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思政教育的研讨

2022-02-25汪思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8期
关键词:时事思政案例

汪思泉

[摘           要]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课堂中单单使用课本已经无法满足思政教育的需要,因为书籍记载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已经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应对新时代信息浪潮的作用。思政课应当将新时事引入课堂,指出旧式思政教育的漏洞,并探讨如何以创新方法配合教材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互联网+”;思政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8-0124-03

思政课堂与思政教育是把握我国学生健康思想的主要手段,也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思政课堂应该与我国的国情和时事挂钩,才能保证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单凭书籍记载,只讲述教材内容,已经无法跟上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获取信息的速度,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和认识时事,而思政课模式无疑也应该追随时代的脚步做出改变。

一、互联网时代原有教育模式的困境

在20世纪,信息流通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新闻报纸和书籍,通过这种方法获取到的信息都是具有筛选性的,我们可以保证,从报纸中获取的信息都是健康的、准确的,具有统一主观意义的。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基数剧增,无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被网络传播,信息流通就少了筛选,自媒体或外国媒体、网络媒体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导致信息传播失去了统一性。但这些信息中有部分是虚假的、具有煽动性的、是与教材中正向思想相违背的,这就导致基础教育的模式无法有效地为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甚至传统教育还会被学生认为枯燥,从而失去思政课原有的吸引力,更甚至枯燥的课程不受欢迎,还会被学校忽视,把思政边缘化,适得其反。另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师生的互动仅围绕课本,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网上获取了什么样的信息,更无从帮助他们筛选或矫正,单凭传统方式的教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越来越发显得片面。

二、当今思政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思政课堂中存在大量旧内容

以案例作为教学依据是思政课普遍的教学方法,在课本上或在黑板上进行教学都是长久以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现阶段的思政书籍更新速度远追不上当今时代敏感问题发生的速度,如果只是按照书籍教学,不融入新时事,学生将出现新时代的政治思想缺失,虽然进行了政治教育,但无法对新事物产生理解或思考。这一点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的。

(二)没有突出思政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或教师、学生平等的教学方式

思政课堂的本身意义是让学生产生思考。而部分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传输教育,这样的传输又大多难以激发学生思考。当下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或者尽量调动学生,让学生来讲述案例,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帮忙分析。教师需要以新形式、新事物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改变学生普遍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认知。

(三)教师教学风格过于刻板,没有自己的风格

在思政课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尽可能模糊化,放弃平时严苛的师生关系,融入学生才能知道学生所想,让学生讲,才可以知道学生思考的是什么。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母体,把思政课堂机械化是很不好的现象。教师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学生不止会拥有一个思政教师,如有些教师在生活中关注经济,那么大可以講自己在平时关注的时事,从经济角度,更深入地解读贸易战板块;有些教师喜欢人文地理,那么也可以用人文地理的知识,更深入地解读国际关系,分析事实,我认为这都是思政课上很有意思的一环。

三、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课堂创新的必要性

1.思政教育的传统方式,大多以引经据典,针对教材的灌输思想为主。这是因为之前国内的信息传递相对闭塞,教师和课本就是学习的权威。而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各样的思想早已渗透到学生当中,教师和课本已经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传统的灌输式思想学习,再也无法改变学生,学生亦不会接受这样的模式。

2.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但也是最缺乏主观意识、最容易被撬动思想的群体。要想把握学生的思想,不能再单凭枯燥的灌输,也不能因无法改变而放弃思政或不做改变。教师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解决方法,以达到融入学生群体,帮助学生在信息大浪潮中把握方向的目的。

3.时代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而学生从学校中迈入社会后的发展,不仅要靠自己去适应,还需要有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符合的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培养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基本法律的意识,树立道德旗帜,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教学时完全遵照课本,必然无法达到这样一个高且全面的教学目标。书籍记载的滞后性,不能完全替代接受和思考时事的作用,所以单单只是用书本教出来的学生,必然无法良好地适应学校外的环境。

四、如何进行新时代下的思政课堂创新

(一)课程案例优化

案例教学是思政课堂中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课本中的案例具有滞后性,网络上的案例具有爆炸性,有些自媒体中的案例又具有反面性。基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模式大多来自互联网,那么如何将爆炸性、滞后性的信息案例进行中和,成为优化课堂案例的主要问题。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教师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关注的时事,将正向案例与反面案例结合讲解,不宜出现一堂课程中选择过多反面案例,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消极或激进。也不宜完全避开反面案例,只讲述正向案例,这样又会造成学生思想过于乐观或者盲目乐观,缺乏对反面事件的思考,导致思想并不坚定。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应该善用网络,融合时事,在信息潮中尽可能选择可以突出课堂主题的案例,优先选择热点内容,以历史为鉴。选择案例时也应该注意辨别,不得随意选择,讲课临场发挥,最终导致观点和主题链接牵强,理论站不住脚,容易被推翻,引起学生对教师的质疑。中西方案例的结合也尤为重要,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以多种视角,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这更需要教师接触更多的时事,有更多的内容在心中,才可以完成。

