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基于安徽省的绿色发展实践

2022-02-25江增辉刘向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江增辉,刘向华

(1.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党代会报告;同时,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强调要“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报告。这不仅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也表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世界难点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个“两难”问题[1],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有着1 000多人口的余村作为当时浙江省安吉县最大的优质石灰岩开采区,村集体收入每年达300万元。但是因为环境污染和山体破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们生活得并不安乐。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2003年起,余村开始陆续关闭矿山、石灰窑和水泥厂。村集体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村民人均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进行调研,他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余村指出一条转化路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截至2021年底,山清水秀的余村村集体收入超过800万元。余村不仅是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更是其成功实践的生动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主要是指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自然资源和能源,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带来文明的消亡。纵观古今中外文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不少曾经一度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均因为环境的恶化导致消亡。如玛雅文明的覆灭、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坍塌、楼兰古国的消失都是这一阶段的牺牲品[3]。第二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人们开始了反思,逐渐意识到环境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取舍依然还是一个矛盾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习近平认识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并非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绿水青山”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此后,两者的关系进入第三阶段,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三个阶段反映的是人们自然观和发展观的逐渐转变,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合时代背景,汲取东西方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智慧,通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的科学理念。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

在不断融合和实践的基础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步深化完善,开始走向世界。第一次在全球媒体上公开发布是2013年9月7日,当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如何选择”时,习近平强调,中国明确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5]。

这段话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体现了“统一性”特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6]。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和谐统一,才能彼此成就。

第二个层次: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时候,如何选择?“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性”特征。这一阐述凸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决心,为经济发展划定了生态保护的红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经济发展,回到农耕社会,优先性的目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7],因为“绿水青山”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第三个层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即“转化性”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绿水青山”将发挥越来越多的潜在价值,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三个层次逐层递进,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共生的新路径,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8]的道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实现发展与保护共赢的新路径。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色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安徽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安徽省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一个“徽”字集山、水、人、文于一身。同时,安徽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久以来,粗放式发展方式和资源依赖的惯性特征,致使全省生态环境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滨江而建的城市群,产业结构多是重工业唱主角,钢铁、有色、石化占比较大,既是传统工业化的优势区,又是生态环境的承压区。煤矿资源虽然丰富,但不少矿井已经进入开发中晚期,后备资源不足,资源日益枯竭。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更高质量、更快发展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9]。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安徽省从“三性”特征出发,对应三条路径,致力于打造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3.1 统一性:打出转型升级组合,倒逼经济生态化

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统一性”要求:“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对于一些传统高能耗企业,不能为了“绿水青山”就进行“一刀切”式的全部淘汰。为此,安徽省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推行低碳发展,发展清洁能源,实施循环发展,倒逼经济生态化。

推行低碳发展。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双碳”目标,要求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中部省份,安徽省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还是以传统发展方式为主,资源能源消耗较多,碳排放惯性大,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以减碳来倒逼产业结构转型。一方面,在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高质量、高要求、高标准推进现有产业发展转型,大力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技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碳排放少的行业。同时,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一方面,在供给侧发力,重点布局一些重要领域,如工业、交通、建筑、电力等行业,控制化石能源的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速各行业脱碳技术的推进,发展既有节能效果又符合低碳转型发展方向的节能新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安全、稳定、经济的能源系统;另一方面,在需求侧转向智慧化和高效化,倡导绿色消费,让群众认可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而转变传统消费方式,促进市场主体进行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逐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零碳能源体系[10]。

发展清洁能源。《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对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光伏发电,重点选择光照资源比较好的皖北和皖江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地面光伏电站,并加强地面光伏电站规划管理;稳妥推进风电开发,加强对全省风能资源的勘察评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选址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对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统筹规划,重点支持滩涂、低丘地区风电开发,严格控制山区风电项目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确保风电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扩大生物质能利用规模,鼓励生物质能源多元化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气炭电热联产联供,支持开展生物质能源与其他清洁能源互补;有序推进水电开发,提高地热能、空气能应用水平,抓住国家推进南方城市集中供暖的机遇,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暖;同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发挥企业在光伏产业上的生产制造优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实施循环发展。201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贯穿到企业经济发展的各流程和全过程,推动企业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对资源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科学实施垃圾分类。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4]。目前,安徽省生活垃圾正在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递增,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2019年10月,安徽省住建厅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安徽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覆盖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全链条的垃圾分类体系。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引导,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加强科学分类投放,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加快完善垃圾分类收集站点。按照《“十三五”安徽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至2025年底,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3.2 优先性:多管齐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出,当经济发展跟环境保护相冲突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优先性”原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为安徽省经济发展划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红线。

