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你应该知道的知识
2022-02-24
2010~2020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增长,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关于梅毒你知道多少呢?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苍白螺旋体又称梅毒螺旋体,是一种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在室温下运动活泼。人是它的唯一宿主,离开人体后不易生存,干燥环境1~2小时即死亡,41摄氏度可存活2小时;耐低温,78摄氏度可存活数年。一般的消毒剂很容易将它杀死。
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潛伏期一般为2~4周。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
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再发生。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内脏、心血管、神经系统。
三期梅毒1/3的未经治疗的显性TP感染发生三期梅毒。其中15%为良性晚期梅毒,15%~20%为严重的晚期梅毒。
隐性梅毒后天感染TP后未形成显性梅毒而呈无症状表现,或显性梅毒经一定的活动期后症状暂时消退。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称为隐性(潜伏)梅毒。
先天梅毒早期先天梅毒(2年之内)表现基本与成人二期梅毒相同;晚期先天梅毒(大于2年)与后天晚期梅毒一样,除可出现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外,还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致畸,留下标记性损害,如桑椹齿、马鞍鼻、马刀胫、角膜瘢痕和耳聋等。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4年以上性接触的传染性十分微弱。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一般认为孕妇梅毒病期越早,对胎儿感染的机会越大。孕妇即使患有无症状的隐性梅毒,也具有传染性。
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1.病史。有不安全的性接触史;孕产妇梅毒感染史;输注血液史。
2.临床表现。有各期梅毒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如为隐性梅毒,则无明显临床表现。应注意自感染到发病的时间,患者皮肤黏膜、骨骼、眼、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表现,必要时与其他各专科配合检查。
3.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很多,所用抗原有非螺旋体抗原(心磷脂抗原)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两类。前者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等,可做定量试验,用于判断疗效、判断病情活动程度;后者有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等,特异性强,用于TP感染的确证。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感染梅毒后,首先出现IgM抗体,随着疾病发展,IgG抗体随后才出现并慢慢上升。经有效治疗后IgM抗体消失,IgG抗体则持续存在。TP-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如果婴儿TP-IgM阳性则表示婴儿已被感染,因此,TP-IgM抗体检测对诊断婴儿的胎传梅毒意义很大。
早诊断,早治疗,疗程规则,剂量足够。治疗后定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随访。传染源和性伴接受诊断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禁止性交。早期梅毒经彻底治疗可临床痊愈,消除传染性。晚期梅毒治疗可消除组织内炎症,但已破坏的组织难以修复。青霉素,如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为不同分期梅毒的首选药物。梅毒治疗后第一年内应每3月复查血清一次,以后每6个月一次,共3年。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应随访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