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02-25孙熙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至关重要。虽然互联网促进金融行业繁荣,但是也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和危机。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将大数据技术合理引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中。本文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切入,分析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新时期下互联网和传统供应链金融深入融合而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需进行优化和调整,依靠大数据技术来降低数据获取成本,做好隐私数据保证,并构建统一的供应链金融行业标准,实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有效管控。
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呈现一片繁荣。且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发展态势不同。具体而言,分为三个主要时期:首先,线下“N+1”发展时期。这段发展时期中传统商业不再是唯一的金融服务主体,而是直接对接金融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为其提供多样化服务[1]。同时,核心企业与供应链处于互相合作的关系,掌握各个企业的信用信息和发展实际情况。这种发展模式优势是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对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进行信用判断,从而决定是否进行资金支持。且资金投放更为精准和高效。而劣势在于金融风险的控制程度较低,其核心掌握权不再商业银行中,因而很容易出现金融风险问题,导致发展受到局限。再加上该发展模式只作用于线下交易,使得交易市场过于狭小,导致交易率不高,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其次,“N+1”升级发展时期。该时期的发展模式是当时首个实现互联网技术和供应链融合的模式。主要利用网络技术将多元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传递,从而提升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然而,由于技术限制,该发展模式不能完全实现金融信息的公开透明,进而存在应用隐患。其中,一些核心数据紧紧攥在部分企业手中,导致金融风险无法完全预测,进而金融风险管理质量不高。
最后,“N+1+N”发展时期。该时期的发展模式中“N”代表着供应链的上端,“1”代表供应链的服务平台。也就意味着不同主体可以利用供应链服务平台构建资源共享网络,并结合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进而形成高效的数据集群,为各种金融活动提供支持和参考[2]。该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大提高金融运转率,扩大金融供应链上的业务,实现更高的收益。
二、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金融信息管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给金融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供应链金融风險。很多风险表现出难管理和不容易辨别的特征,给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造成较大的麻烦。同时,在金融交易时,若是供应链中的企业主体出现问题,如业务失误或者违规等,会直接引起传导性问题,造成整个供应链各个主体的损失。和传统交易模式相比,新型金融活动产生在互联网环境中,互联网供应链的各项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金融市场内的风险分析和筛选,并借助信息整合的形式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具有数据采集、分析、整合、应用等方面的优势,有效优化金融风险管控模式,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3]。同时,在大数据辅助下,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完成供应链的统一管理,无论是不同周期还是相同周期,从而有效简化风险审查流程,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和信息治理质量。
(二)降低金融借贷风险
在传统金融业务中,为了保证交易风险不超出自身承受范围,一些金融机构会提前要求企业进行担保和抵押,并出具相关征信证明。不同于金融信贷业务,互联网下的风险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较低的门槛,其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企业担保的要求,为很多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机会。同时,这种模式下,对于企业信息,金融机构一般通过网络上显示的数据信息进行了解,并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资质,在此基础上作出评估。通过对供应链企业业务的控制来实现风险把控。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可以收集有关企业的各项信息,并进行分类呈现,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信息参考,以便金融机构根据数据信息作出合理评估。同时,大数据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整合,转变成立体化数表,为机构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图像,直观展示企业的各项业务以及交易状况。使机构更好地作出决策,决定放贷与否。这样大大降低了金融借贷的风险,促进金融风险控制有效性的提升。
三、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供应链金融行业标准,完善信用风险管理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供应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管理问题。尤其是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控制上,不仅缺少相应的法律政策,而且缺少丰富的经验。因此,大数据应用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前提是要尽快确定供应链金融管理标准,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规划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为金融风险管控奠定制度基础。这样既可以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管控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互联网供应链的高效健康运行。
具体来说:首先,建立健全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对互联网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考察和审核,掌握它们的网络运行状况。同时,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和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差异化标准,使其更加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这样充分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对于互联网中的电商金融,可以通过了解企业业务信息,收集企业交易数据,分析其整体销售情况,从而得出该企业的现金流量与金融行业的市场匹配度,判断其是否满足金融行业要求。其次,管理部门应建立信用考核标准。该项标准针对的是金融市场企业的各个业务能力,通过对其进行考核,得到数字化信用结果,直观具体地掌握企业交易内容,从而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动化、数字化和全程化。信用考核标准及考核细则可以和信用考核机构合作,共同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以及资质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所得结果上传至管控平台中,完成对供应链企业的全面监管。
