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主动学习:学生安全培训的路径转型

2022-02-24刘为利

中小学校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培训家长评价

□刘为利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更加重视 “三防” 教育措施的改进和升级,并开展全方位的学生安全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有些学校的学生安全培训存在明显的问题:培训内容不成体系,安排较为随意;培训方式以“单向输入” 为主,缺乏互动性;培训实施较为敷衍,缺乏对过程、结果的评价;没有发挥好家长在培训中的作用。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安全培训的效果不佳。学生安全培训亟须创新转型。

主动学习是指不需要他人督促,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它倡导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在培训活动中,只有有效激发学习者自身的迫切需求和愿望,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效率,取得最佳效果。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中学倡导 “参训者主动学习” 理念,推进学生安全培训的路径转型,促进学生安全培训内容、方式、流程、考核评价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内容升级:从 “统一提供” 到“自主选择” 的转型

教育内容是安全教育的核心。[1]在学校日常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上级的有关要求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如冬季关注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夏季关注防溺水、防高温、防雷电等,而全年都要重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诈骗、防欺凌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围绕这些安全教育内容,学校一般会采取 “千篇一律” 的方式进行统一培训,不会考虑到学生的年级、性别以及个体需求的差异。培训年年如此,“换汤不换药”,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培训内容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效果可想而知。选择主题序列化的培训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选择,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深度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而提高其安全防护能力。据此,学校从研发信息化主题资源、定制多类型培训项目、做好“线上推送” 等方面入手,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一)研发信息化主题资源

经过调查发现,可供学生安全培训使用的材料,大部分为相关部门通报的反面事例及互联网上呈现的案例。这些材料大多存在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学校立足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生动活泼的案例,围绕校园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网络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六个方面,研发了信息化主题资源,将文字、图片、视频、课件等信息化资源按年级进行整合,形成了分别适用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信息化主题资源。每个年级的信息化主题资源又分为导学资源、教学资源、拓展资源和AR 资源:导学资源创设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教学资源增加交互性,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拓展资源扩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AR 资源利用相关技术,增强探究式体验感。不同主题的信息化资源融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为一体,可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定制多类型培训项目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差异。为了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校设计、开发了多类型培训项目。一是分层项目。例如,针对年龄偏小、身心综合素质较弱的学生开设 “成长营” 项目,该项目基于个人体验、问题导引、经验教训,从思想观念、综合素养、身心调适、互动交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训;针对年龄稍大、身心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开设 “拓展营” 项目,通过培训实现知识拓展、素养训练、能力提升;针对年龄较大、身心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开设 “示范营” 项目,提高训练标准,优化训练内容,发挥他们在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对 “成长营” 和 “拓展营” 的学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分类项目。例如,学校开设了 “小小安全员” “安全剧场” “校园110”“模拟小法庭” “移动消防队” 等活动项目,这些项目融趣味性、警示性、教育性于一体,供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三是专题项目。针对部分学生的特殊需求,开设以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等为主题的专题培训项目,帮助学生增强对危险的预判和预防能力。学校安保处组织信息技术教师搜集、剪辑视频,录制微课,使用线上学习平台,安排专人主讲,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了高质量的培训,成效显著。

(三)做好“线上推送”

依据安全教育的形势变化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安保处负责及时更新、拓展线上学习内容,并定期推送,做好即时性培训,帮助师生及时了解安全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在相邻城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按照 “两点一线” 活动,如有发烧等不适情况须第一时间就医;暑假前,及时向家长、学生推送防溺水、防高温、防雷电的信息,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做好学生的假期管理和陪护;入冬前及时向家长推送防火、防煤气中毒信息,让家长做好防范;等等。

二、方式转型:从 “单向输入” 到“多元自主” 的跨越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 “以师者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的积极性,帮助其实现主动学习,学校探索、设计了多种培训方式,改变了原有的 “学校—班级—学生” 或 “学校—学生” 单向输入式学习方式,优化了培训的效果。

(一)“安全知识竞赛式”普及学习

“安全知识竞赛式” 普及学习,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安全知识普及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含笔试和实践技能测试,分为达标竞赛与校级竞赛两级),推进 “安全知识人人过关” 的学习方式。学校安保处下发 《安全知识培训手册》,各班级进行学习,然后组织达标竞赛,为达标者(获得总分值的85%及以上者)颁发合格证书,为优秀者(获得总分值的95%及以上者)颁发优秀证书。每班推荐5 名优秀者参加校级竞赛,学校对优胜者进行校级表彰,颁发 《优秀安全卫士证书》,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二)“问题讨论式”合作学习

