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2-25张培农

江西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作物农药病虫害

张培农

(东营市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东营 257500)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整体科技水平较为落后,新时期经济发展对农业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有必要综合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农作物,提高种植水平。

1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了解当前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治措施的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常发性特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几率较大,传播面积广,且蔓延速度快,这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巨大威胁。所以以往农业生产一般都会使用农药来快速处理病虫害问题,但是在绿色植保理念下,我国倡导采用综合防治手段应对病虫害,在不伤害农作物且不污染环境的前提条件下解决病虫害问题。②偶发性特点。无论是病虫,还是草鼠类都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且人们无法预测病虫类型和鼠类的移动区域,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存在明显的偶发性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病虫害大规模爆发,严重影响作物生长。③危险性特点。农业生产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就会影响作物生长,甚至导致作物死亡,可见病虫害还具有危险性,会对农作物种植效益产生严重影响[1]。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作用

2.1 维护农作物正常生长

农业生产期间大规模爆发病虫害将会造成作物死亡,且很多存活下来的农作物生长状态也会改变。农作物栽培与种植时,作物幼苗期间的抵御能力很差,病虫害对幼苗威胁最大,这一期间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威胁,抑制病虫害蔓延。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不断成熟,可及时针对具体病虫害类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加以防控,提高作物成活率。

2.2 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

从绿色植保理念出发,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能够保障农业生态,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防止病虫害对农业生产质量造成影响。由于受到侵害的农作物茎秆、根系品质下降,虽然农作物还能继续生长,但生长态势逐渐放缓,种植效益下降。基于绿色植保理念展开病虫害防治,在处理病虫害问题的同时,还能减少药物残留,充分实现农作物的绿色化和无公害。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病虫害防治期间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①病虫害种类较多,繁殖速度过快,导致防治难度加大。农作物生长期间,病虫害的产生有很多因素,比如作物自身生长习性与生长环境等。另外,因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害虫繁殖周期加快,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已不适合用于农业生产,间接加快了病虫害的繁殖速度,导致该项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2]。②农民自身缺乏防治意识。农作物生长管理工作中,很多人依然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认为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十分常见,多数人缺乏现代防治意识,甚至没有掌握现代化防治技术。③无法及时防治病虫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实际生产中,部分人没有在最佳时机进行病虫害预防,导致后期病虫害大量出现。④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不足。防治工作开展中,很多农民缺乏明确的方向,未结合农作物实际生长态势,不了解病虫害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是盲目地选择防治方法,采用的防治技术存在明显不足。

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加强对病虫害的预警监测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期间,应采用监测设备对病虫害蔓延情况进行监测,提升农作物监测水平,加大病虫害监控力度,尽可能地从源头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组织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定期开展农业技术相关的培训教育活动,开展关于病虫害的专题讨论会,引导农民做好具体防治工作。

另一方面,优化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创建智慧农业云平台,建立虫情监测系统和农药残留检测仪。图1为智慧农业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方案中主要分为8个部分,其中大田四情监测系统中包含土壤墒情监测、智能虫情监测、智能孢子监测、灾情与苗情监测、气象环境监测几部分。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可以有效杀灭粮、棉、果、花、茶、草等植物中的蛾蝶类害虫。例如,物联网虫情测报灯是一种针对害虫的自动监测系统,主要利用光、电以及数控技术构建害虫生态监测与预警系统。

图1 智慧农业监测方案

4.2 加强植物检疫,提升防治能力

植物检疫也被称为植物保护措施,即针对非本土品种的农作物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避免有害生物在作物流通期间大肆传播。农作物在运输与销售环节需要经过层层检疫,以防止病菌和害虫流通到其他区域,可以说植物检疫是一种预防性手段,要求具有繁殖能力的农作物,不管是种子,还是根茎,必须经过检疫。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欧洲进口了大宗粮食,检疫后发现粮食中夹带了有害草籽,其数量高达547种分属49科,比如有凤眼莲科植物即引发水质富营养化的水葫芦。随后松材线虫和菊花白锈病流入我国,这是导致植株衰竭的重要原因。由于外来物种缺少天敌,它们会在新环境下快速繁殖,并引发一系列灾害,所以要加强植物检疫,经过严格的检疫后可以有效降低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的威胁性[3]。

