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点及面 “文”“字”兼得

2022-02-24陈翼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丁香小节贝多芬

陈翼阳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重点已经基本由识字朗读转向句段篇的理解,开启深度思维的语文课堂。但是,此时的错别字层出不穷,课堂时间短短40分钟紧之又紧,文本理解已经是慌乱不迭,哪里还能匀出时间专门教“字”呢?

笔者思考,何不将识字与文本理解相结合,在与文本主旨关联的“字”上做文章,转换成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体会人物品质的着力点,引发深入思考的兴奋点,想象美好画面的触发点,由此“字”与“文”可兼得。

细嚼“字”的偏旁,体会人物品质

人物品质,孩子们在反复诵读文本后都能得出,不难,那么语文课就更应着力于教孩子们忽略的内容。

统编版六上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体会李大钊的形象是课堂的重点,他在被捕时和被捕后表现出的大义凛然,沉着冷静,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忠诚,让每一个读者为止动容。笔者发现课后生字表竟有6个表示“动作”的字,恰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动作”与“言行”岂不是可以画“≈”!

笔者抽取“瞪”,“瞅”随文识字,体会人物品质,课堂教学如下:

分角色朗读9-10小节

师:文中的李星华是怎么问的?

生:瞪着眼睛

师:看“瞪”这个字,“目”字旁,是眼底里掩饰不住的惊恐与害怕,右边的“豆”,眼睛瞪大了如黄豆一般,揣摩李星华这一刻是怎样的心理?

生:害怕,震惊,错愕,恐惧。

师:是的,女儿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又是“目”字旁,谁来说一说,演一演。

生:从眼底、心底透露出当时的恐惧。

师:女儿还小,从一个“瞪”一个“瞅”,我们读到了此时情况的危险至极,恶势力的残忍,文中还有一处“瞅了瞅”,这次是李大钊,找出来。

生:第23小节,“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一个细微的眼神,我读到了父亲内心沉着冷静,可是又有千言万语难以诉说。

师:李大钊想说什么?

生:对儿女的牵挂,对妻子的不舍,对革命事业至死无悔的信念。

师小结:孩子们,写文章就像拍电影,特写镜头放大细节,抓住眼神,我们更能感受到李大钊大无畏的品质,带着感受读好这两句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着力于两个生字的偏旁“目”上细嚼,引导学生抓住“目”字旁感受人物的眼神,穿透人物的内心,人物品质立刻浮出水面,文本理解从小处挖掘,语文要素随之落地,更是落实了“字”的教学。

拆解“字”的部件,引发深入思考

字理字源告诉我们,中国字由画开始,逐渐演变成复杂的各个部件,最后缩减为简要的笔画。语文课堂教学可否反向推之?拆解“字”,还原其各个部分,引发孩子们的深入思考?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

统编版六上《月光曲》,课后习题“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且看笔者初探:

分角色朗讀哥哥与妹妹的对话

师:妹妹的小小心愿就是能听贝多芬弹奏一曲,贝多芬会为她弹奏吗,为什么?

生:会!因为从对话中我读到了妹妹的懂事善良,我很心疼她,贝多芬也一定会被她打动,弹琴给她听。

师:是的,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这是一个“盲”姑娘,和老师写写这个字,上半部分是“亡”,下半部分是“目”,(指板书)“失去了”“眼睛”的姑娘,此时,你有更深的思考吗?

生:她没有了眼睛,却对音乐无比热爱,如果是我,我会满足她的愿望,多弹奏几首给她听;小姑娘太可怜了,看不见这个美好的世界,我愿意用我的琴声为她创造一个世界;贝多芬对盲姑娘充满了同情与关爱,已经融入了他的钢琴曲中,谱写出了流传百世的音乐《月光曲》……

教师拆解“盲”的部件,带领孩子们书写,孩子们从“盲”字中一下子就有了对姑娘“失去了眼睛”的同理心,引发深入思考,代入角色,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既而对文本理解有了更深的感受,可谓是由一个字牵动了孩子们深入思考的神经,解决课后习题倒成了顺带的事儿!

追溯“字”的源理,想象美好画面

汉字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符号,它是一个系统,汉字具有因意构形,因形表意的特点,它展现了人们在造字之初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感受。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画,师生共同追溯“字”的源理,引导学生想象美好画面,助力文本理解,探索属于“字”背后的独特美学:

统编版六上《丁香结》课后习题: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说说作者如何从姿态,香味,形状,颜色方面写丁香的?

自读第1小节

师:“缀”,小篆“”,用丝线将两块以上的布帛缝在一起,看这个字的左半部分,像什么?

生:不正像一朵一朵雪白的丁香嘛!

师:没错,丁香是什么样的?

生:小小的,密密麻麻;茂盛,满枝头都是;

师:如果换成“挂满”好不好?

生:不好,“挂”缺了点“缀”字带来的形象和可爱。

师:说得好,看书上的插图,枝条是丝线,所以“缀”是绞丝旁,雪白的丁香花就如“缀”右半部分的四个“又”,重重叠叠,层层交织。

生:我仿佛看到了这充满生命力的丁香。

师:带着你的想象,将词送入句中,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

自读第2小节,哪个词让你觉得新鲜?

生:我只读过“优雅”,“幽雅的甜香”是什么意思呢,很新鲜。

师:“幽,隐蔽也,微弱深沉也”,古诗中常有。“幽”字中间有个“山”,山中多半是“清幽”。再看看“雅”这个字,古代指“楚鸟”,“雅人爱鸟”,笼中之鸟为“小雅”,所以采用“隹”作边旁,《雅诗》的风格就是庄重而舒缓,现在可以自己试着理解“幽雅”了吗?

生:我知道了,丁香在僻静的三角地处,散发出微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幽高尚,不粗俗的感觉;

师:这“幽雅”之香已经飘进了我们的教室,边读边想象美好迷人的画面。

备课时,因对“幽”“雅”生字的关注,笔者找寻探索字的源理,适切链接文本理解,将汉字浸润于语境之中,孩子们身临其境,人在画中,丁香近在眼前,自然想象,体会到了“字”带来的美好,在课的开始就奠定了基调,情景交融,全是“幽雅”两字的功劳!

统编教材给学生营造了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在这种教学背景下,高年级也不能放松对“字”的教学,“文”依托“字”的堆叠,“字”助力“文”的理解,相辅相成,增加汉字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字一世界,“字”里有人物,有思考,有画面,“识好字,学好文”是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丁香小节贝多芬
The Meaningful Flowers
快把我哥带走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节节草的秘密
白丁香紫丁香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
极速快递
丁香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