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记叙文的叙事节奏
2022-02-24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袁晓红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 袁晓红
记叙文是日常写作练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且初始写作练习基本都是从记叙文开始的。如果写不好记叙文,功底打得不够扎实,那么写后面其他类型如写景、写人、状物等在内的各类作文就会更吃力,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先写好记叙文。那么,记叙文应该怎么写?有哪些写作要点?应该如何记录和叙述一件事,有哪些技巧?对此,学生要首先掌握基本的叙事节奏。下面围绕这个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阅读作文时,经常会遇到时间交代不清楚的问题,即虽然将整个事件的原委都讲清楚了,而且用“首先、其次、再次、接下来、最后……”这些连接词将整篇文章连接得非常恰当。如有学生写周末郊游:“我们准备去当地一家4A级风景名胜区郊游,听说是个风景很不错的公园。虽然公园听起来习以为常,但这个公园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它建在半山腰上。我们一家人驱车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听妈妈讲述了这个公园的来历……其次,这座公园是历史主题公园,里面汇聚了许多历史名人事迹,每一件都令人津津乐道……再次,这个公园建筑面积达33.5平方公里,是我们当地建面最大的一个公园,就像一个小草原,里面有各种小动物,还有各种前来野炊游玩的客人……最后,终于结束了一天的郊游,一整天的活动还是很值得记录下来的,就是要心疼我的小胳膊小腿儿了。”读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仔细品又觉得缺了点什么东西。再想想,如果在文章中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或许更好。例如:
这周五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一篇作文,让写周末的一次郊游,可以是本周的郊游,也可以是以前有过的一次郊游,这篇作文周一要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互改。放了学回到家,我告诉妈妈我们留了这项作业,而且我对以前的郊游基本没什么印象了,于是,妈妈决定周六叫上爸爸带我去郊游。我们一家人准备要去我们当地的一家4A级风景名胜区进行一次郊游,听说是个风景很不错的公园,虽然公园我们听起来习以为常,但这个公园却有与其他公园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它建在半山腰上。早上7点钟,我们一家人早早就出发了,途中,妈妈给我讲了这个公园的来历……其次,这座公园是一座历史主题公园,里面汇聚了许多历史名人的事迹,我听得津津有味。上午8点37分,我们抵达目的地,下车买了门票便开启了参观之旅……再次,这个公园建筑面积达33.5平方公里,是我们当地面积最大的公园。我们接连游览了公园里的好几处风景区和游乐场所,有野生动物园、游乐场、写生用的小公园、植物园等,里面不仅有各种小动物,还有前来野炊游玩的客人。中午1点多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才参观了公园的一半,可以先停下来吃午餐。我们自带了炉火和肉及一些蔬果,就找了个地方生火准备吃烧烤……吃完已经下午3点40分了,于是又接着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参观剩下的景点……7点多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我们结束了一天的郊游,这一整天下来还是值得记录下来的,就是要心疼我的小胳膊小腿儿了。回到家,我稍微洗了洗就睡了。第二天早上一起床,趁着对昨天郊游感受的热乎劲儿,我立刻拿起笔将感受记录下来,一口气将作文写完了……
对比前后两个片段,内容相差不多,但是后面的读起来感觉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内容更饱满一些。
二、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重点突出
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往往是一件事情发展的中心环节,若交代不清楚这几点,文章就会没有重点,脉络杂乱。实际上,如果不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能将事情写清楚,但这对于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比较高。比如,有的学生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或写作手法,将事情叙述清楚,一开始先以倒叙的方式道出文章结尾,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再根据开头给出的内容慢慢延伸,直到事情发展的高潮部分,写完之后再写一些细节性的东西。这样的文章虽然情节看起来很杂乱,但读起来感觉非常有秩序,杂而不乱,而且赏心悦目,很有新意。当然,这种写法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不适用的,因为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限,驾驭不了这种写法,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中规中矩地按照一般的写作顺序来写,只要能将文章重点突出,基本就合格了。
