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浮模式,乡村人才振兴的广东方案

2022-02-24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2年2期
关键词:云浮村镇学分

刘增辉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 这个在唐朝受到厚待的岭南水果,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网络营销手段被送到了千家万户。在 2021 年广东“520荔枝节”上,活跃于荔枝园中的“农产品网络直播师”尤受大众关注。这是广东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之一。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由此,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全国高校及高校继续教育面前的新课题。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初,广东开放大学就与云浮市委、市政府开展校地合作,依托云浮开放大学共建了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饮得乡村振兴教育改革的“头啖汤”,开始了乡村振兴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云浮乡村振兴学院的设立是一个大动作,而背后支撑这个大动作的,是广东开放大学的三大优势。一是深厚的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4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信息化教学经验,培养了5000多名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任教师。二是抢抓转型发展契机。全省开放大学体系整体转型发展,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面向农村,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是职业教育专业优势。广东开放大学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学校利用职业教育专业优势,通过“互联网+涉农专业”和“传统专业适农改造”,迅速打造了一批服务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涉农、适农专业,如农村电商、无人机植保等专业,有效满足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

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深入乡村一线,扎根村镇基层办开放大学,强化涉农专业支撑,创新“三农”教学模式,解决了乡村振兴本土化人才培养等关键难题,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

“云浮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其一,提升乡村振兴教育适应性——“两历提升、技能立身”。两历提升是指在学历层次提升的同时,学员的工作能力也要提升。由于实践技能型课程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转换成所对应的不同学历层次的课程学分,所以学员的工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学历层次的同步提高。技能立身强调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以“三農”职业技能习得为主,确保在生产实践中“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其二,创新教学组织体系——“村镇课堂、岗位成才”。村镇课堂是指破除目前城乡办学分离的隔阂,将开放大学办学网络延伸至广袤的村镇,在村镇开办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在村里设置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点,形成延伸到村镇的省、市、县、镇、村五级办学网络体系,方便村民在田间地头、村镇岗位和家门口学习。岗位成才借鉴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以村镇所在工作岗位为技能实践平台,教授、博士送课下乡强化基础理论学习, 由学校聘任的村镇干部、致富能手、能工巧匠负责实践技能型课程教学,50%以上的课程学习在村镇岗位上实施,边工作、边学习、边成长,以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本土人才。

其三,探索成才路径通道——“学分转换、终身职教”。学分转换是指充分考虑学员在职在岗学习成才的需求,通过学习成果的认定、累积与转换, 将实践技能型课程学分转换成学历教育的课程学分,建构了新型职业农民成才的“立交桥”。终身职教是指按照学习型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三农”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需求,逐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技能习得和技能提升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云浮模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在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大专层次专业学习的农村籍学生由160多人增加到1700多人。其中,各村镇分院(教学点)接收了400多名村“两委” 干部、镇上公务人员等参加专业学习。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规模达 20000 多人次。比如,新兴县天堂镇“粤菜师傅”培训,培训了乡村厨师1000多人;龙湾镇的南药种植等培训,开展就业培训了贫困劳动力300多人次,帮助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加快了上岗就业和脱贫致富步伐。“云浮模式”已成为村镇党政的好帮手,村镇干部学习的好平台,培育村镇人才的好

载体。

2021年4月2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导的广东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现场会在云浮市召开,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以“印象深刻,做得很好,值得推广”对“云浮模式”予以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云浮村镇学分
风 寄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父亲节忆父
示 己
云浮乡村振兴之路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