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及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
2022-02-25张威
张 威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检科内镜室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临床治疗经验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可出现胃部黏膜组织内的相关腺体萎缩、化生等异常变化,进而导致胃内壁易出血、伴糜烂灶等现象,且具有一定癌变风险[1]。CAG在胃镜下表现为黏膜颜色浅淡、易见血管、黏膜表面粗糙不平等,同时还会出现充血红斑、反光增强等症状[2]。据有关报道,大部分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均可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Hp),其他报道也指出,CAG病变特征的变化与Hp感染严重程度之间存在联系,但目前尚缺乏充足的研究验证[3]。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胃镜下CAG患者的具体病理特征,以及了解其与Hp感染的关系,特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00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9.67±7.68)岁。根据《慢性胃炎的内镜表现》[4]将CAG内镜下表现分为两类,A类患者为单纯性CAG 117例,病变特征:黏膜血管充分暴露,病变组织颜色为红白相间,且白色居多,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B类患者为伴增生CAG 83例,病变特征:黏膜外层组织形态粗糙,以颗粒状或结节状为主。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全身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1)所有CAG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检查前禁食8h,将电子胃镜缓慢置入患者胃内部,详细观察胃部黏膜组织形态结构与异常表现。(2)镜下采集胃黏膜组织,采集部位包括胃窦、胃角、胃体等,采集完毕后将其放在含10%甲醛的容器中暂时贮存,常规染色处理后置于显微镜下查看。(3)Hp感染检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处理染色后的组织标本,再实施胶体金法检测,颜色变红则表示Hp感染阳性,不变色则表示Hp感染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将SPSS 19.0作为本研究的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病理诊断符合率、肠上皮化生率、不典型增生率、Hp感染率等)用[n(%)]指代,通过χ2检验比较A类组、B类组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胃镜检查下,A类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肠上皮化生率、不典型增生率、Hp感染率分别为71.79%、11.11%、9.40%、54.70%,均低于B类患者(85.54%、21.69%、22.89%、73.49%,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特征的CAG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Hp感染状况分析[n(%)]
3 讨 论
CAG是一类以胃黏膜非特异性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CAG患者常表现为腹部隐痛、胀气不舒、贫血、消瘦等,其发病原因多样,主要与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及Hp感染相关[5]。Hp主要分布于胃黏膜组织周围,当该菌大量繁殖且长期侵袭胃部后可发生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影响胃内黏膜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6]。CAG是胃部恶性肿瘤的前期状态,若发现CAG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可被初步怀疑为癌前病变。临床常通过提取患者的胃部组织实施病理活检来诊断CAG,但该方法存在一定创伤性与经济负担[7]。由于内镜检测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创新阶段,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内镜设备均具有理想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其在CAG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进行胃镜检查时,还需保证相关医务人员操作技术的专业性与安全性,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研究结果。内镜下可观察到单纯性CAG黏膜呈红白相间,黏膜皱襞变平甚至完全消失且可观察到血管;伴增生CAG黏膜出现结节或颗粒[8]。此外,所有纳入的CAG患者中,单纯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58.50%,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41.50%,表明CAG患者在胃镜下多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B类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54%,显著高于A类患者(71.79%),就这一结果而言,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操作人员取样时部位不准确而造成误差;B类患者肠上皮化生率及不典型增生率均高于A类患者,说明胃镜检测可辅助CAG患者进行病理改变判定;从Hp感染结果看出,B类患者Hp感染率明显更高,提示CAG病情发展可能受到Hp感染的影响,这与叶甫军等[9]研究一致,原因可能在于Hp感染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细胞坏死,引起黏膜萎缩。
综上所述,胃镜检查结果显示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特征改变的关键因素,可广泛用于该类疾病的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