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最美大学生”

2022-02-24

大学生 2022年2期

刘宸,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陆军某野战部队

在被誉为“军事奥运会”的“国际军事比赛-2019”中国代表队队员选拔中,刘宸从近万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队里唯一的大学生义务兵队员。

备赛期间,他进行了“魔鬼式训练”:穿戴战斗携行具和钢盔,在训练桌上半弯腰进行枪支分解结合训练,每天不少于8小时;每天自主加练2.6kg吊砖块负重据枪训练,每次3~5分钟,休息30秒,然后进行下一组,平均每天不低于两小时。临近比赛时,每天训练时间更是长达16~17个小时。

正式比赛时,刘宸在“军械能手”项目中,分别获得“轻武器两项接力赛”第一名、“修理排综合接力赛”第一名、“最佳轻武器(手枪)射击手”称号,勇夺3枚金牌。

刘耀东,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居民对饮水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对水处理尤其是深度水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作为水处理的核心元件——膜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总量也将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刘耀东及其团队创新地采用重结晶技术通过高温烧结制备出了碳化硅陶瓷膜,此陶瓷膜具有耐酸碱、耐高温、通量大、易清洗等优异性能,实现了多通道纯碳化硅陶瓷膜支撑体的一次性烧成,其SiC含量高于99.4%,开孔孔隙率高于45%,抗折强度大于25MPa。探究了浆料涂敷工艺与设备,构建了浆料流体压力、浸浆时间等工艺参数与不同孔径膜层品质之间的量化关系。开发了系列碳化硅陶瓷膜组件、反冲洗系统以及膜成套设备,成功应用于化工过程分离、医药提纯等众多领域。

刘耀东及其团队制备的陶瓷膜,各项性能指标均可对标国际领先品牌,部分应用设备已进入中试阶段,在多家企业进行应用,成果转化率达到90%,为企业新增效益900万元。

杨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清华大学射击队、中国射击队队员

2016年2月,杨倩通过清华大学射击项目后备人才选拔,加入清华大学射击队,在清华附中就读。2018年通过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审查、射击项目全国统测和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在体教融合的培养环境下,她不断成长。

受环保政策的影响,现在很多猪场的取暖都是靠电来完成的,特别是保育舍和哺乳舍。受大风的影响,猪场的供电系统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寒冷的冬季,如果突然断电,保育舍、哺乳舍取暖灯、电热板停止工作,哺乳仔猪和保育猪需要的微环境发生变化,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比赛举行,在资格赛中,杨倩以628.7环的成绩排名第六名。决赛中,杨倩第一组射击后成绩为51.9环排在并列第五位。在落后的局面下,杨倩一步一个脚印,迎头追赶,最终逆袭战胜对手,摘得东京奥运会首金,并刷新该项目奥运会决赛纪录。杨倩面对压力神情自若,展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颁奖典礼时她落落大方、笑容可掬,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

宋哲,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2019级博士生,一直致力于卫星通信事业

测量贯穿了通信卫星的全生命周期。不同于移动通信,卫星轨道往往能达到数千到数万公里,这使得卫星上的微小偏差会导致地面覆盖区域大幅偏离。而偏差小的前提就是卫星通信的高精度测量。在高精度的要求下,卫星通信测量还需要解决测量设备功能单一、效率低下、价格高昂带来的测不了、测不快和测不起的问题。这就使得卫星通信测量成为了公认的技术难题。

多年来,宋哲立足于卫星通信测量国家重大需求,自力更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2020年8月,宋哲成立了北京星网测通科技有限公司,为商业航天领域高品质用户提供一体化测量解决方案。

2020年11月18日晚,宋哲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经过激烈角逐,从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以1310分的高分获得全国总冠军。

张建,贵州大学2019级农药学专业博士生

2019年,张建成功研制出两种绿色农药——“香草硫缩病醚”和“氟苄硫缩诱醚”,攻克了号称“植物癌症”的植物病毒病,这两种药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两种新药分别以1500万元和1000万元转让给国内骨干农药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

为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应用,张建前往海南进行中试。在开展乙蒜素生产工艺优化时,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吸入了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导致张建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感染,连续低烧一周不退。2020年12月,香草硫缩病醚年产300吨中试生产线建成并投产。此外,还实现了乙蒜素清洁化生产新工艺,创亿元经济效益。

近3年来,张建带领团队在湖南、海南等7省开展新药的推广示范应用,行程超过1万公里,累计推广应用1.2万亩,帮助农户增收上千万元。2019年,德江县楠杆乡古寨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000余亩茶苗,出现了大面积死亡。张建带领相关专业4名同学组成“博士村长”德江小分队,采用成熟的茶树绿色防控技术,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阿卜拉江,维吾尔族,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2018年9月,阿卜拉江参军入伍,来到了西藏阿里军分区班公湖某边防连。2020年上半年,边境局势陡然升温,在特殊时期,作为大学生士兵的他以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多次与印军进行血肉斗争,由于表现突出,他获得了全团仅有的5个火线入党名额之一,光荣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在两年的军旅生涯中,阿卜拉江参加了上百次边防巡逻、几十次边防斗争、两次重大军事行动。