(二)降低数据获取成本,保证金融数据安全
互联网环境中开展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最主要的就是做好供应链各个主体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鉴于网络环境的复杂,精准获取企业数据信息较为困难。再加上企业信息的冗杂,使得数据获取成本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部门要采用有效手段,尽可能地降低数据信息获取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升处理效率。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管控能力,而且有助于保证金融数据安全。在互联网环境中,金融数据安全至关重要,是金融风险管控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来更有力地管控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企业,从而保证金融数据安全。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供应链网络和社交网络的融合,借助互联网的社交功能、交流功能等,实时动态追踪金融主体的交易行为,了解金融主体的经营情况。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主体间的有机合作,提升金融主体的融合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数据信息的服务能力,在降低获取成本的同时增强获取效率,充分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质量。
此外,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其所包含的金融数据来源较多,无法进行准确辨别。再加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约束,进而网络数据库中金融数据内容杂乱无章,数据繁杂。而金融行业中不断产生新的数据和信息,采集行为也会不断更新。要想保证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须加强外界更新信息和数据库信息的融合,做好数据传输和配合工作。而这就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用自身的处理工具和分析技术进行内外部数据的有效整理。在此基础上,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使其转化为金融知识资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考察和检验企业的资质、经营状况等,从而降低互联网供应链上金融风险,实现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三)加强隐私数据保护,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市场经常容易受到黑客或病毒攻击,导致信息数据泄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服务者在采集和处理信息时要注重保护隐私信息,避免泄露信息。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正常运行秩序,促进金融信息数据的最大化利用。从技术角度来说,需要做好隐私数据的变形技术处理或者加密处理,从而保证在大数据下进行采集和提取数据信息时不会出现泄漏问题,实现数据保护效果。比如,在金融市场中,企业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或软件进行隐私数据的保护和处理,从而提升金融市场交易的私密性和严密性。这样有利于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不法分子篡改或者盗取。从制度角度来说,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等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要求,根据协议或者主体用户同意后,才能向目标对象展示数据内容。同时,对获取数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监督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在规定范围内,从而维护用户的权益,完成协议要求。若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数据信息使用范围变化,则需再一次向主体用户进行授权申请,得到主体用户的认可后才可变更使用范围。
(四)提高数据真实性,增强金融交易效果
互联网环境中供应链金融深入发展,有效拓宽数据来源渠道。但是,采集到海量供应链金融企业主体数据后,需要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和整合,最终得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数据,将其作为后续决策的参考和依据。或者将其发送给接收方,体现数据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旦存在数据失真情况,则在该数据基础上加工得出的知识资产也必然没有价值和意义,这样会使得主体作出错误的决策。因此,要充分保证得出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其次,加工后的專业知识资产必须具备一定的价值。其可以对信息使用者产生本身应有的作用,帮助使用者或服务者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了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决策。最后,需要提升数据的质量,如果金融数据质量较低,就无法进行准确预测金融风险,更无法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因此,在数据采集、加工和传递中,要针对性地使用高质量数据,增强金融交易效果,促进金融风险的高效管理和控制。
对于数据真实性判断,需要使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要依靠大数据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查验。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金融交易的高效运作,实现金融风险管控。对于数据使用者和服务者来说,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自身企业的判断,以及融资企业的交易真实性等。因此,要通过对相应交易单据和凭证的查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对物流网络、运营、管理、货物等方面进行查验,从而全面管控供应链上的资金风险,促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迅猛,需要做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利用大数据可以有效提升金融运行效率,促进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对此,管理人员要合理利用大数据把控金融数据信息,监管资金流动,保证隐私数据安全,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金融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塔怀申. 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8):2.
[2]柴文博, 申祥鑫.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探究[J]. 商讯, 2020, No.202(12):91-91.
[3]王竹青. 大数据背景下新型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的应用[J]. 商业2.0(经济管理), 2020(5):1.
作者简介:孙熙(2002.05.08),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本科学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CFA&FRM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