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应把握的四个问题

2022-02-24曾志伟刘治国

中小学校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党组织学校工作

□曾志伟 刘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路径和方式,强化党建对教育教学的引领。在探索中,“为什么引领、由谁去引领、靠什么引领、怎么去引领” 是四个需要回答清楚、准确把握的问题。

一、为什么引领

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是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小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回应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要求、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而作出的选择。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中小学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党在基层工作的重要领域。党组织在中小学校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是,由于政治核心的定位相对抽象,导致有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组织工作不力的情况。这就对包括中小学校在内的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中小学校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党建工作基础薄弱、规范化程度不高、实效性不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各方面优势,实现党建对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引领。

(二)治理能力提升的历史选择

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对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作出调整,进而不断提升中小学校的治理能力。1949 年,人民政权刚刚建立时,在各解放区建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此相适应,对于从旧政权接收过来的中小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这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诉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1952 年,为使中小学校的各项工作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提出实行“校长负责制”。1956 年召开党的八大,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相应地在中小学校中,开始建立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文革” 时期,中小学校由 “革命委员会” 领导。“文革” 结束之后,各个领域都迅速恢复党的领导,在中小学校实行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了突出教书育人的专业性,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985 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在中小学校实行 “校长负责制”。[2]当前,我国正站在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为了凝心聚力推进各项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相应地在中小学校也要进行领导体制的变革,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决策、执行方面的新机制。

(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以纲常礼仪为主,从“人” 本身的需求出发设定的课程微乎其微;在课程设置上是清一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极少进入课堂;在教育组织形态上以私塾居多,官办教育大多是为达官贵人服务的。这样的办学格局致使旧中国存在大量的文盲、半文盲,人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民族的科学水平不高。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以基础教育为例,从新中国成立至2021 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0.4%(1950 年)提高到81.7%,小学净入学率从20%提高到99.95%,初中毛入学率从 3.1% 提高到100.9%,高中毛入学率从1.1%提高到88.8%,“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已于2011 年高质量实现,在人类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基础教育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新时代,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应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

二、由谁来引领

“由谁来引领”,也就是引领的主体是谁,是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 “牛鼻子”。在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党的干部和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主体力量。

(一)基层党组织是堡垒

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中小学校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各方面力量攻克学校发展各项难题的坚强核心。党组织能够将自身的先进性和党组织所领导的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地凝聚和调动起来,形成破解各类问题的强大合力。学校党组织是由学校内各岗位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具有严密组织性和坚强战斗力的组织,是破解教育教学难题的主力。学校党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积极融入区域化党建体系中,在区域范围内,开放校内优质资源,共享其他社会单位的优势资源,助推学校发展。学校党组织所领导的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人员较多,覆盖面较广,代表着广大教职工和青年的利益。党组织通过上下、左右和内部等几个方向上力量的聚合,凝聚起引领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党的干部是关键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党的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小学校的党员干部处在教学、德育、招生、行政、后勤等关键岗位上,位居“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 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的关键要素。党的干部要在自己所负责的范围内,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同时,还要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相一致,使自己分工范围内的工作与整体工作同频同向。在一定意义上说,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学校整体工作开展得也会比较顺利;相反,如果干部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甚至在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起反作用,那么,学校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三)广大党员是主体

近年来,随着 “双培养”(把骨干教师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发展党员工作的推进,骨干教师中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处于学校各学科、各岗位的党员骨干教师,是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中坚力量。党员骨干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客观直面学情、科学分析教情,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走在前列,为其他教师树立了学习和赶超的榜样。

三、靠什么引领

党建能够引领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党建工作相较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四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是党建工作能够带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前置条件。

(一)理想信念优势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不怕艰苦、慷慨赴难、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信仰和奋斗而献身。教育系统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更需要把老一辈革命者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传承给下一代。邓小平指出,“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4]中小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党组织能够将党的理想信念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讲述给下一代,让理想信念代代相传。

(二)理论优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党组织一方面向师生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迸发出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师生的 “四个自信”;另一方面引导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等之间的关系,以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三)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至2021 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并以此为主干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党的制度。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和细则7类内容构成的党内法规体系,为学校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深化党建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也为学校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现代学校的重要特征是依法治校,党内法规包括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和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相应地,学校的制度体系中也包括组织体系构建、畅通内部管理、学校自身建设、权力运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党规严于国法”,党规的价值导向、科学体系、严密逻辑能够为学校的制度建设提供蓝本和思路。

(四)自我革命优势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心民心为之一振,教风学风焕然一新。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整治校园的不正之风,抵制错误思想对师生的侵蚀,以党风的转变带来校风、教风、学风等的巨大转变,为教师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程度提供重要保障。

