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厂与考公异曲同工
2022-02-24尔玉
文/尔玉
我对公考面试一无所知,基本上从零开始学,因此刚开始,我看到题目就紧张。但随着进入实战环节,我发现公务员考试的面试思路和我以前参加的互联网公司面试有异曲同工之处。2021年的互联网秋招,实际从2020年3月大厂开启暑期实习招聘就开始了。暑期实习有转正机会,最优秀的求职者通过实习就能提前锁定Offer。秋招时再拿着暑假实习经历、大厂Offer去争取更好的平台。在基本投遍了知名互联网大厂,经历过六七家公司的二十几场面试之后,我终于收到了3个实习Offer。2021年春节前,我被告知通过了实习生考核顺利留在了美团。
通常,互联网大厂的第一场面试采用非结构化群面,通过后则进入第二场结构化单面。公考和事业编考试往年一般都是结构化面试,但近年越来越频繁地采用无领导小组形式的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一般是一张题纸上有三到四个大题,考生在12~15分钟内读题并作答,题目内容有解决问题类、方案策划类、观点类、热点现象类等。这种形式和互联网的单独面试类似,都是直接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即使考官追问,也是在原答案的基础上递进。互联网公司的结构化面试不会规定思考和回答时长,但因为现场没有题纸,没法列提纲,思考时间久了,反而容易偏题。
公务员考试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和互联网大厂秋招群面也很相似。一场6~10人,考官只观察不评价,考生拿到题纸后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并给出方案。作答流程概括为读题、思考、答题、讨论以及复盘五个环节,考察的是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软实力。
无论是大厂群面还是公考群面,所提出的方案都不需要完美,但同小组的所有人必须达成一致。即使有一个人有异议,这场面试都算全组失败。公考群面和互联网群面的不同在流程上:公考在面试开始有个人陈述环节,面试最后也会有个人总结环节;互联网群面则在读题结束后直接开始讨论,最后由大家推选出一人向考官做总结汇报。这种流程上的差异也反映出了面试考察的能力有所不同。互联网大厂强调个人能力,观点独到、敢于争锋容易脱颖而出。公务员面试更注重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太执着于表现自己、不给别人机会,可能会起反作用。
我虽迅速上手,但不敢有丝毫放松。一场平均四五十分钟的练习,每天两到三场,我一边思考一边观察别人,更同时完善着自己的答案。到最后一天,我已经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到考场上失声。
带着厚厚一沓笔记,我上战场了。在候考室,同组考生坐在一排,我好奇地聊了几句之后,大吃一惊。一起参加面试的6个人,5个清北1个人大,都是法学专业。他们和我同场考试,还没开考,我已经有一种虽败犹荣的感觉了。更难的是,我不幸抽到了第一个回答,这也意味着,我的个人陈述环节准备时间最短,也无法参考别人的回答。
考官宣布考试开始,然后是针落可闻的寂静。我集中注意力在那短短几百字的题目上,脑子飞速运作,拿笔写下提纲和关键词。还没想出细节,就要开始作答,豁出去了,我强作镇定,挺直身体,面带微笑看着考官,努力用播音腔调讲完个人陈述。我迅速瞥了一眼考官,看到他时不时点头,就知道自己开了个好头。
然后是讨论环节。不得不说,名校学生的确有两把刷子,逻辑严谨,神态笃定自若,每每观点交锋、争抢发言机会时也是礼貌又强硬。他们引用的一些最新的政策、法律条文,我都不太了解,还好我迅速反应过来,拼内容我未必能行,但我可以总结提炼呀!每当“大神”争执不下时,我就“跳”出来总结,尽可能统一意见,推动讨论继续进行。
其实,面试结果如何,还没下场大家就心里有数了,果然,拿到成绩单时我发现,我是全场第二。
这样,我有了两种选择,进互联网大厂或者当公务员。经过了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公务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