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建共融理念下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探究及实践
2022-02-25颜春梅刘雯欣
颜春梅 刘雯欣
[摘 要] 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人才能力的公共平台,是各地区为培养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而设立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应该按需求按地域特点灵活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在运行中应向全社会开放,突出其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的基本特征。
[关 键 词] 共建共融;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8-0016-03
一、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形式
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应立足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共享资源的原则,依托现有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统筹各类职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设形式:一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建设,选择基础条件好的职业学校,在现有实训基地等基础上,一次性投入资金进行完善,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拓展培训功能,扩大服务面,使其成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校行之间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二是选择综合能力强的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设备资源、技术能力为社会提供服务,成为可供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企业员工提升的公共实训基地。三是校企“共建式”公共实训基地,即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特点,有人出人,有设备出设备,有场地出场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此外,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还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在建设中要聚集区域经济发展,以为区域核心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的宗旨,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科学进行过程管理,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
二、以共建共管理念,建设轨道交通专业公共实训基地
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城市交通方式,近几年来迅猛发展。截至2019年末,中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6730.27公里,因此很多地区都开展了轨道交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一)以共建理念,建设轨道交通专业公共实训基地
由于轨道专业的实训设备技术先进,导致投入资金多、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投资至少在亿元以上。同时设备体积大,导致占用场地大,单一的建设主体很难满足轨道专业公共实训基地资金与场地的要求。目前北京地区采用学校单独筹措上亿资金建设,上海为企业单独建设基地,而广州采用多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参股成立独立运作培训机构的模式建设实训基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点是轨道交通线路多,经济发展形势好,资金扶持充足。而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投几个亿的资金来建设实训基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为此可采用多主体“共建”的模式开展建设。即学校与企业有能力申请资金支持的申请资金购置设备,有场地的提供场地,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师资的出师资,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规划基地建设,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
(二)以共管理念,规范公共实训基地运行
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日常管理与运行对于体现基地的作用有关键作用。因此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可采用校企共管的理念,对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共同管理。公共实训基地要成立运行维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运行和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组成管理部门、组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立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设施设备的维护、教学场所安全卫生与档案管理,确保师生建立文明生产意识,执行劳动保护标准,按设备的操作规程开展训练。各类管理要责任到人,教学场所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高效。特别要按项目建立和完善设备检测维护、使用记录和耗材领取的有关制度,提高设备运用的有效率。健全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督导,确保按计划、按进度,足时足量地开展各级培训,保证教学管理规范、运行有序。学校选派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企事业单位要选派技能水平高、有引领作用的技能人员担任基地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确保每个工种有2名以上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同时要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各级专项经费的管理。公共实训基地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依法合规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账目规范,不得挪用和截留。双方互相配合,共同管理,保证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规范,教学有序。
三、以共享共融理念,拓展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职能
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平台,新标准、新技术推广的孵化所,其功能应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基地的职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一)以共享理念,开展公共性、公益性培训
公共实训基地的项目应面向紧缺型、新兴型和前瞻型的职业(工种)进行技能实训和开发。在日常运行中,要面向职业学校相关工种的学生开展实训,面向各企业员工培训等。日常工作中由教学管理部门结合当地需求制订年度培训计划,面向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人员开放,实现实训师资、技术方法和设施设备的共享。公共实训基地要遵行三个“服务”原则:一是由面向单个部门服务改为向社会多部门服务,要面向有需求的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服务。二是由面向单个对象改为面向各类对象服务,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下岗人员、退役士兵、小微企业、规模行业等所有的劳动者,都可以在基地接受相应的培训。三是由经营性社会机构收费改为公共投入、公益性服务。但是公益性服务不是免费服务,而是不做营利性收费。在运行过程中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收取运行的成本费,保证公共实训基地属性,体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社会效应。
要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不要把目光仅局限于实训教学,还要接合轨道交通行业的信号员、站务员、调度员开展安全生产、人员救护、应急处理、消防处置等方面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训,切实把公共实训基地作为一个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人员素质的综合性平台,为促进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稳定的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以共融理念,拓展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职能
