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对乙型流感的诊断

2022-02-24缪芳丽

人人健康 2022年27期
关键词:乙型单核细胞流感病毒

缪芳丽

(江阴徐霞客医院 江苏无锡 214407)

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主要是因流感病毒而诱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发病速度较快[1]。在临床疾病中,流感病毒主要有3 种类型,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2]。在这3 种类型中,最容易出现变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其已多次引起全世界大面积的流行感冒。而乙型则具有比较弱的致病性,但是也有造成流行性感冒的可能性。丙型流感病毒则不会引起流行性感冒,其仅能引发比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且没有太过明显的症状[3]。

流行性感冒属于临床中的急性发病之一,会出现打喷嚏、咳嗽、发热等症状,其病程大约为1 周[4]。在秋冬季节,流感会出现大规模的暴发和流行[5]。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秋冬季节中,全世界近有10%的人口会出现流感病毒的感染。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主要的参考指标就是C 反应蛋白和血常规[6]。在血常规中,若出现细胞感染,则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就会上升,同时白细胞计数、CRP 的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且感染程度越严重,则CRP 的水平越高。所以,在表示细菌感染指标中,CRP 的水平同样重要。

本文选取120 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症状的患儿,采用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测,探讨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对乙型流感的诊断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120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症状的患儿,采用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予以分组。检测结果为乙型流感病毒的患儿分为实验组,检测结果为非乙型流感病毒的患儿分为对照组,每组60 例。

对照组男性40 例,女性20 例;年龄4~13 岁,平均(8.45±2.26)岁。

实验组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龄5~14 岁,平均(8.63±2.38)岁。

两组一般资料不影响后续研究,P>0.05。

1.2 方法

试剂和仪器:(1)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2)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生产企业为迈瑞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血常规相关参数检测:采用EDTA-K2 抗凝管,抽2 毫升外周血,经混合后进行检测。血常规采用的质控品均由厂家提供,有效完成每日的质控工作,保障仪器可控。同时,参加室间质评,如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等。

常规参考值:白细胞计数(4~10)×109/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70%,单核细胞百分比3%~8%,血小板计数(100~300)×109/升。

hs-CRP 检测:在HP-2000 上,hs-CRP 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HP-2000 所采用的质控品均由厂家提供,有效完成每日的质控工作,同时,参加室间质评。hs-CRP 为0~10 毫克/升。

乙型流感抗原采样、检测、结果判断:两组儿童均实施咽拭子采集标本,并在采样之后立即送去进行检测。具体步骤是:在采样提取液中提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样品,然后将其置于快速检测卡中,若检测区、对照组均有条带,则为阳性;若检测区无、而对照区有条带,则为阴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儿童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两组对比,实验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 水平与对照组作比较,发现更低,而单核细胞百分比更高,P<0.05;在血小板计数方面,两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表1 两组儿童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项目 对照组(n=60) 实验组(n=60) t P白细胞计数(×109/L) 10.7 3±5.09 6.59±2.02 5.855 0.0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0.36±12.54 65.47±13.08 2.090 0.038单核细胞百分比(%) 8.56±2.32 12.04±3.68 6.196 0.000血小板计数(×109/L) 214.00±58.00 204.00±55.00 0.969 0.334 Hs-CRP(mg/L) 8.66±14.2 2.65±0.89 3.271 0.001

2.2 比较实验组中男女患儿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选取实验组中的患儿,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Hs-CRP 水平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中男女患儿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表2 实验组中男女患儿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项目 男性组(n=35) 女性组(n=25) t P白细胞计数(×109/L) 6.27±2.05 6.78±2.02 0.955 0.34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5.75±13.82 66.54±12.11 0.229 0.819单核细胞百分比(%) 12.28±3.89 11.97±3.49 0.317 0.752血小板计数(×109/L) 214.00±56.00 194.00±52.00 1.404 0.165 Hs-CRP(mg/L) 2.82±3.02 2.45±2.76 0.484 0.629

2.3 比较实验组中8 岁及8 岁以上和8 岁以下的乙型流感患儿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选取实验组中的乙型流感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分为8 岁及8 岁以上组和8 岁以下组,8 岁及8 岁以上组31 例,8 岁以下组29 例。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Hs-CRP 水平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中8 岁及8 岁以上和8 岁以下的乙型流感患儿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表3 实验组中8 岁及8 岁以上和8 岁以下的乙型流感患儿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项目 ≥8 岁组(n=31) <8 组(n=29) t 值 P 值白细胞计数(×1胞百分胞百分比09/L) 6.44±2.08 6.78±2.04 0.638 0.525中性粒细比(%) 64.74±11.89 66.68±14.17 0.575 0.566单核细(%) 12.71±3.84 11.48±3.56 1.284 0.204血小板计数(×109/L) 201.00±55.00 209.00±56.00 0.558 0.578 Hs-CRP(mg/L) 3.01±3.21 2.41±2.52 0.801 0.426

3 讨论

人体本身对于流感病毒就存在着一定的易感性,尤其是儿童,其感染率较高[7]。相对于甲型流感病毒而言,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性较为稳定,基于基因特性的不同和血凝素蛋白抗原性的不同,乙型流感病毒可分为Yamagata 系和Victoria 系[8]。作为临床中辅助的诊断指标,血常规是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9]。

本次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症状的患儿,采用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计数方面,两组数据相差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型流感患儿中,男性组和女性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Hs-CRP 水平组间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型流感患儿中,8岁及8 岁以上组和8 岁以下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Hs-CRP 水平,组间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作为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单核细胞能够通过产生抗体和吞噬抗体的方式,以消灭和抵御外来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释放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在乙型流感的诊断中,采用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乙型流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乙型单核细胞流感病毒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初夏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