以上文提到的“记一次郊游”为例,郊游的起因是什么呢?“周五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一篇作文,让写周末的一次郊游,可以是本周的郊游,也可以是以前的一次郊游,周一与全班同学交流互改。”起因是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郊游的作文。那么经过呢?经过就是整个郊游的过程,这部分应该作为文章的重点内容,当然,也可以像上文第二段一样,将整个郊游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下来,这样读者读起来思路会更清晰。此外还有其他写作技巧,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比如写参观游览动物园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在野生动物园,我看到了令我垂涎已久的白孔雀,它高傲得像个公主,将头抬得老高,甚至都不正眼看我一眼,给它喂食也不理我。”或者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其他的写作手法,比如插叙,写到“我们走到一条小河边,看到有个奶奶正在给玩耍时糊了一身泥的孙子洗手洗脸,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了外婆”,然后插入一段自己和外婆的趣事,写自己在外婆家旁边那条小河旁玩儿的时候,外婆给“我”洗手洗脸的情形。写完之后,就可以“忽然,妈妈扯了扯正在发愣的我的衣袖,然后问:‘在那儿愣神儿想什么呢?’”将文章拉回现实。适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会使文章更引人入胜。另外还要强调结尾部分,一些学生把整个郊游过程写得热闹非凡,在文章最后写道:“到了最后一处景点,我们全家人都深吸一口气,还是要坚持跟着导游参观完,尽管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累得实在没有耐心再继续走,但还是拖着两条疲惫的腿跟着导游向前挪动……”他觉得整件事已经说完了,无话可说了。这样的文章好像感觉也少了点什么,少个真正的结尾,读者不知道你们参观完去哪儿了呢,是在景区找一家酒店住下了,还是驱车回家了呢?这样文章就完整了,读者也知道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
三、详略得当
不管写什么事情,都会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就像我们读小说一样,一部小说的情节安排,往往有初始阶段的微波不兴阶段,然后经历向上的发展阶段,再到事情发生的重要阶段,以及整个故事的高潮阶段。之后还会有低谷阶段,最后情节稍微有一些起伏,便也到了故事结尾。而我们写一件事,也应该有波澜起伏、详略得当,这样才能突出重点,让读者明白你要表达什么,尤其是想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时,读者也就能通过文章的重点描写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突出主人公的品格。
比如,想要通过叙事来写某个人,从一些事情中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某种精神或某种品质,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关于这个人的好几件事,但如果文章中心段落部分一共安排写300字,而且一共写3件事,这3件事每件事写100字,那么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会感觉这个人很普通,因为这个人身上同时体现出好几种品质——有一点善良,有一点玻璃心,有一点健康状态不佳。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似乎有很多,毕竟人无完人,大多数人都会有心力交瘁的时候或者有一点玻璃心,不明白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什么。那么,应该怎么处理这种问题呢?应该适当、合理地进行取舍,突出重点。比如,写人的文章,作者想要突出主人公善良的品行,这时就可以第一件事为重点,把这件事情的原委都讲清楚,300字的内容可以留出180-200字来写这件事,剩余的120字粗略地介绍主人公的其他特点,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条理清晰
写记叙文,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呢?一般在明确写记叙文的顺序之后,要合理布设文章的段落层次,并且要对文章情节的叙述进行合理分段,这样可以保证文章眉目清楚。而要想保证记叙文条理分明,一定要在动笔前思考一下,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整理出整个记叙过程的轮廓然后再开始写,不然就很容易显得杂乱且条理不清晰。当然,前文介绍了少部分学生写作时会在文章中运用倒叙的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虽然看似次序颠倒但并不凌乱,这种写法对作者的作文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一般经过反复练习,都可以掌握其要领。还有第二段提到的插叙,有些学生分辨不清楚什么是按顺序写作,什么是插叙写作,所以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大部分文章都是按照特定顺序写的,比如第一点中第二段的例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或者是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比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要想保证文章条理清晰,可根据特定的顺序写,就是最典型也是最有用的写作技巧。
实际上,写记叙文除了必须把握好写作过程的节奏感以外,还可以适当地加进去一些其他的写作技巧,比如,由点带面,这不同于“详略得当”,是说在写一件事时,需要写出事件的轮廓,也需要写出事件的细节;或者可以“半推半就”地写,即前面一段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写到第二段或者写到中间部分时,可以先停下来,写一个具体的环节,稍微写得详细一些,写完之后再紧接着第一段的顺序接着写,直至将文章写完。即便是写事的文章,也要有龙头、凤尾,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往往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此外,也可以切入新的视角,让文章显得比较新颖,与众不同。在考试中,这些技巧都能帮助我们取得较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