公共实训基地在开展实训的基础上,还要接合行业、社会需求,不断融合培训项目,完善培训内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中明确“国家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将职业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经过多年实施,职业资格是目前行業企业进行技能人才评价及认定的重要依据,是技能型人才资格认定、选拔提升、奖励激励的有效手段。随着通知的公布,有一批未能纳入职业资格目录的技能人员职业(工种),要根据人社部印发相关文件指导精神,开展和研究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规程,陆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公共实训基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根本,主动承担相应的技能等级的认定功能,积极向人社部门开展针对学生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申报,同时开展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申报,获得认定资格后积极开展学生和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认定,不断完善公共实训基地的职能,提升社会能力。
同时还要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平台,根据《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管理暂行办法》积极申报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在申报中要根据世界技能组织公布的比赛项目,结合区域核心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向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申报相应项目集训基地,为本地区技能人才提供技能训练的平台,为中国技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另外,还要本着服务性的原则积极承办省、市、行业各级各类学生、职工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展示能力、互相促进的平台,实现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的示范引领性作用。
只有不断完善培训模式,创新培训项目,规范运行管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职能,才能提升本地区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实践运用,切实实现公共实训基地职能
所有模式研究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本人所在的院校是一所交通类的职业院校,采用以上模式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设施完备、运行顺畅、培训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完善实习实训体系。通过基地建设,实现了实训设备与行业标准一体化,培训项目与企业需求一体化,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一体化,为其他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按照公共实训基地培养人才的方式及规格,创新培训模式,打破原有的学科教学体系,建立基于企业工作过程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以任务和项目实施为驱动的专业课程和能力评价体系,融“培、学、践”为一体,开展和实施专业人才培训,突出受训者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是承担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认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院校向上级人社部门提出开展认定工作的申请及相应材料,获得汽车维修工、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电工、工程测量员等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资格,并开展相应工种的等级认定工作,实现了职业资格等级鉴定与认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在完成第一批机电专业相关证书的培训任务外,积极申报汽车类、轨道类的证书试点,开展课赛证融通,为技术工人的技能提升提供有效路径。
三是承办各级技能大赛。自从我院2018年成为大连市第三批市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以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评为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承担进入决赛选手的备赛训练任务。同时承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机器人、汽车技术竞赛项目,承办大连市“工匠杯”职工技能竞赛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和轨道交通服务员赛项的职工技能比赛,承办大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技术工人提供竞技与展示的平台。
四是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由于基地开展的各类培训项目来自企业需求,要想保证培训质量必须时时与行业保持一致。为此院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需求调整,明确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实施步骤,专业教师按照“工学一体、学做合一”的思路,完善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培训教材,修订课程体系,不断提高育人质量。结合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相应项目备赛实践,以任务和项目实施为基本单元,开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指导书;坚持企业共建教学资源,编写的教材在出版社出版发行,教育教学成果在不同教育部门获奖,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拓展培训项目。作为交通类的职业院校,本身就肩负着为交通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因此就更要从实训基地的基本职能出发,以实训基地获批的职业、工种为基础,着眼于交通行业,不断拓展培训领域,增加培训项目,提高培训质量。借助实训基地,我院针对运输运输从业人员开展了货物运输驾驶、旅客运输驾驶员、出租汽车(网约车)驾驶员、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的从业资格证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培训,针对公交驾驶员开展职业道德培训,针对城市轨道站务人员开展救护技能培训,针对安全生产开展交通运输局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针对交通行业执法人员开展交通行政执法培训,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职业认知体验。
总之,经过实践检验,在共建共融理念下建立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共建理念是科学的,共管模式是有效的,运行成果是明显的。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为交通运输各级各类从业人员提供方便、灵活的教育途径,提升了技能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缓解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工学矛盾,为提升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维护安全、稳定的道路运输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宗辉,刘璐璐.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亮点与建议[J].中国培训,2020(3):58-61.
[2]人社部就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提出改革意见[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9(10):7.
[3]蒋奎,张涛.河北省公共实训基地有效服务京津冀轨道交通产业人才需求对策研究[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19(1):69-74.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7(10):58-59.
[5]商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研究[J].职业,2019(22):102-103.
[6]罗伟.基于校企共建模式的课程开发探究:以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特色课程建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4):234-235.
[7]佟景泉.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群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9-82.
①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基于共建共融理念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究”(课题立项号:JTYB20-46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颜春梅(1974—),女,汉族,大连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