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 共塑未来
2022-02-24薛佳怡
薛佳怡
技术赋能教育,教育赋值科技,科技与教育共塑未来,这将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新命题。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 双向赋能 人工智能
近日,为回顾与总结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落实“十四五”时期协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纪念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三十周年暨教育信息化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杨志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副会长丁新、曾德华、李晓明、钟晓流、黄荣怀,协会各分支机构负责人,相关院校、组织和企业代表及国际同行共计4000多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大会。
忆:卅载促进教育信息化
1991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诞生。30年来,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协会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征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杨志坚所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30年的发展基本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教育教学等改革发展趋势和需要,在促进技术和教育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2020年11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中央电教馆全面脱钩,这意味着在行政化体制中运行了近30年后,协会开始踏上自主办会,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规律运行的新征程。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协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此,杨志坚提出了五点意见。
第一,面向社会、行业、企业、院校开放办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服务求生存、求发展,走出一条过去没有走过的社会化、市场化之路。
第二,立足长远,建章立制。把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充分落实到协会的章程和制度文件中,在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框架中进一步明确协会的性质、宗旨、定位等,保障协会未来能够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第三,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协会的运行机制改革。成立协会党组织,明确党对协会的全面引导和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加强对协会组织体系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的监督。
第四,加强协会总部建设,设立相应职能部门。创新性建设一批体现办学宗旨、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专门委员会。
第五,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趋势和新要求,制订相关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战略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形成目标体系,并以目标为导向,协同努力,构建新格局,形成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议: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走向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从教育与科技的历史交汇点入手,提出了未来值得讨论的六项议题:
一是教育技术市场的增加与政府教育供给的乏力。从国际视野看,总体来说教育市场规模巨大,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是,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仍然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2012年以来,尽管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以上,但是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投资仍然需要格外关注,尤其是结构性不均衡问题。
二是对人工智能即时作用的高估和长期效应的低估。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主要得力于算力、算法和特定应用场景的共同作用,其中的核心是数字化。目前虽然教育数据很多,但真正有质量的数据还是很少,机器智能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是新的人才规格及类型需求与培养体系的严重滞后。未来的新教育生态主要体现为个性化、情境化和数据驱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强了机器的学习能力,赋予了其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巨大潜力。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能适应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诉求。
四是学校系统中的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均衡发展。目前,学校教育多是规模化教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诉求。课外辅导的信息化增强了适应性学习与规模化效应,但是仍然不能代替智慧校园环境下的规模化教育與个性化培养。
五是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现实差距及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不仅关系到教育均衡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教育现代化整体进程。在科技变革加速的时代,我们既要警惕新技术可能引发的城乡教育不均衡持续扩大,也要发掘其可能带来的技术机遇。
六是科技革命的加速与教育变革内生动力的不足。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快速转型,致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创新变革,倒逼着教育发生变革。这也成为未来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
难题。
基于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上述分析,黄荣怀提出了“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的命题以及科技融入教育的四个维度。他认为,“科技赋能教育,教育赋值科技,科技与教育共塑未来”将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新命题。“可以用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社会转型、科技赋能、教育变革、变革有序组成四维空间来回答相应的问题。”第一维度,人工智能驱动科技进步,互联网驱动社会结构改变,国际竞争及文化冲突加剧社会转型。第二维度,人工智能赋能学生成长、助力教师发展,智能技术升级学习环境。第三维度,教育变革推动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不断出现,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群体间与区域间的教育均衡发展。第四维度,强调变革必须有一定的秩序,如科教融合视野中的科技伦理、教育领域中的可信人工智能和面向智慧社会的教育治理等,这些需要由政府管理。
技术变革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共识。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直面新命题,开拓新思路,做出新探索,也是教育人的使命。时不我待,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