(二)教师自身优化

思政课程的主体已经不在教师本身,但这并不是说明教师可以放松自己,安于现状。目前学校中的年轻教师任教思政人数较多,虽然年轻的教师也非常优秀,但阅历并没有老教师高,大多数年轻教师中,中、低职称较多,高职称年轻教师较少;学历中,博士、硕士较少。有些学校的思政课堂因为教师水平不高,甚至仍有思政课堂采取“填鸭式”教育,教育方法老套。作为年轻教师,在课堂趣味上要做得更好,但也应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堂内容。以年轻作为资本,更好地融入学生,更能透彻地理解新形势、热门事件,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材之外的内容。而作为老教师,则应该利用自己的“厚度”,善用自己的资历,亲身经历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要更容易被人接受,但也要注意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会使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场景训练等新式教学手段,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总的来说,教师应该一直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生活与思政之间的联系,增强对“思”和“政”的理解。最后,在期末考试中,应该尽量避免大面积的理论知识,在考试中可以结合时事出题,让学生体会出多方面的道理,以学生对事件的整体思考进行打分,也可以使用学期中进行的测试,以小文章、小论文等活性思考题作为主要的评分标准,摒弃单以分数来评判学生思想的方法。

(三)学校教材优化

有些学校使用的教材仍是多年前的旧教材,也间接导致教师教案的脱节,甚至教案的重复使用。教案应该因时事更新,教材也一样。也有些学校的思政教材选用并不适合本校学生,在选择教材时,应该由教师共同讨论,不能盲目选择,如学校定位在高职或高专类,但卻选择了本科教材,这会导致教师教学难以理解,对课程的规划学生难以听懂,这是一种盲目攀高的行为。教材应该基于学生,学校也可以因专业改良教材,最好可以由学校内的教师共同编撰,教材适用于专业和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铁道专业可以把铁路安全、人物传记纳入教材;艺术专业可以把艺术中的理解和典故融入教材,让学生以专业的角度解读教材,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可以避免“填鸭式”教育,带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教材中加入时事内容,诸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培养新型人才,这样的教材更容易激发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感情共鸣。在教材中也可以融入互联网内容,教师经过筛选更适合学生的案例、书籍等,让学生知道在互联网中,什么样的知识和内容是值得学习和接受的,如可以在建党百年之际,在教材中加入一些抗战先烈事迹、奋斗事迹,也可以引用文献,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先烈保护法》作为基础,将新教材+新旧案相融合,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我们要拥护党的领导,为什么要规范自己,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在损害先烈形象,告诉学生如何爱国,树立保护意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

五、亲身砺行后对创新课堂的心得小结

(一)学生更喜欢上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

我作为一个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也是一名“95后”的班主任教师,在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对“学生关于思政课的看法”和“如何做好思政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作为班主任,我要比其他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学生,也更方便了解学生的想法,甚至可以了解到一些学生的家庭和生活,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也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师需要融入学生、掌握学生状态

我有一个学生,她曾经性格内向,家庭条件拮据,害怕与人交流,自然上课的效果也不好,但是后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我们的关系自然也比往常更加亲密,我发现她上课的状态明显变好了很多。从走神、害怕,到如今的敢正对我的目光,积极回答问题,这是一个多大的改变。虽然我没能改变学生家里拮据的生活状况,但作为教师,仍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让学生变得开朗起来。这不光是让学生喜欢上了自己的结果,更是对每个学生情况深入掌握的结果。面对问题学生,作为教师要展现自己的魅力,要融入学生,才能找到问题所在。我的班级中还有一个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好,有时作业都难以完成。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她,我深知这是深入了解她的最好时刻,不能拖到孩子丧失自信再行动。经过走访我了解到,原来这个学生有一些自卑心理,导致她对学习没有热情,于是我帮助她多参加其他活动,帮助这名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最终克服了自卑,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在高二、高三时还担任了我班级的班干部,这是一个莫大的跨越。我认为,教育改革解决的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而作为我们基层的教师,没有那么强的能力,那就应该从一个学生、一个班级入手,如果所有教师都可以融入学生中,那么思政教育也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三)教师之间加强沟通,身体力行

教师之间沟通的作用在教学中也有不小的帮助,在任教的几年中,我还曾有一个学生因患有中度抑郁症而影响学业,但这样的情况却是我一直没有发现的,直到心理普查时才被注意到。我认为,这正是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的结果,最简单的例子,心理健康和思政教师、班主任,最应该加强沟通,一是为了掌握学生情况,二是要在思政教师中间开展关于“思政教育时的心理咨询面谈技巧”的培训。在学生休学之后我阅读书籍,了解心理知识,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多次走访、面谈,这样的学习和面谈经历,增强了我作为一个思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我本人的同感能力、洞察能力。在思政教育时采用“面谈”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在课上的发言频率趋于平等,这也有效避免了思政“一言堂”情况的出现。开放式的课堂更容易使学生达成共识,同时这样的对话教学也是思政创新课堂对传统教育做出的重大革新,它不光是教学认识上的创新,更是师生关系的创新。在课堂对话中提炼出利弊,教师引导学生共鸣,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且对思考进行纠正和多面化,这样的教育实践是传统方式所不能及的。

我也在工作之余参与社团活动,同样担任舞蹈教师一职,也参与了学校中的舞蹈社团,在社区工作和志愿工作中表现积极,我就是为了能更多地接触一些学生,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学校生活,见证不同事件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这样的经历更能帮助我增强对学生的情感认同,同样也更能帮助我自己的学生。我支教过特殊学校,教过有缺陷的孩子,同样也在现任的中专学校任职,我认为思政的教育,同样应该因人而异,在我们传递红色思想的同时,面对孩子们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传递和树立使命感,作为教师,以德育人,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

总的来说,思政教育不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工作,在教育形式上应该亲身经历,融入学生;淡化传统师生观念,教师加强沟通,师生加强互动;善用新技术(互联网教学、课外线上沟通新渠道等),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分析局势,丰富自我知识内涵,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师生共同努力,双向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

[2]宋建丽.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推动思政教育改革[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二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12-08.

猜你喜欢

时事思政案例
时事半月谈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样板案例
时事绘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