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对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作用
2022-02-25阿不都热合曼牙库甫玉素甫加帕尔阿依古丽艾合买提
阿不都热合曼·牙库甫,玉素甫·加帕尔,阿依古丽·艾合买提
(1. 吐鲁番市高昌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 吐鲁番 838000;2. 吐鲁番市高昌区艾丁湖镇畜牧兽医站,新疆 吐鲁番 838005)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尤其是各类畜产品的安全性及相关保障体系已成为影响和稳定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畜产品质量不仅关乎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乎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大动物检疫力度,全面推行各项有效监管与保障措施,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1 动物检疫概述
1.1 动物检疫的概念 动物检疫是一项具备法律效力的工作形式,而工作人员则需严格依照动物检疫所规定的检疫程序与规范,其最终的诊断结果具备法律效力,而这种诊断与鉴别行为,统称为动物检疫。我国各地方政府为规范并鼓励畜牧业的良性发展,相继出台大量政策法规与管理办法,对动物检疫工作内容作出明确指示,各项管理工作也同样得到合理控制,动物检疫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之一,其对我国畜产品健康发展的价值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2 动物检疫的工作内容 现阶段,我国动物检疫工作以《动物检疫法》为基础,其工作主体涵盖动物产地检疫、动物屠宰检疫工作、畜禽身体指标检测、疫病发展程度检测、畜产品质量管控与检查等多项内容,此外,动物检疫人员也要注重对相关数据的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至卫生部门,便于后续疫病防控与各类新型防疫手段的实施。
2 当前动物检疫工作现状
2.1 养殖人员对动物检疫工作认识不充分 受经济因素影响,大量农村地区养殖人员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总认为自己的养殖技术是经验,不会导致动物感染烈性传染病。的健康还有部分养殖户认为,只需要对幼龄动物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就可万事无忧。还有一部分养殖人员在具体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本没按照正确方法开展防疫工作,导致动物疫病频繁发生。
2.2 动物防疫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考虑到当前基层地区的动物防疫人员存在知识过于落后,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配置无法满足时代所需,尤其是人员结构严重老龄化,导致该项工作进度严重缓慢。加之,基层地区在薪资待遇上和城市地区存在巨大差别,虽然每年也有不少的中专毕业生被分配到基层农业站,由于薪资待遇的原因,大量的年轻人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离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留下,导致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存在“老”“旧”的现象,甚至还有部分检验人员没有掌握科学的检疫流程,工作较为随意,致使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
2.3 动物检疫管理机制不完善 该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是管理方式过于落后,这也是导致当前检疫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此外,在部分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因素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由于缺乏优秀人才,管理模式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方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无法提升,检疫工作难以落实,私自宰杀的现象频繁出现,不利于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作用
3.1 动物检疫可从源头入手,保障畜产品产地安全
动物检疫工作应首先从畜牧养殖过程入手,在养殖基地内部,对畜禽以及其相关附属产品进行检疫。检疫人员需依照相关部门出台的检疫管理办法与制度规范,在特定的设备与仪器的辅助下,进入养殖现场或指定地点完成动物检疫环节。检疫人员需做到对疫病源头的精准把控,快速锁定病原与病症类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疫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必要的控制方案,阻止染病畜禽流入市场。很多畜禽疫病传播速度极快,如果不能及时锁定病原类别,并针对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将使我国畜牧产业遭受巨大打击。从源头入手,可最大限度保证疫病传播控制的有效性,避免畜禽疫病扩大化。检疫人员可根据畜禽的具体临床表现,为养殖户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依照具体的防疫政策,对染病畜禽进行处理,避免其流入市场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2 加强动物病原病理分析,确保屠宰过程安全
畜禽屠宰前,动物检疫人员需要对畜禽进行较为全面的病理检查分析,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判断相关畜禽是否存在染病现象。畜禽屠宰过程中,检疫人员也要确保相关检测工作的同步性,直观获取疫病感染信息。屠宰检疫工作对畜产品质量影响深远,检疫人员应加强对整个过程的合理控制,并同步做好监督工作,避免任何存在疫病的畜禽产品流入市场,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强化屠宰过程的安全检疫工作可为我国畜牧企业有序化发展提供推动力,促使企业改革与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
3.3 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 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在于对产品流水线进行监督,以保障畜产品具备可追溯性。此外,检疫工作的特性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可促使我国产业升级体系的有序发展,并最大限度保证各类畜产品的安全性。近些年,我国各地开始大力扶持畜产品品牌,产业整合工作也在不断加快,而这一产业调整过程同样来自于动物检疫工作的强力支持。现如今,我国多数地区已建立起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高标准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等多项动物检疫基础设施,动物检疫体系与策略更为专业,检疫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带动了各地区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全流程与全时段疫病防控机制已初步形成。发现检疫人员或畜禽产品生产者存在违法行为,必须按照法律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处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违法行为的产生。除此以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禽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检疫人员充分了解到疫病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以及积极开展检疫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通过对相关违法人员的处罚,加大震慑力度,必要时可以通过多部门的联合行动,从根源上彻底断绝违法行为的出现,也能有效弥补开展工作期间人手不足的问题。
