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聚焦

2022-02-24

在线学习 2022年2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院校培训

推动“双减”进一步发挥实效

《人民日报》刊载吕晓勋文章

落实“双减”政策,其中一道必答题就是,校外负担减了,校内教育服务如何做实做强?减负不能减校内教育服务质量,只有让校内教育服务“质效双增”,才能更好减负。以减少学生作业负担为例,各地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有的通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教师试做机制等方式,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有的制定分学科的作业设计指南,组织作业设计大赛、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通过更加精细化的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方能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以结果导向来看,“双减”不仅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更有助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撑起一片天。眼下,从培训班、作业堆里解放出来的孩子们,有机会去体验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参加更多意趣盎然的课外实践。很多学校顺应“双减”后学生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变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爱好,让更多孩子在减负担的同时增长知识、兴趣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持续做好“增”的文章,才能不断提高“减”的效果。

落实“双减”,教育初心向未来

《南方日报》刊载孙文静文章

继“双减”半年攻坚,新高考正式实施,本科高校、公办高职全覆盖后,广东教育进发2022再起航——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基准收费标准为20元/课时·人次,高中参照执行。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双减”,本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加减法”。就校外减负而言,广东检查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逾1.57万家(次),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5%;就校内治理而言,广东推动课堂40分钟提质增效,不断优化考试频次、强化作业管理。校外“吃得少”,校内“吃得饱”“吃得好”,孩子们学习的“胃口”才能好。

教育是点燃一把火。“双减”过后,孩子们在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和谁玩?从教育内容看,广州推行“5+2”模式确保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梅州积极链接客家特色资源……从教育主体看,家校社各方共同参与“大合唱”,比如广州积极改进家访方式、搭建家庭教育媒体平台……学习多元内容、沐浴多方关爱,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

落实“双减”要用好评价指挥棒

《中国教育报》刊载张陆慧文章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试背景下的评价聚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视角,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课程评价应致力于素养型评价指标的建构。素养型评价与素养型课程目标相呼应,应力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素养型评价为支点,必然会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以素养型评价为背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倡导差异化评价操作体系。其中的差异化一方面表现为兼顾学生发展层次的差异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评价指标的差异化。差异化评价能够真正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轻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压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获得感,生成学习成就感。

从评价的使用机制视角来看,把评价过程嵌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同步开展,有助于形成持续性的评价指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嵌入式评价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迅速了解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如何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真正减少学生的学习困惑,明确呈现学习路径。

校外培训还须继续规范

《经济日报》刊载李丹文章

针对偷偷转向地下的违规学科培训,有专家认为,需要进行需求侧治理。但需求侧治理不是让学生签订“承诺书”这么简单,更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是偷偷摸摸的事”的认知,而应疏导学生和家长的培训需求,让他们主动不去选择违规培训。好在通过“双减”政策一学期的落地,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到给孩子创造宽松良好成长环境的重

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非学科类培训需求量增大,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借寒假之机肆意涨价、过度营销、制造社会焦虑的做法。这既背离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又危害行业自身健康发展。

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要把假期当学期,应给予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校外培训机构也应紧紧抓住这一需求,开拓更丰富、更有创造力的素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培养兴趣、传承文化、劳动实践中获得终身受益的综合素养、强壮体魄和健康人格。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 开启“依法带娃”时代

《中国青年报》刊载刘婷婷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法律。从内容来看,该法提到的对家长批评教育、劝诫制止、予以训诫等措施,也是“纠偏”意义大于“惩罚”意义。立法者考虑到的是,家庭教育具有私密性和个性化,目的是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更加温和、更贴近实际的法律,也更容易被接受和执行。

跳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以观之,这也是中国教育立法的关键一招。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如果说,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主要是明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主体的责任,解决的主要是学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要是明确政府、社会等层面的责任,解决的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则将视角调至“微观”领域,定位家庭这个细胞单元,聚焦父母等监护人的职责,解决的则是家庭教育这个“新问题”。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有助于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格局,激活各个主体、各个层面功能,打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让职业教育成为助推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

《光明日报》刊载李名梁文章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大量合格和卓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助推共同富裕。技能型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经济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数量体现在职业院校的数量以及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质量则体现在职业院校的设备供给、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技术精细水平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可为职业院校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动力。数量与质量共同建设,将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成合格和卓越的技能型人才,进而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有助于国家技术瓶颈的突破,卡脖子等重大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院校培训
教师培训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