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聊体质以及老年健身“江湖”

2022-02-24陈一竹

人人健康 2022年27期
关键词:市井筋骨健身房

■陈一竹

12 月的国人,戏称自己仿佛坐了一回过山车,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再被抛到低谷的考验,所有人,体质好与不好,被真真切切地照了一回镜子。我三姨,马拉松运动热爱者,跑过很多个全马,中招后烧了一天,38℃,第二天好了,不咳嗽,没有全身酸痛感;我姥姥,一辈子勤快,喜欢旅行,七十多岁了去哪都是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中招后发热两天,38.5℃,没其他症状,很快好转,又张罗着蒸包子烙春饼。感觉“那个病”到了三姨和姥姥这里成了“雕虫小技”。

主编信箱:rrj k365@126.com倾听您的声音

姥姥家楼下是龙潭公园,姥姥几乎每天都会去里边遛弯。公园入口处是一个健身器械小广场,我曾在那里见过几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在单双杠上像陀螺似的“旋转”,展现出的力量与灵活程度看着不亚于体操运动员。还曾在森林公园里见到过几位大爷在树林中闪转腾挪,用自己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摩擦树干,动作激昂,似有金刚不坏之身。还见过甩鞭的,啪啪地、狠狠地抽地,也许本人增强了体质,但噪声污染感觉着实是个问题。

老年健身圈可不单纯是个圈,你可以说“高手在民间”,用“江湖”形容也不为过,讲究的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先说说这“一口气”,虽然我不知道所谓的“气”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某种精神寄托,但为了练成,高手们的修炼之道真是令人敬佩又担忧。我曾经见过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每天用哑铃捶打自己的腹部,据说是为了提升丹田之气,所形成的“气”能够将五脏六腑改良重塑。当内练的一口“气”足够丰盈之后,大爷大妈们就开始了外练筋骨皮的“苦修”。有一次上班路上突然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四处张望一番才发现是一位大爷在寒风中拿头“哐哐”撞树,看着像是在修炼传说中的“铁头功”,可把我惊得不轻。我既庆幸自己能见到这难得一见的“功夫”,又不禁为大爷的头担忧,这样强力撞击脆弱的头部,真的不会出什么事吗?

以上这种练“硬功夫”的路数,一直受到部分老人的排斥,这就像江湖中的各个流派,武无第二,谁也看不上谁。我想起金庸那些书写江湖的小说里,有些宗门讲究道法自然,门派弟子举手投足间仙气缥缈。不少老年人喜欢太极剑、太极拳这些功夫,一静一动间,暗劲绵延不绝,伤人于无形,摇摆旋转间,阴阳相生,无休无灭。他们往往成群结队,默默统治着各个小区的健身江湖,优雅的动作下,隐藏着江湖风波。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如此骨骼清奇,天赋异禀,也有不少坚持传统健身的。拿我们家一位长辈举例,他常年霸占微信运动步数排行榜前三,每天两万步打底,上不设限。若是哪天被突然窜出来的“黑马”争了顶,那必然气势汹汹,摩拳擦掌,第二天不夺回王冠誓不罢休。

当深入了解老年健身圈后,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群体,和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年轻群体不同,老年人的健身“江湖”更具市井气息。当然,我举双手双脚赞同老同志们动起来,健身绝对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运动一定要谨慎,要量力而行。如我姥姥般,热爱烹饪,爱旅行爱骑行,健体同时还健心,不也很好。最后,我引用一位网友的话:“健身房出的都是死肌肉,市井里练的才是真修行。”

猜你喜欢

市井筋骨健身房
宇宙健身房开张了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市井繁华桃花坞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健身房修炼:马甲线不再是梦
新闻速递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