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在哪里

2022-02-25施建石

雨花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风景旅行

施建石

20 世纪80 年代初有首家喻户晓的少儿歌曲《春天在哪里》,而今回味这熟悉的旋律,我常常会问:风景在哪里?

风景在哪里对现代人几乎不是问题,起码那么多由国家认定的A 级旅游景区是明明白白、一目了然的。前些年那句流行语“诗与远方”现在依然很热很潮,许多人还是喜欢说“风景在远方”。

风景在远方吗?远方特别是未至的远方有风景,那是肯定的。所谓风景,即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人们看的,无外乎这两种风景。王勃言“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奔月、飞天、空中楼阁、御风而行一直是先人的美好想象,有的梦想如今已变为现实。蹑巉岩、穿重泉、行崎岖,途中可能会见到引人入胜的琪花瑶草、古柏苍松、突兀怒峰、崆峒怪石、老猿叫月、野鹤唳云。但我总觉得,忽略家门口的日常和神奇,不太可取。

远处的风景可以欣赏,但日常生活才是更真切的人生,它就在近处、就在身边。历尽世事才会明白,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五彩斑斓的梦想固然重要,但眼前拥有的看似平常的身边生活,才更值得珍视。家门口就有好风景,乘公交,可以直接赏街景;小河淌水是小夜曲,“听取蛙声一片”里有诗。诗就在身边,向往的“远方”说不定身边就有,只是被远视眼和浮躁心忽略了。我们小时候不以为奇、抬头便见的日月星辰,平平淡淡充盈耳鼻的鸟语花香,甚至还有许许多多那时候未加珍视的东西,现在想起来又是无法复原、令人无限向往的了。有人说,回不去的是曾经,留不住的是风景。正因为留不住,就更不该错过。

世间处处有风景,风卷流云、细雨瑞雪,大自然每一瞬间所呈现的画面都是独特的,甚至是纯洁、唯美、神圣的。即使平躺着也未必没有风景,何况没有风景其实也是风景。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事物中,一片废墟中说不定也有你期待的冷暖。不是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吗?东南西北、天地万物,不管遇到什么都可能成为风景,各有各的风景。“种豆南山下”的人不一定能够发现平淡自然的“草盛豆苗稀”中有诗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者可能只感觉到田园劳作之累,无法想象自己会成为诗人眼里乡村美景的闪光点。“红杏枝头春意闹”,视觉挪移为听觉进而有了美好展望,想象的翅膀让颜色和香气都有了奇妙、热闹的声音。风月无边,移步换景。远离尘嚣,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生活其实也多清欢,“手把青秧插满田”时,“低头便见水中天”,懂得“低头”,不用远望便能看到水中倒映出来的一片美丽蓝天和朵朵白云,进而还能心情舒畅地悟到“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时的“低头”,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处世智慧?“布袋和尚”的“布袋”简直就是个参透大自在、充满“妙计”的“锦囊”,难怪有人说旅行未必出远门、未必去远方。喝茶入口也是出发、旅行,那是跟随茶汤一起完成暖胃、暖心的心路旅程。

