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及管理路径探索
2022-02-24雷亮
雷亮
摘 要:茶文化是我国的特有文化,在国家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因茶叶种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复杂性和困难度十分明显,所以需要积极作出改变,将传统的种植手段加以更改,融入创新元素,确保茶园向着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前进。文章重点分析了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探讨了相应的管理路径,旨在为茶叶的标准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管理路径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12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TS272 文献标志码:A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茶叶的适种范围十分广泛,历经多年的发展及建设,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已经占据到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茶叶生产及出口的大国[1]。近些年,茶叶成为山区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属于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高效产业,众多茶区积极拓展种植面积,确保茶叶产业在国家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据相关调查研究分析,目前茶叶产品已经供过于求,还需正视发展方式的合理转变,稳步强化产品的基本质量。
1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概念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人雅士的一大爱好,随着现代化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茶叶已经成为群众重要的饮品,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茶叶种植环节,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种植者要在茶叶种植的过程中依照相关标准进行种植,即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指基地环境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现行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农业生产基地。标准化基地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生产环节实践农业标准的主要手段,也是从源头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按照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从放心、无公害、绿色及有机等优质农产品生产抓起,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逐步实现全部农业生产的基地化、基地的标准化。通过茶叶标准化的建立,以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叶种植的发展。
2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的意义
在我国人民经济收入明显提升的今天,人们开始积极地关注茶叶的基本质量,茶叶种植逐步地迈向标准化,这对于茶叶种植阶段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有深刻影响。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其展示出的优势显而易见。
首先,强化了茶叶种植质量及茶叶市场竞争力。在出口贸易中,茶叶产品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强化茶叶种植的质量是关键。茶叶种植是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基础环节,只有在实现标准化种植的过程中才可以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国际竞争水平,确保茶叶产业在市场中凸显出自身的有利位置。落实好茶叶标准化种植,提高茶叶的基本质量,让茶叶市场竞争水平迈上新台阶,迎接诸多的新机遇。
其次,提升茶农的素质水平并推进茶产业发展。国家的茶叶种植区集中于生态环境相对理想的南方丘陵山区,在茶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因为种植区域地理条件限制性较大,所以交通问题备受关注,经济发展明显滞后。通过合理建设相应的基地,可以运用科学化措施完成对茶叶的有效保护,以免茶叶种植环境受到干扰,还能规避茶叶种植阶段受到破坏,提升茶叶种植率,推动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2014—2017年我国茶叶销量柱形图,如图1所示。
3 茶叶标准化基地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难题
茶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发展良好,前景广阔,相关人员为了经济效益,纷纷开始进行茶叶的种植。但茶叶种植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种植者由于缺乏相关种植技术,严重影响了茶叶种植行业的发展,需要建设标准化的基地来解决茶叶种植方面的难题。在现阶段的产业种植环节,由于一些问题的制约,茶叶种植存在一些隐患,不利于标准化产业建立和管理。
3.1 单位面积产量低
我国茶叶种植方面一直存在单位面积产量低的问题,我国虽然是茶叶大国,种植茶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但是该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根据相关研究,目前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占据世界总面积的1/2,但是产量却只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1/4,其中的差距可见一斑。就拿印度来说,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大约50万hm2,而我国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万hm2,是印度的2倍。但在茶叶生产量方面,却和印度相差不多。这些数据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国茶叶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與其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仅严重影响了茶叶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对茶叶种植标准化基地的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
3.2 种植技术落后
在我国茶叶种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单位面积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种植技术落后。由于市场的庞大需求,导致众多中小型企业开始从事茶叶种植,甚至个人也开始承包山地,从事茶叶的种植。但是茶叶种植需要一定的技术,这些不经调查就盲目进行茶叶种植的人员和企业缺乏相关种植技术。虽然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位居世界首位,但是总体产量却有所欠缺,就拿贵州省来举例,很多茶园管理粗放,茶农种植茶树后基本不锄草、不灌水、不施有机肥,“靠天吃饭”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多数茶农只注重种和采而忽视后期管理,一些茶农未能严格按照采摘标准采摘茶青,导致茶青长短不一,加工的成品茶外形不好,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价格。多数茶农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3.3 农药残留现象严重
在我国茶叶种植过程中,部分种植者由于缺乏茶叶种植经验,种植过程中忽视了对茶叶的防虫处理和除草,茶叶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对茶叶造成很大的影响。部分种植者为了驱虫除草,就会使用农药,导致农药在茶叶上残留,严重影响了茶叶的经济价值。在目前茶叶农药标准记录中,允许残留的农药已经多达350种,但是依旧有不少农药在标准之外,相关人员一旦利用超标准的农药进行茶叶治理,就会严重影响口感甚至是危害相关人员的生命健康。此外,茶叶作为一种饮品,相关人员需要借助热水才能冲泡茶叶,一旦茶叶喷洒过农药,农药残留经过热水浸泡就会融入茶水,在严重影响茶叶口感的同时对人体也有危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的经济价值。
