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食蚁兽贫血的诊治及分析
2022-02-24王至晨
郭 羽 王至晨 梁 宇
(天津市动物园,天津,300100)
大食蚁兽(Myrmecophagatridactyla)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披毛目(Pilosa),食蚁兽科(Myrmecophagidae),分布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草原、沼泽等地,喜欢开阔而又被植被遮蔽较好的环境。大食蚁兽食性高度特化,以白蚁为主食,也食其他种类的蚂蚁及昆虫幼虫。大食蚁兽在野外除美洲虎(Pantheraonca)外少有天敌,但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逐步缩小,导致其数量逐步减少,现已被IUCN列为易危(VU)等级[1]。
1 病情介绍
2017年天津市动物园首次引进大食蚁兽,雌、雄各1只,雌性大食蚁兽于2018年7月16日生产1只雌性幼仔。在哺乳期间,该雌兽面部出现丘疹状水泡,嗜睡,活动时快速徘徊,显烦躁状态,但明显虚弱,四肢无力,食欲不佳,并反复出现出血性肠炎症状,易呕吐,粪便稀溏,恶臭。至2019年9月,雌兽食量降至健康时的1/3,体重降至35 kg,减少了15 kg。
2 实验室诊断
2.1 血液学检查
由血液检查结果(表1)可见,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虽然文献未给出血氨参考值,但结合食欲不佳、活动时烦躁、反复性呕吐、嗜睡等症状,并与治疗后数值对比,可诊断治疗前血氨异常升高(表1)。
表1 治疗前后食蚁兽血液生化和血常规检测结果
2.2 血涂片检查
由Wright染色的血涂片可在红血球中观察到卡波德环状小体(图1A)、偏心红血球(图1E)和薄型红血球(图1B—D),其中薄型红血球细胞又包括中央较致密的靶型红血球(图1B)和中央出现1根血红素棒、带有3个凹陷的冕状细胞(图1C),以及一些呈明显折叠状、低染色性的红血球细胞(图1D)。结合血液学检查结果(表1),初步诊断为慢性肝病引起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并发。
图1 瑞氏染色血涂片(1 000×)
3 治疗和护理
保肝治疗:口服丹诺仕Denosyl,2片/次,2次/d。
贫血治疗:口服叶酸,2片/次,2次/d;维生素B12,4片/次,2次/d;当归补血口服液,1支/次,2次/d;成人善存片,1粒/次,3次/周。
胃肠炎治疗:口服诺氟沙星片,4片/次,2次/d;金双歧,4片/次,2次/d。连用3~5 d,一般可痊愈。经过1年的治疗和护理,该食蚁兽现恢复情况良好,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表1)。
4 分析
血氨质量浓度升高见于肝功能区域性损伤后,机体内肠道菌群、肌肉组织产生的氨无法在肝脏内合成尿素随尿液排出,氨可以影响脑内多个神经递质的传导系统,过高的血氨质量浓度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容易引发肝性脑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嗜睡以及烦躁不安等症状。降低血氨的治疗方法:首先,合理调配该食蚁兽日常饲料中的蛋白质配比,降低动物性蛋白,以维护肠道的正常菌群及酸化肠道,减少血氨的质量浓度;其次,研究人员选用口服犬猫肝脏保护剂——丹诺仕Denosyl,其主要成分为S-腺苷甲硫氨酸(SAM),具有改善肝功能、保护和修复受损肝细胞,以及降低血氨质量浓度作用。经过为期1年的用药治疗后,目前该食蚁兽肝脏功能恢复良好,无肝性脑病症状。
慢性肝病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改变总趋势是体积增大,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肝病性大细胞性贫血可引起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引起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必然会影响到食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消化吸收,进一步影响造血系统的功能,导致血液学指标的某些改变。维生素K、叶酸、铁吸收障碍引起的贫血及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肝病引起凝血因子减少,特别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减少,会导致凝血障碍问题[4]。
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会在红血球中出现卡波德环状小体(图1A)[5]。薄型红血球(图1B—D)是1种较薄的、常为低染色性的、细胞膜与体积比值较高的红血球。部分薄型红血球显折叠状,而有些则出现3个凹陷,使得红血球的中央像是有1根血红素棒,而称为冕状细胞(图1C),而其他的薄型红血球还有靶型红血球(图1B)。薄型红血球可能会出现在缺铁性贫血中[6]。当犬食入维生素K时,可能出现偏心红血球,因此,本研究中的食蚁兽出现偏心红血球(图1E),也应和日常饲料中长期添加了维生素K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起病缓慢,且有一般慢性贫血症状。临床以贫血为主,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呈大细胞性贫血。有些病例同时合并缺铁性贫血,但因平均红细胞体积可能处于正常范围,容易仅考虑为常见缺铁性贫血病,而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漏诊[7]。由于目前尚缺乏大食蚁兽全面的血液检测参考值,故未能从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方面进行诊断。笔者结合经瑞氏染色后的血液涂片,对红细胞的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初步确诊该大食蚁兽为肝脏疾病及多发消化系统疾病所造成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并发。
5 小结
食蚁兽在野外主要以蚂蚁、白蚁和它们的幼虫为主食,偶尔也吃其他昆虫和成熟的水果。据此,圈养条件下应为它们提供适合的食物,不仅要可口、富含高质量蛋白质,还需额外添加维生素K。根据Meritt[8]的研究,食蚂蚁和白蚁的动物容易患出血性疾病,除非摄入足量的维生素K。
慢性肝病引起的营养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维生素B12和叶酸是DNA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当动物体内缺乏这2种物质时,原始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减少,从而引起红细胞数量减少。营养性贫血恢复缓慢,这是因为机体在增加红细胞生成之前必须更新血浆蛋白,即使在饲料营养改善之后,血浆量可能增加,但在一段时间内贫血可能会更加严重[9]。因此该病需要一个较长的治疗周期。此次天津动物园患病的大食蚁兽经过为期的1年的系统性治疗调理后,食欲、活动、精神才恢复至较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