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之境也是难得的风景,它们形状不同、风格各异。风驰电掣、电闪雷鸣的迅猛,山崩海啸、烈火纷飞的震撼,峻岭崇山、惊涛骇浪的威仪,芳绿萋萎、万紫千红的风姿,孟浪与矜持间、坦露与含蓄间、豪迈与忧愁间、激昂与低沉间,流水婉约与白云飘逸间、阵阵蝉鸣与田田荷花间,不仅给予生命在时空中的环境和背景,而且还给予人们各种美不胜收甚至动人心魄的风景,能够让你忘却尘世间的一切。自然多好!山是不扭捏不造作的山,水是原生态清澈的水,风光一无人为的修饰。自然美美在自然,美在轻盈、和谐、幽静,美在原始天真、浑然天成。在没有任何人文故事的情境中,自然风景能够让你凭直觉感受造物主的伟大,而文化浸淫后则又平添神圣。妇孺皆知的“独钓寒江雪”,那雪野的江景,多好的寒江独钓图!那“鸟飞绝”“人踪灭”时的“孤舟”“独钓”,再由“千山”的远景、“万径”的近景突出“寒江”的特写,将作者被贬永州时那阴冷寂寞的生活氛围和孤高傲世的品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杨万里在《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中写道:“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旅行的目的其实不只在终点景区,最美的风景也许在路上,让心情记录旅行的内心意义,享受的是整个过程。虽然前方的美景才是我们的目的地,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沉舟侧畔”也有“千帆过”,千千万的道路提供了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旅途,如果心心念念的只是终点,那么本该好好欣赏的一路风光就很可能被错过。我们以前只知道过节,还没有多少旅游的概念。当然,出门玩也是有过的,那是单位组织的活动,有时候须是先进个人什么的才能参加。这时候赏心悦目的浪漫旅游往往成了起早带晚赶路的旅行,“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匆匆忙忙把几处风景一锅烩掉,眼睛幸福没幸福不知道,反正腿是苦了、脚是累了。《东坡志林》里的《记游松风亭》,说苏轼寓居惠州时,有一次登山累了,看松风亭尚远,于是转念一想:“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于是感觉“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无论何处,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一路有一路的风光。我们的许多旅行都是从一个熟悉甚至待腻了的环境,奔波加上颠簸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看风景。陌生的地方,总是新鲜的、新奇的。有时候到了“远方”后发现,也不过如此,于是积累多时的憧憬往往很快成了失望,还经常为集体出行所累。当我们沉浸在风景中时,无意中可能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就像卞之琳《断章》所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是的,世界永远不设旁观者的席位,我们一样是风景。你看风景时,风景其实也在看你,我们也是别人的风景。是不是可以说,不煞风景就是风景?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就像庄子与惠子对话的末尾,庄子所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大江大海有波涛汹涌,池塘小河有水平如镜。征行远足天涯,饱览名山大川;细探身边风景,欣赏各色风物。仰起头,浩瀚苍穹就是最美的风景;俯下身,在大地上就能遇见最美的风景。所谓“一窗美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植物花朵,都呈现出色彩之美。四季青、月季花、日日红,这些名字就告诉我们不必刻意寻找春天,花儿有时候就在眼前,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缺乏发现而已。博尔赫斯曾说:“花开给自己看,却让许多眼睛找到了风景。”云卷云舒,春去春来,花开花落,潮起潮平……只要入目,只要善于思考,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这些不都是风景?不都可以入“诗”?自然风景虽是与人类的美学感知相对应的不变的自然画面,是带着原生态甚至原始浪漫色彩的图景,但因为有了观者眼睛加上内心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解读,便能使你愉悦、开阔,也可让你受到启迪。天地悠悠漫无边际,生活从来不缺风景,关键是要有欣赏的心。每日至少见两三次的“盘中餐”,看似寻常无奇,却实实在在地滋养我们的脏腑、融入我们生命的每一天,也是一种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风景是人们情感的附会。心花怒放,就容易感觉什么都好看。宋人早就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论断,风景无性无情,造化无善无恶。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人们的主观性让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风景自然融入心灵,风景才有了丰满情感,才容易呈现出光怪陆离的风采。是人类的心灵,给了风景以飞翔的翅膀。人生充满了忙碌与奔波,从小到大一路都是风景,不论走到哪里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人的心情总会伴随风景而变,入心便是美景。而观景则不同,即便身不由己、言不由衷,也得继续向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时,这“道不得”其实已经“道”了。我们就是在奔走的途中选择着自己的风景,给人生寻求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的途中捕捉自己的风光,给生活寻找一处温馨的环境。

好风景还得有好的观景位置,同样的风物,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在白天夜间、晴雨阴天不同的时候,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风釆呈现,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落花,龚自珍看作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爱心奉献,而在林黛玉眼中则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无助、凄楚、哀怜;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后,触发了思亲的无限情愫,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后,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平面有景,立体更是景。景色不光要看平视的色彩斑斓,还要看仰视的巍峨雄伟,更要登高远望和俯视的广阔无垠,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早已不只是上楼、登顶,航天登月、入地探测已是捷报频传,三维之后又有四维甚至五维之说。

诗和远方并不神秘,也未必要登高望远。山水有清音,乐在行走中。趁还能走尽量走,可以远行,也可以近游。近处的风景也不要都想着留待最后走不动的时候去观赏。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变数不能走了呢?澄怀观道,静照忘求。交通便利、交流频繁的当下,“远游”已成常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坚定不移地以信仰的无穷力量,不失时机地领悟人生的一路风景。既追逐诗与远方,更保留、回味儿时的月光,珍惜、发掘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珍视、发现身边的每一片风景。同时也不要忘记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最美的风景其实在心里,而且生活中能够同行的人比风景更重要,何况很多时候同行的人本身其实就是最美之风景。

猜你喜欢

风景旅行
“好吃”的风景(Ⅰ)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小黑的旅行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夏日旅行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你是此生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