还要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宣传使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生产朝着绿色健康生产的方向前进,推广植物保护技术,保证农作物满足人们对食物的绿色无污染需求。另外,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进一步开发植物保护技术,确立相应技术体系,优化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向其普及相关知识,加强技能指导,提升防控水平,强化病虫害防治效果。最后,有必要营造良好的农药市场环境,对经营者进行培训,确保农药市场经营达到规范性要求,加大市场监管,从源头控制农药质量,使农户在农业种植期间可以放心地使用农药。

4.3 组织开展培训

需要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从而达到科学防治的目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在各地区成立田间学校,扩大农业技术培训范围,增强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做到科学、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科技素养。

进一步提升农业工作人员的防治技术水平,使其学会检验种苗与土壤是否携带了虫卵和病菌,能够实施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农业工作人员应做到全方位预防病虫害侵袭,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学会使用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广泛学习,以严谨的科学理念加强植物检疫,利用化学与生物防治手段,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观念,尽可能地在病虫害发生前消除隐患。

4.4 基于绿色植保理念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

4.4.1农业防治技术

一般情况下,农业防治技术就是通过对农作物的有效处理来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这是开展防治工作的基础内容。以下建议可供参考:①依据地域情况确定种植条件,选择抗病性较高的农作物品种,对种子消毒处理,防止种子内携带病菌或者虫卵,从种植的选种阶段降低病虫害发生率。②种子处理工作中,一般会采取浸种和晒种的方法将病菌杀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剂拌种,优化种子筛选工作,保证种子质量。③控制农作物的种植条件,种植之前就要做好土壤的除草与消毒工作,及时翻耕土壤,施用适量的有机肥,从源头消除病虫害。如果该区域曾经发生过病虫害,建议采用化学药剂对土壤消毒处理,并严格控制农药用量,防止药物残留[4]。

4.4.2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病菌与害虫,强化防治效果。虽然化学手段见效快,但是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影响,甚至对人类造成伤害,因此有必要采购正规农药,同时调配好农药的浓度,对植物采用适量的农药。过去人们使用草木灰施肥灭菌,现在化学药物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比如氨基甲酸酯与有机硫杀菌剂等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按照用途分类,将农药划分为杀虫、杀菌或者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如果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可以将农药划分为有机硫化物和有机磷类药物。农作物病虫害中的红蜘蛛比较常见,会破坏植物内的叶绿素,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叶片逐渐灰黄且带有斑块,随后植物开始脱落,对于这一情况,可使用阿维菌素和三氯杀螨醇药剂来防治。

4.4.3生物防治技术

该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特性,依靠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克制关系达到防治的目的。比如蚜虫对农作物伤害极大,可使用病原性微生物白僵菌来防治蚜虫。或者用桃叶加石灰浸水制成的喷雾可作为生物性原料防治玉米螟与稻苞虫,蒜汁能够防治蚜虫与红蜘蛛,花椒水可防治叶蝉。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问题,摆脱化学防治带来的恶性循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外来物种影响本地生态,在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时应采用当地原生害虫品种。

4.4.4激素防治技术

该方法就是通过对病虫性外激素加以干预,防止害虫过快繁殖,降低繁殖速度,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生态化应用。基于绿色植保理念,依据病虫害的产生规模与发生类型进行激素干扰,使用性外激素吸引并诱捕病虫,使其被彻底清理。激素防治技术的使用成本比较高,虽然能达到生态化防治效果,但是从成本角度分析,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5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做到事前预防,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保障。农民需要提高科学防治意识,提升防治能力,学会综合应用不同的防治技术,依据病虫害的种类与蔓延范围保障农作物生长健康,提高植物成活率与作物产量。

猜你喜欢

农作物农药病虫害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趣味象声词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