3.4 全面加强对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 动物检疫工作可针对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快速找到动物疫病源头,此时,相关部门接借助动物检疫工作结果,在综合考量不同疫病传播特性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对各类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动物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内部需配备完善的数据辅助支撑,确保相关人员可在最短时间内,针对各类重大疫情实施有效应对策略。近些年,随着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已初步建立起动物疫病重大疫情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其对各类疫情的防范效果也在不断改进,动物检疫工作各项环节更为严谨,这也同样削减相关部门在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的工作压力。
3.5 加强检疫人员的培训工作 检疫人员作为动物疫病检疫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评判者,经验以及检测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的好坏。然而考虑到当前基层兽医站检疫人员所存在的客观现象,比如技术水平不高或部分检疫人员守旧,不愿学习新兴技术,从而导致在基层地区的检疫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作为地区主管部门,要加强该区域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检疫业务素养以及技术手段的学习活动,能有效保证每一位检疫人员的技术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也能够在现有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动物的检疫,有效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的失误。考虑到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差,技术投入不足等现实性因素,都对我国基层动物疫病检疫的水平和质量都造成了消极影响。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基层兽医站和地方类院校以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助企业和高校平台共同完成对疫病的检测工作,有利于切实解决当前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扶持力度,要根据基层兽医站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工作量、地域广的特点,提供易于诊断便于携带的相应设备,才能更好服务于广大养殖户。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基层兽医服务站的人才结构问题,当地政府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薪酬体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更多高校毕业生投入到动物检疫工作中。
3.6 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工作 为能有效确保畜牧动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目标。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人员都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疫病防疫检测的重要性,首先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根据当前基层地区疫病监测的现状,要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并根据当地疫病防控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完善。除了需要及时做好疫苗工作以外,也需要加强动物免疫抗体的检测工作,有效保证各病种抗体合格率能够达到既定目标。尤其是在疫病暴发阶段,要实行轮岗值班制度,保证服务站24h 内都有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一旦有突发疫情事件的出现,值班人员就需要立刻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有利于将疫病及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疫病暴发,降低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能有效降后续动物检疫的工作量,减轻压力。因此,做好疫病前期的监测工作,不仅有助于降低后期检疫工作的压力,还能有效促进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3.7 贯彻落实检疫监督理念,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要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督力度,并落到实际工作中,是每个检疫人员和各部门之间所明确的工作职责。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检疫工作队伍,不同工作部门之间除了需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外,还需要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尤其对那些违法拒绝检查的行为,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予严格处罚,对严重的事件,若触及到相关法律,需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加强各环节的监督力度,要求加强产地检疫,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开展畜禽宰前和宰后检疫,同时也需要加强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动物检疫工作的法律制度,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要做到有法可依,对违法行为要严格进行处罚,严格强化动物防疫工作相关法律的执法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出法律制度以及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能,为保障畜产品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