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
2022-02-25中共漳县委员会党校漳县行政学校高学忠
文/中共漳县委员会党校(漳县行政学校) 高学忠
漳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追赶发展作为时代主旋律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五县战略,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新时代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笔者认为,结合漳县工作实际,必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包乡抓村机制,保持原有帮扶关系不变,建立县乡村振兴专班推进机制,以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不断优化专责工作组职能职责,结合目标责任书,逐级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从“建组织、扩队伍、强服务”入手,不断创新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引领作用。
(二)加强基层组织。把抓基层、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和长远之计,始终把党的力量挺立在乡村振兴和追赶发展的最前沿,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色。村书记队伍能力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基层基础、事业发展稳不稳。农村要想发展好,好班子和好带头人至关重要。要注重把熟悉和热爱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继续大力整治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着力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五常管理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水平。高质量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党组织的有效覆盖,统筹推进机关、社区、学校和“两新”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继续在村级组织中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选优管严用活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做好人才储备。
(三)用好攻坚队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实现脱贫目标,不断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为全县实现如期脱贫摘帽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把学习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有效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走深走实,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推进工作,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历练培养、选拔使用干部。
二、抓好三个重点,统筹推进振兴工作
(一)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聚焦“三类人口”,网格化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做足“预案”、因户施策,全力消除返贫致贫的风险隐患。继续落实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安全住房、饮水安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进行监测。对农户收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实行重点监测。对农村大病重病患者、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失能特困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跟踪重点关注。开展动态监测,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在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基础上,紧盯1517户6228名“三类人口”,压实动态监测责任,继续精准施策、消除风险。固强补弱,确保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持续做好“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工作。紧盯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等重点工作,落实产业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水等重点工作。“一超过”方面,以产业就业为重点,为已脱贫户和三类户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在落实产业奖补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帮扶中心实现到乡到村带户的转移,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对有劳动能力和务工需求的已脱贫户、三类户,开展劳务输转就业,实现因输尽输、应转尽转,保障外出务工需求;对因家庭等原因无法外出就业的,开展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等就业政策,实现就业增收目标;对确实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保障,实现应兜尽兜。义务教育方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利用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系统,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住房安全方面,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摸底排查,加快实施抗震改造,将困难家庭列为改造重点,确保住房有保障。基本医疗方面,落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慢性病签约医生等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安全饮水方面,安全饮水重点关注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以及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的建立和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等。建立供水常态化排查工作机制,对全县所有供水情况定期进行详细排查排摸,逐一建立台账,分析问题原因,及时解决。
二是做好扶贫资产监管工作。研究制订《漳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开展扶贫资产摸底登记工作。制订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具体措施和监督实施办法,摸清扶贫公益性、经营性等资产底数,根据“县级建立总账、部门建立分账、乡村建立明细账”的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加强经营监管,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2021年,漳县全面梳理出2013~2020年全县扶贫资金投入形成扶贫项目资产7.59亿元。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分别占2.19亿元、3.64亿元、1.76亿元。
三是做好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工作。建好、用好、管好、维护好光伏扶贫电站,将收益的60%资金用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和村级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40%作为村级留存部分。要切实加快收益资金拨付使用,在保证公益性岗位工资支出的前提下,将资金更多地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巩固提升和维护改造,用好留存村集体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按照“有变化及时录入”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将资金使用情况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了按照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原则,把握好衔接的节奏、力度,推动整个体系在脱贫地区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好有效衔接的总体思路。
(三)做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居民点布局和文化传承等因素,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分类推进村庄建设。针对乡村示范建设行动,笔者提出3个方面23项建设内容。
一是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物流、燃气、洗澡、取暖、改厕、保洁、绿化、管护12项内容。1.道路。通村(含自然村社)道路、村主干道按照《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规范建设,交通标志、村名标识设置规范;道路临水临崖路段设立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2.给排水。农村饮水安全;排水沟渠完整通畅;生活污水排放有效管控,无黑臭水体;有条件的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3.供电。电网改造升级,供电质量安全稳定,满足村民生活和乡村产业用能需求;杆线架设整齐有序,无安全隐患。4.通信。光纤宽带网络通村,信号通畅;线路建设规范、安全有序,有条件的村庄采用管道下地敷设;加强农村固定网、移动网建设,优化服务保障。5.物流。在全县135个行政村建成物流点,在13个乡镇建成物流站。6.燃气。在全县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安全可靠的储气罐站和微管网系统。7.洗澡。县上扶持资金在农户家中建成太阳能洗澡间,在135个行政村建成公共浴室。8.取暖。通过资金扶持,积极推行煤改电、煤改气和改炕工程,将城区周围的村庄纳入统一供暖。9.改厕。农户卫生厕所逐年增加,普及率达80%以上,全县行政村卫生公厕达到全覆盖,厕所粪污清运及时,保持卫生干净。10.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设施和保洁人员配置合理,重点区域日产日清,其他区域随满随清,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11.绿化。在全县乡村公路两旁栽植绿化树木,在房前屋后栽植果树、花卉,在山上、沟壑栽植长青树、经济林等树种,使乡村更美丽。12.管护。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深入开展,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村庄长期干净整洁有序。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包括基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培训就业、综合服务6项内容。1.基础教育。按照全县教育布局规划要求,在135个行政村逐步建设乡村幼儿园,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建幼儿园和中小学,确保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入园。2.文化体育。按标准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每个行政村建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化广场,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文体娱乐需求。发掘、整修、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立农民文化艺术团、开展“三下乡”等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管护制度,汇编文化遗存书籍,条件较好的村建成村史馆。3.医疗卫生。全县村村建标准化卫生室,医疗设备齐全。配备专职化村医,健全村民健康档案。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建居家养老或社会福利院、养护院、互助老人幸福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活动场所并正常运行,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相应救助服务。5.培训就业。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聘请专家,定期举办农业实用技术、面点师、挖掘机、钢筋工、养殖技术等订单培训。收集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6.综合服务。全县每个村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当地办公议事、活动组织、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等功能的服务场所,全程为民办事,代理服务。
三是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包括宣传引导、纠纷调解、权益维护、安全保障、村民自治5项内容。1.宣传引导。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婚丧事宜报备制度,规范运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基层治理体系,督促全面落实彩礼、红白事时间等限高标准,实现135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对外公示全覆盖。持续搞好“漳县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2.纠纷调解。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选树活动和感恩奋进教育,邻里矛盾、婆媳矛盾、土地纠纷等突出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化解。3.权益维护。村民自治机制完善,议事协商规范,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风正气顺,没有群体性事件,村“两委”班子成为群众满意的当家人。4.安全保障。村村建立治安室、矛盾调解室,村民矛盾不出村,安全有保障。同时,建立志愿服务队、安全巡逻队,帮助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提高村民安全意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建立“民风朴实、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更好地成风化雨,为乡风文明注入灵魂。
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要大力弘扬“感恩创新苦干、勇毅追赶奋进”的新时代定西精神,重振行装、鼓足干劲、奋楫笃行,奋力谱写幸福美丽新漳县。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成为漳县的靓丽名片,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