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外阅读,写作得心应手

2022-02-24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吴冬芹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读书过程教师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 吴冬芹

叶先生说,阅读的过程也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的过程则是倾吐的过程。倾吐的过程是否能够顺畅,与吸收关系密切。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输入知识,而写作的过程就是在输出知识,写作质量的高低往往是由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的。如此可见,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不仅要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还要深挖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好的语感。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初步鉴赏和理解阅读一些文学作品,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学氛围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张扬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是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更有助于产生思路,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愉快的阅读氛围,使他们读在其中,乐在其中。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做游戏,课堂上只要听到教师说要讲故事,立刻就来了精神,恨不得将两只耳朵竖起来听,面部表情也极为丰富。就在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过程中,各种生动有趣的、惊险的、奇特的、悬念百出的、令人感动万分的故事情节纷纷闯进学生的大脑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如果教师突然中断,或者忽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结束语,或者是让学生自行猜测,将后面的故事讲完,学生自然能动脑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如,“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有个人很穷,有一天收获了一笔横财,得了三百两银子。他穷惯了,没见过这么多钱,于是激动得整晚睡不着觉,一整夜都在想要把钱放在哪儿。放在家里担心贼惦记,放在别人那里担心被别人惦记,招来横祸,放哪儿呢?讲到这里,可以停下来,让学生猜,这个人可能把钱放到哪儿呢?故事的名字为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故事可能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时就会有聪明的学生想到电视里古人有的将钱装在箱子里然后埋在地下,也有人猜测故事可能要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过于贪恋钱财,实际上这两点很好猜到,后面就留置作业,让学生续写小作文,猜测故事可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现身说法,说说自己在阅读前后的感受与收获,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阅读时搜集一些比较生动的名人名言,或者简单写一些书评或是鉴赏等。

比如,伟大的周总理小时候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有一次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你们知道为谁而读书吗?”学生的回答都不一样,但都大同小异。问到周恩来时,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被他惊讶到了,全班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讲完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个什么道理呢?有的人从小志向伟大,而有的人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学习,只要听父母的话即可。显然,不同的认知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当然,除了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将其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完这个故事之后的感想,周恩来那么小就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成年人,都不见得有这样的觉悟,所以,在看到这篇文章时自己当时的心境和周恩来的老师一样,是非常惊讶的。通过这样的课堂交流,学生用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好像还想说点什么,但个别学生顿了顿又把嘴巴闭上了。可以让学生自己拟题,写一篇读后感。有人拟题“小人大智”,也有人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小学生来说,拟出这样的题目,令人欣慰。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即使兴趣是动力源泉,但如果只有兴趣而毫无目的地观察,也是无济于事。因此,为避免学生没有目标地盲目阅读,教师需要适当地教授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

1.三遍阅读法

“三遍阅读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像作家茅盾说的:“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注意炼字炼句。”我们可以将这几句话作为一个阅读的诀窍或技巧。

比如,阅读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时,第一遍先将整本书阅读一遍,可以囫囵吞枣地读;第二遍认真读,明白这本书每个章节的故事内容是什么;第三遍细读,一字一句地斟酌,每段中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都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以及整个故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每个细节都是怎样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的。读完,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想写下来,养成好习惯,久而久之,写作素材不断增加,作文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2.释疑解难法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不能自我约束,贪玩儿且好动,很难静下心来安静读书。教师要适当引导,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与阅读习惯。经过一番独立思考之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过程教师无需介入,或可以作为引导者参与其中,适当地提示讲解,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入理解文章中部分疑难杂句等,指导学生清除阅读障碍。

例如,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时,读之前要准备几个问题:海洋究竟有多深?海底两万里有没有生物存在?我们可能看到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阅读效率就会更高一些。

3.择优推荐法

小学生本身知识、阅历不足,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比较欠缺,而社会本身就是一片海洋,放眼望去看不到边际。不仅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有各种各样从未见过的事物,可能会刷新我们的三观,其中自然不乏一些性质恶劣的低俗事物,包括一些非法出版物。如果学生从小就接触这些不良信息,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不良的影响,无益于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和建立正确的认知,即什么书应该读,什么书不应该读,这样学生就会在拿起一本书时想一想:我要不要读这本书?这本书我能不能读?读完这本书之后对我有没有帮助?尽量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乐观健康、积极向上、形式新颖且内容生动的作品,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摘录随感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写作教学应该将读书笔记作为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时只是单纯地读,甚至有时不经过大脑深入思考,这样是远远达不到小学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有些学生的阅读量很多,但朗读文章时,依然读得结结巴巴,甚至有些学生读得上句不接下句,难以掌握断句。而且即使读了那么多书,写作时依旧没有内容可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很多学生读的时候只动口动眼,但不动手,于是一本书读过一遍,过来一个月就全然不记得书名是什么了,这样读书即便一学期读了50本书,就好像看过很多电视节目一样,内容那么多,草草看过一遍,只记住了印象最深刻的情节,然而每天电视节目都在更新,久而久之,看了就好像没看一样,忘得一干二净。为此,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把一些写得精彩的句段摘抄下来,及时做好读书笔记,目的是提升阅读效果。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摘抄原文。就是我们在阅读一些比较经典的著作时,作者写出了一些好词佳句,就要将其摘抄下来,以后反复阅读,慢慢地这些词句就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存进大脑中。对于一些素材,应该反复斟酌或把原文摘抄下来,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这样写作能够得心应手。第二种,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阅读一些课外篇目时,除了要做好摘录以外,还要将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想写下来,并在写作时对文章情节以问题的形式深入思考: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者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心情或思想感情?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第三种,养成读书摘录的习惯。即读完文章之后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并分析文章每个部分的中心大意,这个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总结概括能力,也可以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多读,勤读,尤其在遇到读不懂的文章时,要反复阅读。可以每天读一遍,也可以隔几天读一遍,但千万不要让书籍在书架上吃灰。当然,一般我们能够接触到的都是现代白话文,比较简单易懂,如果要读一些古诗词或者文言文,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试用这个方法,以提高阅读质量。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原来“今天天气不错”这句话可以说成“今天天气很棒(好)”,或者可以说“太阳公公一大早就起来上班了”。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这么喜欢春天,才能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帮我们积累素材,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不仅要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还要深挖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好的语感。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初步鉴赏和理解阅读一些文学作品,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学氛围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张扬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猜你喜欢

读书过程教师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师如何说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