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不朽精神长存

2022-02-24李守玉北京建筑大学

大学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民大会堂工地师生

文/李守玉(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源于1907年建立的清末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学校从出生便看到中华大地满目疮痍:遭受西方列强欺辱,工业落后,民不聊生。虽然提出“振兴工业,教育救国”的办学方针,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也没能在这片热土上培植出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工业。

1946年9月,学校燃起一团红色火焰——中国共产党地下党支部成立,团结了一批建筑学子。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优秀建筑师从这里走出,他们为首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校史中的红色故事敲击着师生们的心灵。以下是马克思主义学院3位同学的观后感和记者补记。

在校史馆里,我不仅知道了在战争年代,李潭溪、李直钧、李庆深几任校长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革命思想的经历,还知道了原北京市政协主席、北京市工业战线的领导人王大明,是我们1944级校友。1946年9月,他建立学校第一个党支部,凝聚一批建筑人才,为北平和平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贡献。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要以前辈校友为榜样,牢记学校红色历史,汲取红色力量,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建设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1959年,学生在校内实习

2.1976年,水05班学生在房山县十渡公社西庄村进行新农村规划

校史上记载着他们的红色足迹:抗战爆发后,校长李潭溪带领师生撤退到大西北,组织抗战物资的生产和研制;后一任校长李直钧,经常在课堂上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深受学生爱戴和尊重;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地下党员、时任校长李庆深,受北平地下党组织委派,在学界领导和组织革命运动,利用校长的公开身份,保护学生从事革命活动。

1946年7月,1944级机械科学生王大明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个月后便成立了学校第一届中共地下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带领4名党员,在中共华北局城工部、北平学生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为了在校内扩大影响,争取更多进步学生,王大明等党员通过选举逐渐掌控学生会自治权,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他们办识字班,参与民众教育;组织社团创办《晨光》壁报,广泛结交中间派同学;争取了自费改公费,维护学生利益,得到全校师生拥护。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王大明领导的党支部在学校里已发展到25位党员,还有23人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同时,争取进步学生的人数也达到全校学生的60%。

1958年,许多师生参与建设人民大会堂,不仅体现了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更展现了师生的爱国情怀和贡献。曾担任副校长的建筑学家吴华庆、赵冬日,主持设计了人民大会堂照明和建筑方案;当时刚进入我校所属“北京市业余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李瑞环,在工地创造了“放大样”木工简易计算法,大大提高了工效。作为新时代的北建大学子,我们应该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扎扎实实学好专业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400多名学生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建设,他们深入工地,边干边学。

曾任副校长的吴华庆是我国建筑光学的开拓者和推动者。当年,他率领团队在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参加光学设计及测试工作,对人民大会堂礼堂富丽堂皇的照明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

曾任副校长的赵冬日主持设计的人民大会堂方案,经过35天7轮评选,从185份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方案包括万人大会场、5000人宴会大厅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三大部分。其中大会堂后门外,设计了宽敞的中央大厅,既可作为休息厅,还能举行纪念活动;宴会厅设计更堪称一绝,由最初设计在一层改成二层,跨度108米。有人说,人民大会堂建筑设计,将几种不同功能的巨型建筑融于一体,举世罕见。

在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的李瑞环,是北京第三建筑公司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他白天在工地干活儿,晚上骑自行车去几十里外的学校上课。一天,他们接到工程指挥部下达的一项急重任务——8天内制作一段200米长的屋顶外檐模板。以往这种活儿需要采用传统工艺“放大样”,即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小样放大,绘制到一张几平方米甚至更大的木板上。李瑞环想:如果按照老规矩放大样,占用场地大、工作效率低,而且现有的施工场地不够用。他便大胆运用刚在学校学会的数学知识,直接在施工现场制作模板,只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从1958年3月开始,在短短130天的北京怀柔水库建设中,我校师生组成的质量控制队伍认真严谨、边干边学,与数万劳动大军一起,创造了工程建设的奇迹。作为建筑大学新一代学生,我们要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校风,为首都乃至全国城乡建设服务。

为了灌溉北京郊区和周边的100万亩农田,1958年2月,经河北省委和北京市委批准,通县地委决定以民办公助方式修建怀柔水库。这项工程由北京市派技术人员负责勘探设计,通县地委筹措工力并组织施工,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大学1953年至1958年的校名)负责水库施工质量控制。

1958年3月9日,学校师生组成庞大的质控队伍,深入水库工地,逐层逐段检查化验。为了让水库建设者都能掌握施工质量要求,师生们在每项新任务下达后,立即分头召开支队民工大会讲授这些要求,比如讲材料的标准、铺填层的厚度、每层碾压的遍数、层层段段的衔接方法等,反复说明层与层之间不能有任何草根、烟头、纸屑等。

1958年6月2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怀柔水库工地,接见了学校师生并合影,还与1959级水11班学生包黛妹交谈。周总理笑着说:“会做吗?”包黛妹回答:“边做边学。”周总理鼓励道:“边做边学是我们革命的特点,要与工农结合、学用结合。”

3.1958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怀柔水库工地视察

4.1945年冬至1946年暑假,市立高工数百名青年进步学生赴张家口解放区参观考察

北京建筑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共奋进,为首都乃至全国城乡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到北京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工程,从天安门、故宫修缮,到首都总体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城市交通、市政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到环境保护,都凝结着历代校友和在校师生的智慧和汗水,彰显着北建大人的爱党爱国情怀和拼搏精神。建筑不朽,精神长存。

猜你喜欢

人民大会堂工地师生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