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党课
2022-02-25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红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红菊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对国际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鲜明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既基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世界的贡献,也基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对国际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贡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对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对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汲取智慧力量,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图:岳月伟/新华社
一、党的百年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理想,以空想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也由理论走向实践。1917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变成了多国实践,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从而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并没有充分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反而陷入僵化和教条的桎梏而裹足不前。资本主义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进行经济战、政治战和文化战。在多方面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但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就此消亡,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不断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后的30年间获得了稳步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明显增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辟了一条复兴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有益经验,坚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牺牲奋斗,使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有力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进程,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拓展到世界的东方,壮大了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猛烈地冲击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由15国减为5国,世界共产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有的自动解散,有的迫于压力或其他原因改变了党的名称;亚非拉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我国顶住巨大压力,经受住重重考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使遭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严重冲击的世界社会主义焕发出旺盛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二)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强调的:“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前进的信心。”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光辉榜样,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0世纪50年代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世界多极化进程注入了新动力。进入21世纪,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一些中等发展中国家在地区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意识不断增强,在推动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等传统南南合作机制向前发展的同时,建立起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兴国际合作机制,在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谈判中发出越来越响亮的声音。可见,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经济格局则表现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进入21世纪初,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实现相对快速的复苏。这些国家不仅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使世界初步形成经济增长中心多元化格局,并为世界多极化进程注入新动力。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未来10年,将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10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年后将接近世界总量一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的过程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基本一致,中国深深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并从参与者日益成为世界新秩序和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此间,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首先,世界多极化是世界多样性的产物。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经济水平、政治制度等情况千差万别,难以想象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极”来领导这个多样化的世界。其次,世界多极化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多极化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鉴于此,中国是世界多极化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首先,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随着我国实力的壮大和经济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也在飞速提升。进入新时代,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坚定支持和捍卫经济全球化,并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改革和完善,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其次,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历史性进展。习近平主席多次访问非洲和拉美、加勒比地区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绝大部分地域建立了整体合作的框架体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中国充分利用多边、双边平台和主客场外交,积极参与新兴国际合作机制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其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倡导各方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世界多极化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近代以来,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现代化的历史运动发端于西方,同资本主义发展相生相伴,由此形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差异,一些仿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广大发展中国家追寻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说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可逆转,但现代化的道路可以选择,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洪秀全的“天国”理想,从洋务派的“富国强兵”措施到维新派的“变法”改良,再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我国开辟一条现代化新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构想,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走向了现代化前沿。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底是一条怎样的现代化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这五个特征,概括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既是对过去40多年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现代化道路的筹划。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相当于当前高收入国家人口的总和。人口规模巨大对现代化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同时也是我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但如果按照当前西方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现有资源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因此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共同富裕,是前所未有的伟业。我们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丰富并不必然带来精神富足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反,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发展方式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西方社会道德失范、社会动荡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不变的追求。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早期的现代化国家有足够的生态空间容纳发展需要,但地球作为一个系统,生态空间是有限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利用的生态空间越来越小,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立己达人的包容性发展之路,不输出殖民、不输出战争、不输出矛盾,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依靠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建设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充分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崭新创造,拓宽了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契合中国国情、更顺应历史趋势、更符合文明发展规律,彰显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丰富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深刻的包容性、开放性、时代性凝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共识,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谱写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新篇章。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翻版,而是以社会主义为底色、以中国特色为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又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我国的特点出发,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国情出发,没有照搬照抄别的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它的成功实践昭示世界,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那些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统一起来,做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联通,既办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负责,为世界作贡献,又诚心诚意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世界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一)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大国相对地位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发生有利于和平的积极变化,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尖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着眼近年来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和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文明观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中国力量
在广州市举行的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现场。图:刘大伟/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升,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身使命。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2.2%。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是我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为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三是我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建设现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新阶段迈进。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经贸合作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各国共同发展。
(三)党的不懈奋斗极大促进了人类发展进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不仅拯救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中华民族,解放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而且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历史底蕴,抱守“协和万邦”“和实生物”的文化精神,高度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将一如既往地把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利益结合起来,继续坚持不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更大力度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在新的奋斗实践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1.党的百年奋斗在哪些方面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2.请具体阐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如何推动世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