3.4 制度不规范,企业规模较小
在现代茶叶种植环节中,由于相关部门对茶叶的种植没有限制,导致从事茶叶种植的人员和企业较为混乱,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
首先,相关茶叶种植市场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生产过程中对规范性制度及标准的培训、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标准操作,导致了现阶段茶叶种植技术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茶叶种植行业的发展。
其次,相关种植者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茶叶的质量关系到茶叶的价格,也缺乏相关茶叶种植的技术,导致茶叶生产质量难以达到相关标准,不利于茶叶种植行业的发展。
再次,缺乏龙头产业的带动,市场上各种茶叶品牌多而不精,各种小型茶叶企业控制着茶叶种植行业,导致茶叶难以形成统一的种植标准,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而在销售环节,由于大多数茶叶仍以散茶批发为主,价格、市场仍受制于人,品牌力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4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及管理路径
4.1 遵循安全高效的原则
茶叶标准化种植是必然趋势,对于推动国家茶叶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该高度重视茶叶标准化种植阶段相关基地的建设,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发挥基地作用,保障茶叶产业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开展好茶叶科技推广队伍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及参观,大力聘请专家们授课和指导,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优质团队。关注新型农民培训和乡土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通过多个层次、多种形式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借助田间指导和现场示范等不同的手段,使技术有效融入到茶叶标准化种植中。
4.2 推广多元化防治技术
依照“绿色植保理念”推广多元化防治技术,可以更好地规避茶叶受病虫害影响,还能减少农药的基本使用量,确保茶园生态平衡得以维护。农业防治技术的关键是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有效防治病虫害,在具体实践中还可进一步推行茶—林间种模式。生物防治技术就是运用保护天敌的方式,在茶园中释放足够的捕食螨,达到以螨治螨的效果,适当推广生物农药,确保茶园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在物理防治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安装黑光灯等捕杀各种害虫,运用黄色与蓝色粘虫板诱杀害虫。在实际用药的时候,遵循着安全、高效、可靠的原则,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同时起到良好的防虫与治虫效果。在基地建设阶段,还应该高度重视精准施药技术的有力推广,这对于科学的治虫和防虫等有较大的帮助。
4.3 合理构建企业订单基地
为了更好地达到效益目标,应该将茶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当作重要的桥梁,确保基地茶农和龍头企业适当地连接起来,达到理想化的发展成果[3]。合作社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基地中可以完成统一修剪、统一病虫害防治及统一采摘目标,在实际运营时,对茶叶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保护。
合作社属于公司及基地的重要纽带,承担着农户和龙头企业中的信息联结角色,通过发挥自身的作用,打造出理想化产业格局,让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和基地密切配合。逐步优化合作社的工作模式,适当增加数量,保证质量符合基本需求。
4.4 稳步提升病虫害测报力度
结合“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项目的实际规划加以分析,依照相关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构建病虫害预警点,由此更好地防范病虫害威胁,准确地反馈茶园病虫害的实际规律,指导对病虫害统防统治。在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阶段,依据乡镇茶业合作社的支撑作用,建立病虫害统防专业队,购置机动喷雾器,联合机防作业小组的力量,实现科学的分片作业,落实好对茶叶生产基地中的统一防治。
4.5 扎实推进茶园机械管理
在茶叶产业发展进程中,想要实现标准化种植目的,就应该关注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合理转变,稳步推广茶园机采、机剪的整体进程,合理地控制采摘以及修剪成本,确保茶叶品质得以保障,适当抑制病虫害的蔓延。提升机采茶园肥培管理,让机采和机剪能够有效地结合[4]。在新时代背景下,还需要高度重视机手的岗位培训,标准化技术应该严格依照DB52/T 559—2006加以执行。为更好地实现标准化种植目的,茶叶产业企业应作出创新,推广茶园修剪机,有效使用采茶机,实施机械化管理。
4.6 践行组织领导及目标责任
各级党委及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对茶叶产业的有序领导,采取适宜的方针和政策,推动茶叶产业实现标准化种植目的,财政、审计和农业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需要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投入到扶植茶叶产业的行动中。落实好相应的资金管理、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按照规划的年度任务稳步推动茶叶产业整体进程,将各个区域的茶叶产业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目标。
4.7 整合资金并加大扶持力度
针对优势区域的实际情况,应将基地的建设当作重点加以推进,明确龙头企业的实际带动作用,结合资金以及政策的支持,让相应地基地建设成果符合预期。农业、林业以及扶贫等多方面的资金均能共同使用,展示出更加理想的整体效益,因此在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过程中,可以大力优化基础设施,培训和指导茶农。加深机械化程度,高度重视修剪机、采茶机等,并纳入至农机补助范畴[5]。
4.8 优化投入机制并强化宣传
应充分显现政府引导作用,建立起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以及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力度,调动民间资本力量,有效支持茶叶产业。茶叶加工和经营企业备受关注,应充分地释放自身优势,积极地争取金融方面的支持,提高信贷的扶持力度。
此外,也可以借助于多元化媒介,如电视、网络等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倡导多方共同参与,树立茶叶标准化的种植基地标牌。
5 结束语
在茶叶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标准化种植是一项阶段性的任务目标,相关基地的建设需要遵循着标准化种植原则,稳步整合多元化资源,让基地的建设及管理更加到位,实现增收、增产的目的。文章重点概述了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思路和管理路径,了解了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旨在为茶叶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毛润锦,陈含韬,谢凯,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边远山区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基于马边茶产业的实证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21(7):11-14.
[2]彭六妍,陈国华,彭可欣,等.数字经济时代衡阳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其实施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1(10):36-39.
[3]李珊,王静.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茶叶主产区茶农为例[J].南方农机,2021,52(9):105-107.
[4]王玉源,刘珈妮,赖嘉途,等.茶叶产业助力广东山区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以华南农业大学茶产业帮扶为例[J].广东茶业,2021(2):34-36.
[5]赵亚男,潘伟光.茶农扩大种植规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三个县市茶农的调研数据[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