“问题讨论式” 合作学习,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一个安全主题,通过小组研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研讨成果并进行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的设计包括安全主题内涵、事故危害、典型案例、防范措施等要素。小组内,学生协同合作、动手实践,搜集资料、筛选处理、讨论分析、绘制思维导图,在探究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强化了合作意识,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对安全问题的认知。

(三)“模拟剧场式”探究学习

“模拟剧场式” 探究学习,指通过剧场表演的形式[2],让学生学会发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围绕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思考,搜集、挖掘案例,编排戏剧,将安全知识融入戏剧中,并进行充分探讨和模拟准备,最终通过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现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积累经验、升华智慧,并通过小组间相互观摩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家庭生活化”应用学习

学校是普及安全知识的主阵地,家庭是应用安全知识的实践场。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 《家庭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和面向家长的家庭安全讲座(一次),由家长负责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校。每个学生都对照排查表查找家里的安全隐患,俨然是一名 “小警察”,查得认真又仔细;给家长做安全讲座,学生就是一名 “小老师”,非常积极主动。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制 《学生家庭生活安全知识应用评价手册》,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安全防护能力,指导家长做好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防护能力的评价。最终,家长提交学生家庭安全知识应用评价成绩,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五)“基地实践性”拓展学习

校外安全教育基地是开展实践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积极与日照市内及市外的安全教育基地联系,组织学生到安全教育基地开展拓展性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通过实景体验、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调动人体的多重感官共同参与,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学生体验模拟驾驶、安全碰撞、模拟醉驾、模拟翻车、VR 乘车、模拟公交车安全逃生等;在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实景体验火灾预防、公共场所火灾出逃、家庭火灾逃生、车辆火灾逃生等;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参观我国地震带分布图、地球内部构造模型、纵横波模拟演示器等科普展品,体验震动平台、模拟地震小屋等。在各种安全教育基地中,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对安全防范有了全新认知。

(六)“总结分享式”学习

学校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写出参加安全培训的体会和反思,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班级安全教育的总结报告。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论坛,分学生和班级两个层面进行经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成长,让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三、流程优化:从“线下静态单向培训” 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交流” 的转向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度过的,学生安全防护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为了让安全培训更好地聚焦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学校将安全培训纳入家校互动平台,开通便捷功能,优化培训准备、实施及总结等流程,变 “线下静态单向培训” 为 “线上线下双向互动交流”,由只针对学生个体转变为促进家长、学生共同参训、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培训准备阶段,学校借助“问卷星” 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培训需求,让培训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目标性,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在培训实施阶段,学校通过“家校通” 平台为所有培训项目创建线上同步课程,并上传学校开发的信息化主题资源。学生和家长可以签到、观看、提交作业、提出问题等,由学校安保人员在线答疑。利用平台的分析功能可以搜寻高频关键词,快速定位学习者关注的焦点,分析学生和家长的学习体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变动,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在培训结束后的总结阶段,学校通过 “家校通” 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客观分析其学习过程、课程参与度、课程评价反馈情况,据此反思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及时调整、改进。

四、考核评价改进:从“单一考核评价” 到“多元考核评价” 的转变

开展学生安全培训,要用好评价这根 “指挥棒”。为进一步做实学生安全培训的各项工作,落实好 “参训者主动学习” 的理念,学校摈弃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的做法,采用家校互动协同评价、“基本任务+特色发展” 量化计分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家校互动协同评价是指学校、家庭在学生安全培训过程中相互配合,各自发挥好自身职责,分别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防护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培训中,学校负责提供安全资源、培训指导,并做好综合评价;家庭负责监督训练与实际应用,并辅助学校进行评价(学校评价权重占60%,家庭评价权重占40%)。

“基本任务+特色发展” 量化计分包含 “完成培训基本任务” 和“选择特色培训项目” 两项,权重各占50%。“完成培训基本任务”量化计分以学生参加达标竞赛取得的实际成绩为准;“选择特色培训项目” 量化计分采用 “菜单积分制” 模式。特色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化主题资源、分层项目、分类项目、专题项目、各类推送资源、“问题讨论式” 合作学习、“模拟剧场式” 探究学习、“家庭生活化” 应用学习、“基地实践性” 拓展学习等。每个项目被赋予不同的分值,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完成其中几项并达到相应考核标准,方可记入成绩。

学生安全培训考核成绩,按满分100 分记入学生学业总成绩,并作为学生综合评优的重要依据。学校还定期组织评选 “安全示范班级” “安全小卫士”,激励学生学安全、讲安全,人人成为安全的自觉行动者、维护者。

学生安全培训的升级转型,助力学生从 “被动接受” 走向 “主动学习”,并强化学生作为 “主动学习者” 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潜能,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 培训网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培训家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家长请吃药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