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价值分析
2022-02-25王培燊
王培燊
(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超声室 广东 江门 52903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绝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最终归宿,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脏搏出血液不足,静脉回流不足,无法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求。该病的病理基础多为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心瓣膜疾病、内分泌疾病、其他慢性肺病等,且呈进行性发展,一旦发病后,即使未发生新的心肌损害,其病情也会不断进展,威胁患者生命[1]。有研究指出[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与恶性肿瘤患者较为接近,即病死率较高,可达到50%以上。因此,早期判断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心脏彩超)是诊断心脏瓣膜病变的常用诊断技术,对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也具有较高价值。为分析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本文将对患者应用心脏彩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参考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者;②无医学影像检查禁忌证,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者;③窦性心律患者;④血流动力学稳定者;⑤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④全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⑤有二尖瓣手术史患者;⑥重度二尖瓣狭窄、钙化、反流患者;⑦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等。80例患者中男性46 例,女性34例,年龄52~79岁,平均(67.58±7.78)岁。基础疾病: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29例。NYHA:Ⅱ级24例,Ⅲ级36例,Ⅳ级20 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51~80岁,平均(68.05±6.94)岁。两组对象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纳入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使用仪器:Vivid E9彩超仪器(美国通用电器),探头频率为2 MHz~5 MHz。检查时,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在探头上涂抹适量耦合剂,使左胸充分暴露,使用探头扫描左胸,对心尖冲动情况进行探查,观察心尖四腔切面,进行纵切、横切、斜切扫描,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保存图像。检测患者血尿酸(U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对象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包括LAD、LVDD、LVEF。根据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HFpEF组及HFrEF组,HFpEF组LVEF≥50%,HFrEF组LVEF< 50%。分析HFpEF组、HFrEF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包括LAD、LVDD、IVSD、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 / 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等。分析HFpEF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UA、NT-proBNP水平,分析HFpEF与UA、NT-proBNP的相关性。NYHA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标准判断,分为Ⅰ~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LAD、LVDD显著大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心脏彩超诊断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心脏彩超诊断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LAD/mm LVDD/mm LVEF/%观察组 80 48.68±4.2660.62±4.0245.45±5.90对照组 80 31.02±3.9251.52±3.6870.72±4.58 t 27.285 14.934 30.261 P<0.05 <0.05 <0.05
2.2 HFpEF与HFrEF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对比
HFpEF组患者LAD、LVDD、E/A均显著小于HFrEF组,IVSD显著大于HFrEF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比较(±s)
组别 例数 LAD/mm LVDD/mm HFpEF组 32 43.22±4.42 48.59±5.45 HFrEF组 48 50.16±3.77 64.49±4.72 t 7.525 13.871 P<0.05 <0.05组别 例数 IVSD/mm E/A HFpEF组 32 15.42±1.89 1.08±0.23 HFrEF组 48 9.97±1.68 1.52±0.37 t 13.519 5.992 P<0.05 <0.05
2.3 不同NYHA分级HFpEF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HFpEF组中,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UA、NTpro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NYHA分级HFpEF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表3 不同NYHA分级HFpEF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Ⅱ级对比:aP<0.05;与Ⅲ级对比:bP<0.05。
NYHA 例数 UA/(μmol·L-1)NT-proBNP(pg·mL-1)Ⅱ级 14 477.67±43.43 1856.56±90.89Ⅲ级 10 511.51±38.29a 2008.90±91.92aⅣ级 8 589.90±41.24ab 2278.80±87.59ab
2.4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患者NYHA分级与UA、NT-proBNP存在正相关(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同时,研究发现[3],右心力衰竭患者多合并肝淤血,而左心力衰竭患者多合并肺淤血,导致其病情更为复杂,诊断难度更大。一般认为,左心力衰竭多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初始状态,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可导致肺内淤血,肺活量较低,因此咳嗽频繁。此外,对于多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其诱发病因至少有2种,严重可达到10余种,是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候群,不仅心脏受损严重,且诊断难度更大。在临床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全面了解,结合病因进行综合诊断。
近年来,随着心脏彩超技术的成熟,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能力也明显增强,通过显示心脏室壁厚度、室壁运动、室间隔、心瓣膜结构等情况,可为其病情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心脏彩超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不仅能够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且安全性良好,心脏影像清晰、全面,有助于判断患者病因,显示其左室松弛、僵硬程度,了解其心肌损伤情况。此外,在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时,能够显示瓣膜病理学变化,有助于医师判断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有研究指出[4],当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后,LVEF显著下降,舒张期左室血流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提高,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时限减少,肺静脉频谱A峰延长,且与健康人群相比,患者Pad-Ad值更高。从整体上看,心脏彩超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心室重构诊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后,代偿机制被激活,可引起心腔扩大、室壁增厚,导致心室重构。第二,心功能诊断:心肌收缩乏力、射血分数下降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分析患者心脏功能及容积改变有助于其病情诊断及治疗。
有研究显示[5],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AD、LVDD更高,LVEF更低,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有助于其病情的诊断。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LAD、LVDD显著大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与以往报道基本相符。在心脏彩超诊断时,主要可获取心脏各瓣膜开启及关闭信息,同时可显示其心脏舒张期、收缩期情况及左室射血能力,即覆盖心脏运动、结构、功能等信息。有研究指出[6],在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时,可显示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提示患者存在局部心肌缺血,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心功能分级是临床上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标准,但存在一定的限制,而通过心脏彩超检查获取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生物能量学信息可更好地判断患者心功能情况。研究显示,心脏彩超检查参数与NYHA分级、血浆BNP水平具有相关性,LVEF与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与心功能分级同样呈负相关[7]。从整体上看,心脏彩超不仅能够显示心脏结构与血流信息,同时也是目前唯一的能够显示心房与心室内径情况、室间隔与室壁结构等情况、室壁厚度的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获取全面的、清晰的心脏影像,有助于判断左室肌肉收缩能力,从而判断其损伤情况[8]。此外,通过显示瓣膜病理学变化情况,能够有效分析其病变严重程度,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从本次研究可见,HFpEF组患者LAD、LVDD、E/A均显著低于HFrEF组,IVSD显著大于HFrEF组(P<0.05);HFpEF组中,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UA、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患者NYHA分级与UA、NTproBNP存在正相关(P<0.05),可见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HFpEF情况,了解其心功能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患者中,50%左右均为HFpEF,由于其缺乏典型临床症状,诊断难度更大,猝死风险更高,预后更差[9]。因此,了解HFpEF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非常重要。研究发现,通过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及UA、NT-proBNP水平有助于判断舒张功能不全情况及严重程度[10]。心功能不全是HFpEF病情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早期识别及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HFpEF多为轻微心力衰竭,为向心性重构,且伴有舒张功能异常、心肌肥厚,而HFrEF患者主要为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离心性重构。由此可见,心肌缺血、肥厚更容易引起HFpEF。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患者NYHA与UA、NT-proBNP存在正相关,可见患者心功能损伤越严重,其心室主动松弛、顺应性下降更明显,且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加重,导致UA、NT-proBNP水平升高。
但应注意的是,虽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心脏彩超应用价值较高,但对于多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超并无明显特异性,因此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估手段,在诊断中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影像学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对于合并多种基础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提高重视程度[11-12]。此外,对于合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其冠状动可能存在斑块,血压搏动较大,并在病程进展过程中造成肾、脑、心脏损害,应结合其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他常规诊断手段进行综合诊断,避免造成误诊、漏诊。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明显异常,心脏彩超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诊断率较高,同时能够显示HFpEF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其心功能损伤情况,为其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