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人要当心“错失恐惧症”来扰

2022-02-24董芳

家庭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错失恐惧症小丽

董芳

抗疫成为新常态后,小丽因抗疫的需要待在家里,捧着iPad,窝在床上打游戏。但这份悠闲自在很快变成了哀怨。手机不断闪烁来自社交网站的信息提示.忠实地反馈着好友们的最新动向。看着朋友们绚丽多彩的生活.小丽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與朋友们疏远了……

小丽开始纠结起来。这份纠结渐渐地开始让她烦躁不安、患得患失……原本平静的时光也变成了一团乱麻。小丽的这种状况.便是典型的“错失恐惧症”。

生活中,很多人每过5分钟就拿起手机,刷微信朋友圈、微博;自己发了条“状态”后,焦急等待他人的点赞、评论;看到别人精彩的社交生活,顿时觉得自己的“独处时光”无聊孤单;把网络上的“爆文”统统看一遍,生怕朋友聊起时自己一无所知……如果你也有这些表现,那就要警惕是否患了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也叫“局外人困境”,是指人们因为担心错过某些精彩内容而感到焦虑、烦躁和沮丧,从而不断刷新社交网站中的消息,或怀疑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而做出错误决定,所产生的一系列忐忑不安的身心状态。某媒体在新浪微博进行的微调查显示,有15.2%的人认为自己患有严重的错失恐惧症,不会拒绝牌局、饭局、K歌等各种邀约;有32.6%的人会频繁刷新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以免错过各种最新的话题;还有过半的人严重依赖手机,忘带或没电时都会心烦意乱,担心错过重要的联络。

人类是群居动物,被社会接纳是一种生存的本能。40年前,“社交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远距离交流并不能很好实现。我们可能有几个朋友,但他们在做什么事情,我们也不知道,因此也就不会感到害怕。现在,社交媒体主导着我们的生活,每个人的精彩集锦都在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我们总是假设别人的生活比自己的更充实、更精彩。而自己变成了“局外人”。

1.信息过载。由于先进的技术,我们不断承受着大量的信息。但这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太多了。所有的这些信息都在迫使我们做出反应,让我们筋疲力尽。

2.压倒性。你像个旁观者,看着所有的事情都在你身边发生,而你却无法参与。这就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微不足道。

3.恐惧。好像错过了这一件事,你将会永远被排斥一样。因此,你会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因为错过而为你的生存感到恐惧。

4.自我仇恨。我们担心如果不参加所有的社交活动,就会被认为无趣、无聊、平庸。我们本能地会关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并利用这些信息来“欺负”自己,使自己感到焦虑和沮丧。

5.攀比。我们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以确定我们在成功尺度上的位置。每个人都喜欢成功和进步,这是天性,但是攀比心态只会导致自我憎恨,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以此来威胁自己。

实际上,独处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像学习社交一样学会独处,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对手机说再见。

1.学习专注。学习古人孤星赏月式的独处方式并不现实,反而会加重焦虑感。我们可以用忙碌的方式来替代,但前提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比如专心地看本书,或者跳舞、画画,把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等。但千万不要用游戏、电视来消耗独处的时间。

2.练习独处。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和大家在一起,刚开始一个人独处时,可能会觉得不舒服。此时你就要探测自己的感觉,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一直盼望电话铃响,你是否担心自己和某人的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找点事做,比如整理衣柜、书柜,喝杯茶,以克服独处时的恐惧。

3.每天想三件好事。国外很多理论认为,每天至少应该给自己30分钟的独处时间,实际上,哪怕几分钟就行。此外,每天睡觉前想3件让你值得感恩的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审视和积极暗示。

猜你喜欢

错失恐惧症小丽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错失《哪吒》衍生品生意,《姜子牙》还有翻盘机会吗?
小误会错失大商机
滨海湾十年首遇雨战 法拉利遗憾错失夜赛之冠 2017年新加坡大奖赛报道
我有开学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