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探析
2022-02-24陈飞飞王家勇
陈飞飞,洪 露,王家勇
(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安徽合肥 2300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安徽省是我国小麦作物的主产区之一,在当前科学技术赋能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农业机械化对于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深入探究其积极影响的表现有助于为后续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小麦种植技术的改进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其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的小麦种植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所以有必要对其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以充分发挥其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1 安徽省粮食生产机械化现状
据中国证券网2022 年6 月8 日发布的文章,当前安徽省的农业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8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 个百分点,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的生产已全面落实机械化。“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在农机购置方面的补贴资金高达64.12 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了1.1 倍,省财政共投入1.16 亿元的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农机化产业,这些举措都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落实,提高了农机化的质量和速度。现阶段,安徽省农机总动力高达6 800 万kW,在全国排名第四,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分别达到了26.25 万台和22.77 万台。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要求,全面开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机、农艺与农信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机化生产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比重,以保障农业机械作业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和适宜性。预计到2025年,安徽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3%。
2 农业机械化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又称技术进步率,是指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本文所阐述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除劳动和资本以外,通过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等获得的产出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体现出劳动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组织管理水平、生产对象变化、生产技术水平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还涉及各种社会因素和经济制度对于生产活动所造成的影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有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投入之外的无形要素,技术进步层面下文主要从发挥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提升纯技术效率的比重两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生产要素投入之外的无形要素主要从保障措施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由此可见,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技术进步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在与以往投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农业产出价值,或者是在比以往投入少的条件下获得与之前相同的价值。小麦作为安徽省三大主粮作物之一,也是率先达成全程农业机械化目标的作物类型,以小麦为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能够为后续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并为其他粮食作物生产提供借鉴[1]。
2.1 固化生产风险,降低生产成本
1)小麦种植对于时间和自然环境条件等有着较高的要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均会影响小麦种植成效,而农业机械则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这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少环境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制约。据安徽省气象台监测数据,2022 年4 月,淮北北部和东部累计降水量在30 mm 以下,与往年相比减少60%~90%,导致安徽省冬小麦面临着严峻的干旱气象灾害。而通过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的应用则能够切实提高灌溉能力,第一时间进行高效率的浇水增墒工作,避免旱情过度影响小麦灌浆。2)农业机械化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小麦生产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减少劳动支出,并达到及时抢收的效果,而在以往的小麦种植模式下,单纯依靠人工劳动力难以实现这一要求。3)当前,安徽省还加大了对小麦产品仓储及温室等的建设,此举可以有效突破以往各种客观自然条件对小麦生产形成的限制,并且避免病虫害影响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切实起到了固化生产风险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产出价值,进而有效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2]。
2.2 强化要素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1)提高生产工具效率水平,减少畜力和人力的应用,进而降低劳动成本的投入。现阶段,安徽省在小麦生产方面已经全面引入了农业机械,相对于传统生产模式而言,不仅简化了生产过程,还提升了小麦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能够同整体的小麦产出需求相适应,为其产出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化可以实现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对传统的小麦生产而言,农民是主要劳动力,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大部分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只能操作简单的农具。而在安徽省小麦种植全程农机化的背景下,合肥市等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劳动者结构都实现了进一步转型,解放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学习先进的生产知识与小麦种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自身的生产技能。在此过程中,农民开始朝着新型职业劳动者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
3)水源和土壤等基本生产资料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基础,在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之前,安徽省的小麦生产大多是依靠生产经验进行土壤改造,无法真正实现土地要素质量的提高,而农业机械的应用则为安徽省的土壤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有关报道,“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在丘陵地区大力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涉及面积23 万hm2,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展理顺沟渠、小田变大田及坡改梯等工程,并大力落实对于异形田块的处理,将原本细碎分散的土地改造成能够支持农机化生产的土地。对于小麦生产来说,水源有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水源的利用效率,起到节约自然资源的作用,真正满足小麦灌溉生产的需求,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2.3 优化要素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在小麦生产环节,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对于产出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进行小麦生产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充分保障各种生产要素的齐全性。相关专家指出,传统小麦种植无法第一时间实现补给,进而造成产出的减少,而农业机械化则可以在现代农业机械技术的支持下从以下两方面科学合理地落实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1)科学改变稀缺要素,或者采用其他要素替代。例如安徽省优质土壤有限,不仅可以在改造土壤的基础上投入化肥农药等,还可以通过智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对培育环境展开全面细化的检测工作,进而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2)对生产要素的组合重新进行组织分配,以达到降低要素成本的效果。例如小麦种植中缺少青壮年劳动力要素,便可以用农业机械装备来替代,以保障小麦的持续平稳生产。无论是哪种手段,都可以利用农业机械化优化改善固有的生产要素配置结构,进而在投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使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最大化,让小麦种植产生更大的价值[3]。
3 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策略
上文提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影响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安徽省若想发挥出农业机械化的实际作用,推动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势必要从技术进步和提升技术效率两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3.1 发挥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
小麦生产技术的进步需要有科研成果作为基础,而科研投入直接关系到科研产出,所以,安徽省应当充分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并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以真正展现出技术进步对于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驱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安徽省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应当做好规划并适当扩大财政支出,从资金和资源层面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基础研究对于技术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应当在大力开展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着重加强基础研究。此外,农业科研人员应当充分联系小麦生产实践,以保障科研成果的适用性与针对性,使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加顺利。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牵头,不断深化农机推广部门同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真正体现出农业科研成果在强化生产力方面的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共部门科研投入效益的产生会在极大程度上受到私人部门科研投入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并提高互补程度,未来应当鼓励农业科研的私人投资,并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事宜,切实提高私人研发的主观能动性[4]。
3.2 提升纯技术效率的比重
提升纯技术效率在全生产要素中的比重关键在于提高小麦生产者对于农业技术的利用程度,所以安徽省小麦种植在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让农业机械化真正落实到生产一线。1)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从根本上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问题,真正实现增收节支的目标,切实促进安徽省小麦生产效率的提升。还要注重肥料的合理施用,如配合施用有机肥能够进一步强化耕地地力,起到减少污染的作用;而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则能够延长光合产物转移到籽粒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粒重。2)干旱是安徽省小麦种植区需要应对的主要自然天气灾害,所以未来应当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要大力推广节水抗旱技术,包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综合考虑安徽省现有基础设施、气象及地况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强化小麦精播、高密植及高产栽培技术等的推广[5]。
3.3 采取农业机械化保障措施
农业机械化对于劳动力投入的要求较低,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只有真正让生产者了解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才能够提高其接受度。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真正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优势,进而明确其重要性,形成更加科学先进的农业耕作意识。1)有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班,推广人员则应当深入到小麦田间,为农户提供手把手的指导教学,有效减少农户在新型耕作技术学习方面投入的成本,调动其学习积极性。2)强化组织优质的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并着重培养技术骨干,可以适当采用委托机制和技术引进等大力落实技术合作。3)有关部门应当积极进行工作机制创新,使得技术人员能够扎根一线,进一步落实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工作,严格遵循不漏一户的原则,帮助农户了解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而农技推广人员还应当针对所在区域范围展开全方位的实地调研工作,确保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4)政府应当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小麦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避免出现资金配置不平衡的现象;健全防灾减灾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定期就灾情进行沟通,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避免自然灾害影响小麦生长。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出技术支持作用,推动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加快安徽省农业发展乃至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充分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等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落地,实现向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