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2013年12月4日,省政府印发了安徽省历史上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14.01万km2的国土面积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对未来发展设置底线。2019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安徽省划定三大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保护并严守三大红线,从而解决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界限矛盾。健全和完善林长制、河长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6年12月起,安徽省先后印发了《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安徽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和《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干部提拔或问责的重要内容之一,转变传统的唯GDP的政绩观,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压实责任,强化担当。

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安徽省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7月16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问题导向,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以污染最为严重的秋冬季作为重要防治时段,以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PM2.5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做好源头防控,持续抓好“五控”:重点“控煤”、全面“控气”、现场“控尘”、有效“控车”、网格“控烧”,加强多方合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5%。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全面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加大淮河治理力度,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做好“五治”:治理城镇污染、农业农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业污染、船舶港口污染,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黑臭水体治理,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2020年1至9月,安徽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优于年度目标9.5个百分点,地表水水质达近年来最好水平。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安徽省明确重点做好“五推”: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土壤环境管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推进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土壤风险管控,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安徽省于2019年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为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分类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017年安徽省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施工方案》明确规定,以“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安徽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2021年7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五大森林行动”:以生态安全保障为核心的平安森林行动,以科学绿化、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健康森林行动,以增加固碳能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为核心的碳汇森林行动和金银森林行动,以生态优势充分发挥为核心的活力森林行动。

202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提出12项重点任务,以40项重大工程为引领,构建全省“9+3”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体系,并提出19项具体支撑政策,构建分工协作的生态保护修复新机制。计划到2035年,安徽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统一有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3.3 转化性:走“环境优化增长”之路,推进生态经济化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安徽省在生态资产存量(绿水青山)向生态资本增量(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环境优化增长”之路。首先是进行科学评估,建立生态核算机制;其次是因地制宜,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同时还要科学建立“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推进生态经济化[11]。

科学评估,建立生态核算机制。围绕生态资产保值增值,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只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界定,摸清家底,政府才能精准施策。2016年6月安徽省出台《安徽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首先,在宣城、蚌埠等地开展试点,编制水资源、林木资源、土地资源的负债表,建立自然资源存量表,了解自然资源变化动态,以此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以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的重要依据。其次,对自然资源进行多维度确权。2020年4月,安徽省出台《安徽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对全省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有利于推动建立权责清晰、归属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最后,对自然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环节就是生态价值评估,它不仅可以加强对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利用,也将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经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评估,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246.5亿元,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64.5亿元[9]。这一评估对黄山市树立绿色GDP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12]。安徽省自然风光优美,如何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发展好“金山银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绿色新动能,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是当务之急。首先,关键少数是基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过程中,带领人民群众持续不断地做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工作,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的领头人是关键。其次,因地制宜是核心。安徽省南北地形特点、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差异较大,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生态产品的内在价值。如皖南山区的旌德县依托优美的环境,一手抓打造健康产业,一手抓聚集人才人气,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使得生态经济化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长江下游的芜湖市湾沚区依托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变绿”,实现生态资源“变现”。截至2020年9月,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9.2%,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3%,集聚发动机、通用整机、航电、螺旋桨等产业链项目50余个,年产值超130亿元。最后,制度创新是重点。打破发展思维定式,敢闯敢干,勇于担责,推陈出新。如安徽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林长制、河长制的探索等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建立“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财富,但是对于部分禁止开发区内利益受损的老百姓来说,就是苦守绿水青山却无缘金山银山,因此科学建立“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13]。安徽省计划通过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有偿使用制度、生态损害赔偿机制等方式体现生态价值,为此,先后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调节“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如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浙江省每年为这一江净水支付给安徽省上亿资金,也成为我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做的比较好的范例。“安徽池州月亮湖某企业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负有治污责任,这就解决了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形成一套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由此可见,生态补偿赔偿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环境经济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调节手段,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环境,实现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在建立生态补偿赔偿机制过程中,也要警惕简单粗暴的“一赔了事”或者“一补完事”,只有基于市场规律和原则建立科学的反哺机制,才能促使生态产品(服务)受益者自发对生态产品(服务)提供者进行等价值的有偿支付。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徽考察,对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做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但是,纵观全国各地,包括安徽省部分区域在内,依然存在不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困境,部分地区或“苦守绿水青山无缘金山银山”,或“有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或“既无绿水青山也无金山银山”。未来还需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持续指引下,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抢险当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