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或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
1.5.2 每个村设一个村级兽医室,村级兽医室面积约20~30m2,统一挂“××镇乡(街道)××村兽医室”牌子。村级兽医室所需房屋,由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各镇(街道)联合协调解决建设用地。
1.5.3 村级兽医室应建立疫苗使用管理制度、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免疫标识使用管理制度、消毒制度、疫情观察报告制度、产地检疫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制作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1.5.4 村级兽医室应配备小型冰箱、冷藏箱、电炉、铝制煮沸消毒锅、瓷盘、镊子、剪刀、消毒喷雾器、办公桌椅、诊断检疫检验设备一套、文件柜、注射器、针头等仪器设备和常用消毒药品。
2 村级防疫员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翠屏区现有镇(郊区街道)共14 个,行政村188 个,现有村级防疫员共149人,其中男143 人,女6 人,有的村级防疫员承担两个村的动物防疫工作,村建制改革后,行政村面积较大,因此工作量较大,且专业技能不高,动物防疫服务水平低。
2.2 工作任务重、风险高,但待遇低
2.2.1 工作任务重、风险高。村级防疫员要完成春秋季动物的强制免疫工作以及平时的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参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任务繁重。同时,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要面临各种风险:(1)受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风险,村级防疫员与各种动物近距离接触,只要有一头动物带有人畜共患病病毒,村级防疫员就有可能被感染;(2)意外伤害的风险,村级防疫员爬坡下坎,涉水过河,遇上雨天,还可能遇上泥石流,尤其是居住在高山上的村落;(3)人为伤害的风险,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从事强制免疫工作过程中,个别养殖户非常抗拒,对村防疫员无理取闹,出手伤人等;(4)责任风险,动物疫病无处不在,没有做好免疫,会造成动物疫病大面积传播,动物大面积死亡,甚至造成普通群众感染各种动物疫病。
2.2.2 待遇低。村级防疫员每年只有4400 元,平均每月300 多元,风险和收益明显不相符合,工作量和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部分技术单一、经验尚浅的防疫员,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严重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村级防疫员老龄化加剧 对翠屏区现有村级防疫员进行调研发现,全区149 名村级防疫员中,20~30 岁人数为6 人,占总数的4.03%,30~40 岁人数为15 人,占总数10.07%,40~50 岁人数为54 人,占总数36.24%,50 岁以上74 人,占总数49.66%。由于待遇低、风险大等因素,年轻人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少,在现有待遇下很难招到年轻人从事该工作。
2.4 村级防疫员学历偏低 对全区149 名村级防疫员学历调研发现,现有本科1 人,占村级防疫员总数的0.67%,大专22 人,占总数的14.77%,中专及高中56 人,占总数的37.58%,初中及以下70 人,占总数的46.98%。村级防疫员的学历普遍偏低,不利于村级防疫工作的开展。
2.5 养殖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受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翠屏区的养殖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对翠屏区一半以上镇(街道)养殖场(户)进行调研发现,2020 年7 月,翠屏区1~50 头养殖场(户)数量为6964 场(户),50~100 头养殖场(户)数量为131 户,100~500 头养殖场(户)数量为79 户,500 头以上为7 户,50 头以上存栏占总存栏的42.74%,50头以上户数占总户数的3.02%。由于市场行情好,养殖业主、大型养殖企业主动投入不断增加和相关部门投入力度加强,使大中小型养殖规模场不断增多,2021 年7 月,1~50 头为7927 场(户),比2020年7 月增加963 场(户),50~100 头为163 场(户),比2020 年7 月增加32 场(户),100~500 头为111场(户),比2020 年7 月增加32 场(户),500 头以上为22 场(户),比2020 年7 月增加15 场(户),2021年50 头以上存栏占总存栏的70.57%,比2020 年7月增加27.83 个百分点,50 头上户数占总户数的3.61%,增加0.59 个百分点,新增的养殖场中有3 个万头猪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和中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意见的实施,翠屏区的养殖结构必将继续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散养户存栏数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小,规模养殖场会越来越多,但散养户依然占有一定比例。因此,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在新的环境下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
3 村级防疫员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0 年翠屏区开始探索“先打后补”政策,对部分禽类、生猪养殖场,根据业主意愿,通过层层审批,对禽流感和口蹄疫疫苗自行组织强制免疫疫苗注射,后通过年底报账的方式展开。2022 年,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对全区所有规模养殖场户全面实施强免疫苗“先打后补”,2022 年底前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停止供应已经申报“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户。2025 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依托国家“牧运通”强制免疫信息模块,推行强免疫苗补助“自主申报、在线审核、直补到户”。在“先打后补”政策的影响下,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去留成为行业的热点话题,根据翠屏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高认识,理解村级防疫员的重要性 近年来重大动物疫情频发,尤其是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入户排查、动员宣传、强制免疫、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及时有效处理疫情提供了重要支撑。村级动物防疫员也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通过调研可知,翠屏区目前生猪50 头以下养殖户为7927 户,占比为96.39%,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牛羊禽和其他动物散养户,因此散养户数量非常庞大,如果缺少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将更加困难。因此,应该提高对村级防疫员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领导。
3.2 提高待遇,激发村级防疫员的积极性 提高待遇包括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归入村级干部管理,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待遇,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最近不少区县将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的划归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辖,因此村级也应设置动物防疫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增加村级防疫员财政补贴预算,逐年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经济待遇;开展保险,结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规定,为村级防疫员买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3.3 加强培训,增强村级防疫员的服务能力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培训,使村级防疫员成为动物健康服务能手。
3.4 加大投入 完善村级动物兽医室建设,改善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条件。
(1)在村办公室改造或新建过程中预留村级兽医室。翠屏区连续几年投入较大资金进行村级兽医室建设,但行政区划调整及村办公室改造等,使村级兽医室逐年减少,因此在改造或者新建村办公室过程中可以预留村级兽医室。(2)将村级兽医室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畜牧业振兴,畜牧业振兴需要相关专业人员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规模场有自己的技术人员,散养户也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为其服务,因此将村级兽医室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
4 对村级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看法
村级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人员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相比,存在以下不足。(1)不利于春秋防集中免疫工作的开展。社会化服务人员往往较为陌生,普通老百姓对陌生人员对其猪牛羊禽开展免疫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社会化免疫服务人员注射疫苗后即离开,对后续的服务工作并不能兼顾,普通老百姓更愿意找熟悉的人开展强制免疫工作。(2)不利于常规免疫工作的开展。动物免疫分为春秋防集中免疫和常规免疫,广大散养户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常规免疫,社会化服务通常针对春秋防集中免疫,即村级动物防疫员可以兼顾春秋防集中免疫和常规免疫。(3)不利于动物防疫人才的培养。社会化服务需要的人员较少,流动性较大,不利于更多年轻人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并且在缺乏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等,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长期稳定发展。(4)不利于其他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不仅承担春秋防集中免疫和常规免疫,还承担着疫情排查、政策宣传、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加挂和免疫档案建立等重要工作,缺少村级动物防疫员,这些工作开展将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