走出村子的阿卜拉江并没有忘记帮助他的人,在寒暑假期间,他和弟弟一起为村里的学生们创办免费的假期课堂。2021年寒假期间,他回到家乡后,第一时间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参加了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协助村里的医护人员进行消毒、宣传防疫知识等。

周杰,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博士生

深度学习、情感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机交互非常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在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中有许多棘手问题,而机器能否拥有情商正是周杰所感兴趣的。

目前,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功能还不是很强大。虽然人工智能在例如围棋这类很难的项目中能占据优势,但是它们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人工智能比人类强的只是拥有更多的算力。机器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它们都是基于大量的训练数据来成长的。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更加复杂的任务,如认知、推理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让机器不仅有智商也能有情商。开发情感赋能机器人,对老龄化社会的助老服务、留守儿童的社会关切将发挥重要作用。

周杰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了一些该领域的突破,在国际知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23篇。

2020年,周杰进入阿里巴巴达摩院NLP组担任研究实习生,从事情感分析系统研究,科研成果可助力政府舆情分析、孤老智能辅助、留守儿童陪伴、智能对话系统等。

周锦宇,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2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

2018年,周锦宇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具有高对称性晶体结构的稀土材料在力的作用下,竟然发光了。而这一发现,与当时公认的理论完全相悖。面对力致发光这一全新领域,周锦宇没有退缩,既然现有理论体系无法合理解释,那他就要在混沌中找到这星火微光。历经18个月的研究论证后,周锦宇以第一作者正式提出了第三类应力发光理论体系,打破了该领域二十年来压电结构硫化物、陷阱稀土氧化物二分天下的理论体系,拓展了应力发光领域的基础理论,相关成果获得行业广泛认可。

基于前期的突破性成果,周锦宇发明了钇铝石榴石结构力致发光弹性体,这是世界上已知发光效果最好的力光转换弹性体,在传感、能源转换、可穿戴柔性设备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

从2018年起,他担任了兰州大学藏鹰光转换材料科技创新团队队长、兰州大学《基地物理学报》学生主编等职务。

2018年,团队基于先进设计理念,在全球范围内首创性地提出了动态光学防伪技术、多模激发防伪验真技术。瞄准中国防伪行业近6000亿结构性市场空缺,致力于为B端客户提供最高品质光学防伪验真整体方案,有效解决了当下防伪行业技术老旧、验真困难等行业痛点。

黄君婷,中共党员,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本科生,她一直致力于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推广

器官捐献对普通群众而言,是一个忌讳又沉重的话题。“如果我们把最真实的生命故事搬上舞台,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效果会怎么样呢?”

16岁的少年叶沙,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捐献了7个器官,让7个人重获新生。经过1个多月的剧本创作和排练,黄君婷带领团队打造了以叶沙故事为原型的舞台剧《一个人的球队》,获得巨大成功。节目在温州、宁波、杭州等多地巡回展演,并通过电视和网络转播,感染了数十万人。黄君婷还主编了《叶沙行星系》漫画、动画等,将器官捐献讲成了童话,被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向全国推广。

2019年,温州市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得到了大幅增长,签署数量达到往年总数的两倍以上。

历时两年,黄君婷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全国11个省份,走访10家红十字会,形成8万余字的调研报告,终于找到了器官捐献的突破口。把器官捐献志愿加入电子社保卡,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实现器官捐献大数据的互联,这将有利于医生在第一时间发现器官捐献志愿者,拯救更多生命。于是,她牵头起草建议书致信相关领导。

在温州启动社保卡和健康卡两卡合并的改革时,黄君婷成功推动这项建议在温州落地,未来有望在全国推广。

梁荣浩,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专科生

珠宝加工项目要用到上百种工具,通过反复地敲、挫、锯、焊……最终打磨出一个精致作品。珠宝制作过程中,不能戴手套进行防护。有些细微的凹凸,不用手触摸的话,是感觉不到它是不平的。长时间的“裸手”操作,梁荣浩的指甲严重变形,尤其是左手大拇指的指甲,被磨得只剩下一半。

2020年12月,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举行,为体现抗疫主题,要求选手制作1个类似面具的作品——《百毒不侵》。竞赛分3个模块,持续3天,每天制作作品6个小时。1个不到手心大小的作品,有近200个考点,跟图纸模型越相似越能拿到高分,比例尺寸误差不能超过1%!

比赛最后一天,距离交作品还有8分钟时,作品上有一个焊接位拿去清洗时,突然被超声波清洗机震断了。梁荣浩随即镇定下来,快速回到5米之外的比赛工位上,重新开始焊接断裂处。他小心翼翼地焊了1分钟左右,并用了4分钟进行表面处理。此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分多钟,眼看时间不多了,他马上拿作品去清洗,最终顺利完成各项操作,按时交了作品,最后如愿拿到了全国赛珠宝加工项目世赛组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