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饭

2022-02-24罗毓琦

大学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两条路早饭教程

罗毓琦

我是大学里最普通的那批人,按部就班地学习,不“卷”竞赛、不“卷”科研,文体活动也兴趣不大。

大三,周围人都在讨论是要考公、考研,还是保研、留学的时候,我才想着研究生是肯定要读的,考虑到我家的经济条件,留学不太现实,面前只有两条路:考研或保研。我立即上校网查了一下自己的绩点排名,对比往年的专业保研率,我堪堪吊在保研邊缘。那按照保研率乘出来、有个零点几的保研名额,到底是进一位呢,还是抹零呢?运气好,保研名额不变或增多,我就能以吊车尾的成绩逃脱考研,运气不好,今年保研名额变少了,我就得加入考研大军。作为保研边缘人的我,两条路都要走,两条路都不能放手。

我在网页上搜索考研和保研信息,一个页面10条信息里有8条是考研机构的广告,进网站要先填写信息才能获得资讯,填完了又告诉你要关注XX公众号才行,关注公众号后以为结束了,公众号界面“叮”蹦出来一个新消息提醒:转发本推送到朋友圈,集满多少赞即可获得考研信息大礼包!得,社恐的我就此打住。

保研的结果在9月份才能出来,我决定这期间先从考研、保研的交集区域,也就是专业课和英语开始准备起。暑假,我从网上下单了几部传播学大部头:《传播学教程》《网络传播概论》《社会研究方法》……林林总总十几本。看着缩水严重的支付宝余额,我痛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书背到滚瓜烂熟。

第一遍看《传播学教程》的时候,我规定自己一天看两章,极为认真地看一遍、背一遍、再复述一遍。我拿红、蓝、黑三色笔画重点,感觉画完书都重了不少,我甚至还都做了思维导图。看完这本,我接着再看《网络传播概论》,看的时候还觉得“嗯,这个我学过了”“那个我有点印象,可以这么解释”,还挺为自己的“融会贯通”沾沾自喜的。

崩溃来自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当我第二次打开被我画满条条框框的《传播学教程》时,我已经做好准备来展示我优秀的记忆力和辛勤努力的成果了。对照着思维导图,“塔尔德……塔尔德是谁来着?我想一下……”“帕克,好耳熟啊,好像是芝加哥学派的?有哪些理论……”我想不起来!大纲上的一个个理论、名字我都看着眼熟,但我却完全无法把它们对上号。我强忍崩溃的心理,再翻,再背,结果却是“打开马冬梅,合上孙红雷”。

我陷入了彻底的迷茫。我开始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不想看书,却也不想出去玩,只是每天坐在书桌前对着书本和电脑发呆。周围陆续传来同学拿到各个名校的夏令营Offer的消息,考研的同学也早已复习了大半,而我目前的进度,老师不会要我,考研更不可能考上。

我开始质问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为什么总是妄想能保研?你现在明明进度都迟了,为什么还在这里发呆?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就你不可以?叔叔婶婶一直夸你成绩好,结果你连研究生都考不上,你来年怎么面对他们?父母一直以你为骄傲,盼着你考上研究生,为什么你还不努力?我的焦虑甚至已经达到了:只要一笑,我就会下意识地收回来,因为我觉得我没有资格笑。

这样的焦虑持续了大半个月。一天早上,快10点,我还是躺在床上。妈妈喊我吃早饭,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闷声闷气地说:“我要看书!”妈妈一下急得拔高了声音:“那也不能不吃早饭啊!”

那也不能不吃早饭啊!

多少年来,父母一直以我的成绩为骄傲,和我说最多的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对于一个山区的孩子,想要看到更大的世界,学习似乎是最直接的出路。每次考出好成绩,妈妈也都极为大方地给我奖励,比如一套想要好久的漫画、一顿我喜欢的大餐,以至于直接的现金奖励。只是,我在欣喜于这些奖励的同时,也逐渐建立了这样的逻辑:只有成绩好才能讨到爸爸妈妈的喜欢,只有当好学生才能维持父母对我的爱。平日,爸爸妈妈在亲戚面前夸赞我学习成绩时露出的难以抑制的笑容,更是坐实了我潜意识里的想法,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看书比早饭重要,考研比健康重要,成绩好比我重要。

所以,当妈妈说出“那也不能不吃早饭”的时候,我刹那间有点蒙:我在看书呢,难道早饭比看书更重要吗?其实,是我的逻辑反了——早饭比看书重要,健康比考研重要,我比好成绩更重要!

所以,哪怕这段时间没有读书,哪怕以后成为不了大家都羡慕的研究生、读书人,似乎也没关系,我不因为学历而重要,不因为给父母带来荣誉而重要,不因为别人的夸奖、羡慕而重要,我自己,不带任何附加价值的我自己,就很重要。

对于我珍爱的人来说,就像我的爸爸妈妈,如果我不是研究生,我就不值得被爱了吗?我第一次听见自己明确地对自己说,不是的。爸爸妈妈爱我,不是因为我是研究生,是博士,是因为我是我,一个在他们教导下,健康、茁壮成长,正直、善良的人。而他们对于我优秀成绩的期盼、对我优秀表现的喜悦,不过是因为他们以为这样我就能有更好的人生,即使在没有他们的庇护之后,他们所爱的女儿,也依然有能力好好地生活、幸福地生活。

那一天,我迅速地起床,吃完了老妈煮的面,夸赞了她的手艺。那之后,我便放下了自己的心结,该看书看书,该吃饭吃饭,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虽然偶尔还是会焦虑,但也都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我还是想念研究生的,因为在大三的学习中,我逐渐在论文阅读中感受到了人文社科的温度和乐趣。一些边缘群体,社科学者不仅关注他们的困境,相比于新闻记者又能从更客观、更宽广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困境形成的原因、社会和历史因素,为该如何改变、怎么改变给出建议。人文社科学者具有悲悯之心,但是他们并不是只有无用的悲悯,而是为解决问题和苦难作出了切实的努力。那么,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我希望我不仅只是为溺水者哭泣,我也能为凫水者架桥。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些论文、知识点我读着越发起劲快乐,全然没有了当初生生逼着自己学习的枯燥之感。

故事的结局呢,我成功上岸了——西北一所还不错的大学。虽然新媒体学院刚建立不久,但其在传播学领域也一直在进步、发展。

责任编辑:马春梅

1.备考期间经常到图书馆搜寻与考研相关的资料2.阅读课程文献并认真做笔记3.暑期投各大夏令营报名表4.复习累了放松时看到的校园一景

猜你喜欢

两条路早饭教程
长期不吃早饭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外婆的早饭
The road not taken
挽碧制作教程
怎么走
要走的路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