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促进消费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2022-02-24徐振宇

中国商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供给报告消费

徐振宇

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

江苏省政府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

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内贸流通专家

中共中央政治局本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报告第四章专章论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都与促进消费密切相关。报告也在多处直接或间接阐述了促进消费。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考虑重点从如下方面促进消费:

以居民持续增收减负为前提全面促进消费

报告第九章提及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分别强调“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于城乡居民增收、减负、改善预期,从而促进消费都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是加快落实报告第九章第一节“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居民多渠道收入稳步增长,努力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张,稳步缩小收入差距。在收入再分配和财政补贴方面更多地向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倾斜。

二是全面落实报告第九章第二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加快创新创业主体培育,重视民营企业创业就业贡献,助力高质量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稳步增长。

三是全面落实报告第九章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第四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的理念。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稳步增加政府支出,切实减轻居民负担,改善支出预期。落实报告“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支持生育养育的配套政策。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托育机构建设,倡导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办托班或扩大托班规模。加快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强重特大疾病保障功能。加快推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探索建立基本医保外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综合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

以提升消费供给品质为重点全面促进消费

落实报告“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等精神,通过不断提升消费供给品质促进消费。

一是助力消费供给品质“补短板”。支持更多大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一批城市打造全国性消费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推动形成多层级、多节点的消费中心体系。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打造标志性的文体商旅展、科教、养老、娱乐复合型消费载体。落实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加快流通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建设智慧商街商圈。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鼓励规划建设新型邻里中心。鼓励将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店、老旧工业厂区、老旧街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直播基地、特色商业街区等新型消费载体。

二是着力提升消费供给品质“稳根基”。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分级试点,促进品质消费。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群体。推进名品、名店、名街联动,推动地标商圈、历史风情文化街区品质化改造,推进品牌集聚。依托进博会、跨境电商平台和重点企业,多渠道扩大特色优质消费品进口。

以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为支撑全面促进消费

一是精准施策助力市场主体纾困。通过减税、降费、降息、发放补贴“组合式”纾困措施,加大力度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就业岗位与市场预期。向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房屋租金、水电气费、担保费、防疫支出等补助并给予贷款贴息、社保补贴等支持。

二是加大促进消费的财政支持力度。报告提出:“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可考虑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补助,更多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定向型”消费券或食品券。将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顺应城乡居民消费趋势,落实报告“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精神,继续通过补贴、以旧换新等方式激励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绿色与智能产品消费,大力推广节能智能家电、环保低碳家具等绿色产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三是考虑通过优化金融服务促进消费。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政府性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推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消费信贷服务,提高消费信贷可得性和普惠性;围绕大宗消费、新型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

四是强化用地用房保障。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和差别化供地机制,保障消费领域重大项目落地。合理规划物流用地,切实保障重点物流园区用地需求。支持利用社区存量房产、闲置房屋、周边闲置土地或特定空间建设便民服务网点。

猜你喜欢

供给报告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报告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消费ABC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