四、怎么去引领

党建在具体的工作中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主要包括整体发展、工作大局、重要事项、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工作落实等方面。

(一)在整体发展方面发挥导航定向作用

为确保学校发展不偏航、不走调,党组织应发挥好导航定向作用。一是把稳学校发展方向。在做学校章程修订、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等事关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工作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学校所在区域的百姓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价值取向。二是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中对学生思想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影响,党组织要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仅关系学生的成长质量,而且关系教育的效果,党组织应自觉扛起抓德育工作的主体责任,健全德育工作体系,抓好教室、图书馆、宣传栏、橱窗展板、食堂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在工作大局方面发挥总揽全局作用

学校党组织在事关工作大局的重要方面,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一是要构建新的学校治理体系,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学校应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采用治理理念,让更多的主体,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周边社会单位,共同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中,发挥众人智慧,群策群力,促进学校发展。二是要科学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目标、有步骤、有策略的学校发展规划,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时间表和高效的路线图,能够引导学校沿着高质量的轨道快速发展。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也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而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调动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将学校的发展放在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准确诊断学校发展现状,深刻把握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中来。党组织要将党的意志和要求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导航定向。三是要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党建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学校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应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来进行,把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在重要事项方面发挥科学决策作用

学校党组织作为决策的中枢,要强化担当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决策前的沟通,科学决策学校的重大事项。一是强化担当意识,敢于决策。作为党在中小学校的战斗堡垒,党组织担负着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职责,在 “三重一大” 事项上,党组织要主动担当起决策的责任。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在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中,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支委成员、行政会成员、工会会员、教师代表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征集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整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寻求最大公约数,作出科学的决策。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善于决策。在决策前,支委成员之间,以及支委成员与相关事项的相关人员之间要充分沟通,充分讨论,取得广泛一致的意见,把问题解决在会前,把思想统一在会上,避免临时决策、仓促上会,从而影响决策质量。

(四)在建强领导班子方面发挥配强管好作用

领导班子是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的“指挥部” 和 “战斗部”,领导班子作风好不好、精神振不振、能力强不强、本领高不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精气神和激情斗志,因此必须配强管好领导班子。一是严格干部标准。不论是校长、书记,还是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都要在党组织的最终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要严格标准,切实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配备到领导班子中。二是优化班子配备。同一气质类型的人组成的群体对内可能产生排他性,对外可能会降低环境的适应性,会对领导班子结构带来负面影响,相反,互补型结构能够使班子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在年龄、学历、气质、性格等方面搭配,形成互补型的领导班子,有利于增强班子的战斗力。三是营造干事环境。环境是无形的动力,积极向上的环境能够催人奋勇争先,人心离散的环境则会影响集体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要时时处处甘做表率、勇于担当,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进而不断凝聚教职工的力量,锻炼队伍本领,形成追赶超越、不断争先的良好氛围。

(五)在队伍建设方面发挥凝心聚力作用

学校的发展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尤其需要团结和凝聚干部、党员、骨干三支队伍。一要管好干部队伍。干部的言行在教职员工中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干部的行为取向和价值选择会对教职工的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产生影响。要按照新时代干部的标准管好学校的干部,让干部切实成为师生的行为标杆和价值高地。二要扭住党员队伍。在中小学校,党员大多是教学骨干和一线教师,党员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程度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着对全体教师的带动效果。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分布于各个岗位上的党员的示范和标兵作用,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三要壮大骨干队伍。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高职称教师,是学校攻克各类教育教学难题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的教育人才。党组织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为人才的进一步成长搭建平台、拓宽通道,建立 “传帮带” 机制,让现有的教育教学骨干助力更多的骨干脱颖而出。

(六)在工作落实方面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建的引领作用最终体现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党组织要通过改革领导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发挥考核评价的 “指挥棒” 作用等方式,全面保障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到位。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传统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之所以不被重视,甚至出现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尴尬,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做党建工作不能建空中楼阁、造数据模型,而是要找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只有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党建与业务同抓互促的工作机制,才能够体现出党建工作的价值。例如,要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布置、同实施、同考核的 “四同步” 机制;建立支委成员与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机制;建立党员与教育教学骨干的双向培养机制;划分党员责任区、树立党员示范岗、建立党员突击队的党员激励机制等。二是注重考核评价。考核和评价具有强烈的 “指挥棒” 作用。新时代,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学校党组织要正确履行评价职责,建立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党建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使考核评价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工作,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使教育与区域百姓的期待相契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猜你喜欢

党组织学校工作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