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地域特产营销状况调查报告
2022-02-25刘宇路国萍吴敏强徐源李家豪柏嘉诚
刘宇 路国萍 吴敏强 徐源 李家豪 柏嘉诚
基金项目:2018-2019年铜陵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地域特产销售现状及对策分析”(201810383058)。项目负责人:刘宇。组员:路国萍、吴敏强、徐源、李家豪、柏嘉诚。
摘要: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地域产品不断受到强烈冲击,普通的线下销售模式不能充分地赚取更好的红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拘束地域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但人们对地域特产的需求却愈加强盛。此次调查是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當代人们对地域特产的需求结构,以及他们所选择的购物方式,从而探寻更好的地域特产营销模式。
关键词:地域特产;需求结构;购物方式;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1.007
1现状调查情况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83%)表明了自己曾经有过购买地域特产的经历。其中在地方超市购买的人数最多,其次就是购物网站和旅游景点,这说明现在互联网发展的较为迅猛,万物互联已成为现实,这对于地域特产的销售无疑是画龙点睛。购买的产品中,65%是坚果炒货类,51%是工艺品类;43%是新鲜食品类,茶水饮料类和肉质熟食类及其他都相对较少。这些说明人们随着时代的日益变化,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相比较而言,他们更会选择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样的,人们依然是怀旧的生物,对于那些有较高纪念意义的工艺品也十分青睐。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地域特产的好感度主要来自:朋友及多媒体的介绍、特产带来的纪念意义程度的大小、营养程度的高低以及价格方面。如果我们想更好地销售地域特产,我们就必须从这几方面出发。增加地域特产的知名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其次我们还要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争取做到物美价廉,食品多样化,满足人们的要求。
2销售现状的分析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越发关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严苛。土特产这类来自特定区域的纯天然产品,需求愈发旺盛,土特产市场空间巨大。
伴随网络信息化的高速传播,人们购买商品习惯的变化,中国现有数亿网民,每年以高速度倍增,网购占据消费者相当的比重。各类传统企业纷纷瞄准网络营销的快车,地域土特产行业以自身商品的特性在需求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在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呈现出越销越旺的趋势。通过平台,以技术共享、用户共享、内容共享、商品共享、商业价值共享,真正实现跨界融合。不仅能打开土特产的销路,还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名优特产打造开销路,走出当地,给企业带来了新盈利点。
目前,互联网已经悄然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改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在地域特产行业也不例外,这也正深深地影响着田间地头的农民,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农民最伤神的“滞销”问题将有新的解决路径。且在此时,伴随着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这个大环境大背景,土特产融合互联网已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其中显示有85%人受访者都有过购买土特产的经历,而其中以在地方超市购买的人群占据比例居多,其次以网站、景点、专卖店依次由高到低。
为什么购买结构会出现这样的差别,我们分析了受访者所提供的数据,了解到当地特产的途径可以看得出来受访者基本是通过旅游介绍才会了解到当地各式各样具有特色的特产,再者就是朋友介绍,而朋友极有可能也是通过旅游才对各地特产有所了解。由此可见我们此篇项目对应的互联网购物方式在实地购买面前却有些许的不讨巧,对比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各地特产纷杂繁多,而能被外地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当地最出名最有特色的特产,大多只有通过旅游途经此地才可做过多的了解,但游客出游前并不会特地在网上搜寻此地都有什么特产,仅仅是凭借印象来看,受访者可能对地区特产种类了解过少,就像是外省对黄山的了解可能仅限于毛峰茶叶,而未亲访此地就并不会了解到黄山毛豆腐,臭鳜鱼的独特风味。
(2)受访者购买结构总体还是以食品为主,其中坚果炒货类高达65%,其次才是工艺品、新鲜食品、茶水等分别以51%、43%和33%分布,且受访者在不确定特产是否和自己胃口的前提下并不会贸然下单,而是大多会等到有机会到当地旅游才会品尝。
(3)从购买理由动机的方面来看,购买者都以产品的纪念意义为第一购买驱动力,换而言之购买者都是想为自己旅游过的城市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在这种购买动机下,大多从当地购买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了。
(4)在问卷中占了52%的新鲜食品的购买结构也让我们明白,新鲜食品例如清晨的甘露,必须要求我们亲自到达产地才可以品尝到的,而互联网购买的菜品因运输技术以及自身保险时间短的原因大多不新鲜,因此很难受到购买者的追捧。
如何让人们了解到各地特点各异的特产成为我们此次研究最重要的课题,既然我们无法在互联网的弱项也就是无法提供给购买者充足的纪念意义上下功夫,那么我们可以扬长避短,把互联网的互联共享的优势发挥到极限,例如建立虚拟果园,运用3D技术展现给人们千里之外特产产地的果园风光,也可以在我们的购物网页界面添加地图板块,把我们了解到的优良特产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就像是高中地理的矿产资源分布一样,把全国各地的特产明细呈现给消费者。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通过对铜陵市大学生对于地域特产消费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地域特产的概念还不太熟悉,就此情况下,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购买渠道主要限制在地方超市和旅游景点,并且从了解途径分析知晓了目前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旅游介绍和多媒体浏览得知其当地的特产。但通过这两点分析不足以总体情况,所以再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金额来看,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有限,这样就限制了大学生购买地域特产的种类。同样由于消费者的主观消费意愿,也可以知晓因为消费意愿的不同,人们对于地域特产的选择不同,消费水平不一,那么对于地域特产消费就比较模糊。这种模糊是由于消费者所了解的地域特产信息不足,了解甚少。
3.2建议
3.2.1建设信息服务体系,提高认知水平,引导需求专门化
地域特产市场信息不足,尤其对我国分散化、小规模的生产者而言,决策水平低,经营风险大。而地域特产现有统计信息非常欠缺,市场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滞后。导致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地域特产的模糊,因此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各个地方的特产通过多种选择进行编排(如种类,用途和地域等方面),将人们的需求专门化,并且通过对信息的编排,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让人们只能从实体式购买走向更为全面的需求专门化的网购体系。
3.2.2构建有效认证体系,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目前,我国地域特产市场秩序混乱,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其产品品质或许存在次品、缺少等情况,且实体式购买其地理方位不容易查找。所以基于据消费者的信任,应着力于规范有机认证体系,构建以官方认证为主、国内外认证机构相互补充的统一的认证体系。并且通过政策的改革,建立标准的消费标准。
3.2.3品牌概念,构建“实体+互联网”消费体系
基于现状的分析,通过“品牌效应”,可以使越来越多的特色产品走出实体营销的模式,实体式地受到地域的限制,但却是最佳的销售方式和销售认知,那么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体+互联网”的形式,将实体店经过有效认证,并且在互联网上输入完善的地域特色,建立地域品牌,再通过信息处理,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形成实体和互联网消费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刘锋.互联网进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保罗·彼得.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M].徐瑾,吕作良译.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卢泰宏.营销管理[M].王永贵,于洪彦译.北京:格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