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调研,调研真

2022-02-24丁瑞云吕子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航发冬奥冰雪

文/丁瑞云 吕子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心起点”队:探究航发领域人才问题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也是我国航空工业的科研攻坚的突破点。成立于2017年的北航“心起点”实践队,就瞄准了这个“心脏”行业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调研,已持续5年。

“心起点”队曾走进中国航空发动机涡轮院和绵阳试验基地,探究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前景和挑战,完成了《航发产业军民融合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性报告;曾整理出《军工企业引进民企的管理模式》一文,为军工管理模式的改进提供借鉴;曾对航空发动机行业人才状况进行调研,以《对航发院所人才引进、培养、保障模式的探究》为题对航空发动机领域人才制度优势和继续优化方向提出建议。几年中,实践队完成了4篇研究性报告,还制作出《奋斗青春》MV献礼中国航发。

2021年暑假,“心起点”队前往东安、航材院、涡轮院等7家单位,探究影响航发专业学生择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和航发企业人才引进政策的问题。

他们通过与青年技术骨干面对面交流、网上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到,我国航空发动机企业仍存在引进人才数量不足、高端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同时,航发专业毕业生进入本领域就业的积极性不够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影响航发产业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从而制约关键技术的发展。

他们深入了解到,目前毕业生普遍预期薪资较高,而航发企业工资标准较低,在与其他行业的引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上这类企业多在二三线城市,而大部分学生期望在大城市就业。此外,企业也缺乏信息公开的渠道,学生只能从网络获取很少的信息,还带有偏见甚至负面言论,影响企业形象和学生的择业意愿。

“心起点”队此次的调研课题比较新,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几乎找不到相关的研究报告,需要查阅很多资料,从多个角度选择突破口。“心起点”队队长、动力学院2018级本科生方玺龙说:“队员们几乎查遍了国务院出台的和航空发动机产业相关的文件,还把每一个研究所和主机厂在人才领域相关的文件翻了个底朝天,整个假期基本上是两天开一次会,赶进度时经常忙到夜里12点以后,最晚一次凌晨4点多还在讨论论文。”

他们根据扎根理论、人与环境匹配理论、熵权法等,对7家单位进行理论取样,最终制定出高信度、高效度招聘量表和模型,写入研究性报告《航发企业人才成长路径研究及问题分析》。这份报告以新入职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全面探究航空发动机单位人才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政策,提出了畅通航空航天专业毕业生向顶尖人才转换渠道的建议。

“星源流明”队:寻觅南浔共富经验

由学校《百年守锷》话剧组成员组成的“星源流明”实践队,来到“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的故乡——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他们创作和演出的《百年守锷》,曾轰动校园,他们也多了一份对英雄家乡的牵挂。得知这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他们便决定来这里调研,帮助有关部门对南浔区共同富裕的情况作出科学总结和理论阐述。

“星源流明”队的同学每天跟踪省市各种媒体的时事报道,引导调研方向和重点;研读从国务院到省及地区有关政策,比对“同和异”。他们走入南浔政府机关,采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了解他们带领全区走在共同富裕前列的具体措施;走入浙江巨人集团、怡达快速电梯、洪波科技、森林之星等企业,了解他们传承浔商传统风范、开创现代产业的做法;走入居民社区,采访各界有代表性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了解他们的心得体会。

他们还入村入户,采访了几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了解他们落实共同富裕政策的规划和乡村振兴的建设方案。“星源流明”队队长、交通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广琛说:“息塘村党支部书记周美凤给我印象最深。她上任时村子是个贫困村,欠债几百万元,外面没有一家企业来投资。她骑着自行车出去谈合作,奔波一个多月……她以自己的名义借款;拿出自己家的电话公用;把自己家改造成民工食堂……现在她已70多岁,仍然奋斗在带领村民致富的第一线。”

调研后,“星源流明”队写出8万多字的《湖州市南浔区共同富裕示范样本建设观察报告》,回答了“南浔经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建构了一套比较扎实的共同富裕理论体系。报告在给其他地区提供启示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南浔进一步发展。

“燃烧的雪花”队:助力冬奥宣传

2021年暑假,“燃烧的雪花”实践队通过线上座谈、街头采访、发放问卷等方式,抽样调查了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对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总体十分期待,但多数人所知较少:一方面未曾深入了解这项运动的基本情况、重大意义,甚至不知道有3个赛区和赛区分布;另一方面对于冰雪项目的认识也较为欠缺,对有哪些项目、有哪些著名运动员等知识的了解,远不及夏季体育项目;在体验和实践方面,除了滑雪,相当多的同学从没尝试过其他冰雪运动。

“燃烧的雪花”实践队相约北京测试活动

“燃烧的雪花”队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一场世界规模的最大冬季综合性运动会,还是我国推广冰雪运动,促成“3亿人上冰雪”,促进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宝贵机会。高校学生作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主要来源、互联网舆论阵地的重要力量,如果不了解冬奥会,从短期看,有碍于喜迎冬奥氛围的营造;从长期看,不利于冬季运动项目在我国的普及推广。

助力冬奥宣传被确定为“燃烧的雪花”队进一步调研和社会实践的着力点。为了避免生硬的知识讲解等浅层次的宣传方式,他们决定采用讲述体验和故事的方法,打造“沉浸式宣传”。

他们采访了北京冬奥会场馆运行团队、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多位场馆经理,挖掘这些“冬奥人”的冰雪故事;与校园冰雪运动社团成员开展交流,了解他们进行冰雪运动文化宣传推广的经验。实践队成员郭颖是冬奥赛区之一的张家口人,她多次深入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张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学,向校长、冰雪班教练和学生请教,学习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的经验。

“燃烧的雪花”队多位成员还是2021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延庆赛区测试活动的志愿者,亲身体验了“青春服务冰雪”的激情和荣耀。他们将许多感人的故事加以整理,将自己在测试活动服务的点滴记录剪辑成Vlog,在青年人熟悉的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受到广泛关注。

他们还广泛查找资料,从各类与大型活动相关的校园活动中寻找开展校园冬奥主题活动的灵感,提出“以活动促宣传”的思路。他们最终形成了6000多字的调研报告交给校团委,其中有不少好建议,比如“紧密结合冬奥知识普及与冰雪项目体验,以‘沉浸式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文化为抓手,辅以冬奥周边纪念品为奖励,更好地调动同学们参与冬奥主题活动的积极性”等。

校团委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先后开展了“冬奥初心”主题征文比赛、“青力冬奥”知识竞赛、“云庆百日,冬奥启航”线上迎冬奥活动、“冰争雪竞,盛世邀约”冬奥竞赛项目大PK等冬奥系列主题活动,既有增强对北京冬奥会认识的知识竞赛,也有“你的冰雪情缘我来听”的征文活动,还有营造冬奥氛围的迎接冬奥倒计时100天的线上庆典,更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冰球、冰壶等冰雪运动的外场项目。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其他高校推广冬奥文化。

目前,“燃烧的雪花”队成员已全部被录用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他们即将践行“再赴冰雪之约”的承诺,以“青年服务国家”的担当,在北京冬奥会上展示青春的力量。

猜你喜欢

航发冬奥冰雪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