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探讨

2022-02-24张燕彭刚王静

水产养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潜流尾水河蟹

张燕,彭刚,王静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江苏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个区域内水网密布,具有丰富的水域滩涂资源[1],渔业蓬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2],对于河蟹等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江苏河蟹产量占全省水产养殖总产量一半左右[3],是江苏省水产养殖支柱产业。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高,腐烂的水草、剩饵、粪便等得不到及时清理,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发[4],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殖尾水治理模式,以保证河蟹绿色生态健康养殖。

1 河蟹池塘养殖尾水污染物产生的原因

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等。投喂的饲料没有被河蟹吃完,残余的饲料被池塘中的各种细菌通过分解等作用释放出有机碳和氨氮等物质,并且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河蟹排泄物也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对河蟹生长有害的氨氮等物质;高温季节腐烂的水草未被及时捞出也会产生对河蟹生长有毒有害的物质;由于河蟹的扰动作用,池塘底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引起水质恶化。随着河蟹养殖池塘中的污染物的不断增加,易诱使河蟹发病,对池塘的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都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积极开展河蟹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河蟹疾病发生率,保证河蟹养殖的绿色、生态、健康,提高河蟹养殖效益,避免了水体污染的扩散,能切实保护自然水体环境。

2 河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模式

2.1 “三池两坝”尾水治理模式

每个养殖池塘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养殖尾水通过排水管道进入沉淀池塘;设置“之”字形、“非”字形等挡水设施,使尾水能够均匀分布,尾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底。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和架设生态浮床等方式,保持沉淀池塘植物覆盖面积不少于50%,并适量放养螺蛳,以吸收水体中残留的营养元素。沉淀后的尾水通过过滤坝,其中的颗粒物质得以过滤。经过滤的尾水进入曝气池,通过底部增氧方式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同时加入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加速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经曝气处理后的尾水,再经过一道过滤坝,进一步滤去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后,进入生物净化池。种植的水生植物,可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鲢、鳙、河蚌、螺蛳等滤食性水生动物可去除水体中浮游动植物。

2.2 人工潜流湿地尾水治理模式

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潜流湿地等设施,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池塘养殖尾水排放经过生态沟渠(尾水收集渠道、管道),汇集至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通过过滤坝过滤进入一级潜流湿地,经生物初步消解后,再通过一道拦水坝进入二级潜流湿地,经过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使得养殖尾水最终达标排放或者再利用。潜流湿地是一个由砂砾、微生物、土壤、植物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理过滤、分解作用、化学吸附等多种方式,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清除,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目的。池塘养殖尾水从一级潜流湿地,通过一个具有一定斜度的拦水坝,进入二级潜流湿地,拦水坝的斜面能够增加水体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加速水体中有机质的有氧分解。

2.3 “稻蟹综合种养”尾水治理模式

通过改造稻田,模拟河蟹生长所需的深处躲藏、浅处活动、蜕壳等环境,建立护坡防逃设施,改造成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防止交叉感染,投放螺蛳辅助改善环境,提高水稻与河蟹的质量。河蟹的爬行等行为能为水稻生长提供所需的松弛的土壤环境,水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等可以作为河蟹的饵料,既满足了河蟹的食物需求,也使得稻田环境得到改善,河蟹的生物代谢产物可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氮、氧等营养元素,河蟹的排泄物等经过腐殖质作用,增加了稻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5],促进水稻生长,使水稻的品质得以提升。水稻通过吸收环境中对河蟹生长有毒害作用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物质,以净化河蟹生长环境,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稻田为河蟹提供遮蔽场所以及丰富的天然饵料,便于河蟹隐蔽、蜕壳和生长,是河蟹良好的栖息地[6]。稻蟹共生种养,使养殖尾水达标且无须排放,内部循环使用,实现水稻田空间生态位的立体开发和河蟹绿色高效养殖。

2.4 原位净化尾水治理模式

河蟹养殖过程中,对池塘的水草具有一定的需求,水草给原位净化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基础。套养滤食性水生动物和碎屑食性鱼类,以滤食水体中的有机物颗粒等,净化水体,增加饵料利用率。但是夏季高温时易出现水草腐烂、浮游动植物暴发等现象,引起水质恶化,因此可以配置一套水体自循环处理设备,以补充依靠水草净化尾水的不足。在水体自循环处理设备内部设置生物膜过滤网或微生物膜过滤器,并辅助添加固体废弃物过滤装置,增加混凝、絮凝环节,以保证水体中的藻类、残余饲料、腐烂水草等废物和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物质能够及时从水体中移除,从而保证池塘养殖的河蟹能够健康生长。养殖池塘中的水草、套养的滤食性水生动物和碎屑食性鱼类能够吸收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环境的目的。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无须过多使用水体自循环处理设备,可在高温等特殊天气,池塘中的水草不足以净化水体时使用设备。此外,在秋冬季清塘需要将养殖水外排时使用设备,以保证排到外源河道的水符合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3 结语

养殖池塘尾水达标排放是当前水产业发展的趋势,河蟹池塘养殖尾水经过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率,对于河蟹的品质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解决渔业增产增收问题,对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渔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潜流尾水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基于连通性恢复的潜流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
新疆沙湾县金沟河渗管设计
社会流动视野下的农民分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