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要善做“简法”
2022-02-23杨晓丽
杨晓丽
摘要:思政教学应善做“简法”,以简驭繁,构建简约而不简单的思政课堂。教师必须提高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简要,不能求大求全;开发简练的教学素材,做到选材“精”、组合“优”;对教学媒体的运用要追求简便,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反复推敲,把教学语言锤炼得简洁又周密。
关键词:高中思政;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媒体;教学语言
大道至简。思政教学应善做“简法”,以简驭繁,构建简约而不简单的思政课堂。
一、呈现简要的教学内容
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采用生活化的叙述方式编排,在解决内容枯燥、不易读的弊端的同时,难免造成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不明显、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为提升思政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提高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简要,不能求大求全;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习惯、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出发,依据教学目标,悉心解读教材,大胆地改组教学内容;善用“剪枝”技巧,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裁减“瘦身”,抓重点,把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涯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提炼教学的知识主线,即逻辑线索,让学生细细品味,吸收精华。
例如,在教学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四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我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明了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领悟实践活动的特性,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合与提炼,形成简要的教学内容,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含义、形式、特点以及与认识的联系。其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教学重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辩证统一。
这样整合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消化学习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杜绝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开发简练的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各种形式的载体。开发和整合教学素材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素材简练,课堂教学方能精致又高效。这要求教师做到选材要“精”,组合要“优”。
选材“精”,即所选素材要有代表性,有张力,契合时代特征、世界潮流、国家大政方针,紧贴地方民生和学生生活,同时鲜活、生动。
例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设计中,我选择热点素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认识”来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性认识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会使人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通过空气快速传播;对于患基础性疾病的病人和老年人危害性很大。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理性认识是:2019年底被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原体,属于冠状病毒科,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起来类似皇冠,所以叫作冠状病毒。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分泌物传播、气溶胶传播。这一典型教学素材选取适当,使用精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組合“优”,即力戒随意组拼素材,力求典型案例生活化、剧情化,形成新颖、场景连贯的主题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样,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中,教师可组合“抗疫”中研究病毒、研制疫苗等素材,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可以先播放研究病毒的相关视频,请学生思考:什么是新冠病毒?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从何而来?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从未知到知之甚少,再到知之较多,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人们认识的发展?学生小组探究,分享成果,领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接着,播放陈薇团队研制疫苗的视频,学生小组探究:研究新冠病毒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获得对新冠病毒的真理性认识?学生分享成果,领悟实践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这样,以“抗疫”中研究病毒、研制疫苗的过程为素材,以实践与认识的知识为主线,贯穿整堂课,一材多用,一例到底,突出了主干知识,精致又生动。
三、选用简便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图表、图像、动画、板书、多媒体课件等。这些教学媒体能够将教学信息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教学媒体的运用容易加大课堂容量,影响学生的体验、思考。所以,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学媒体,对其的运用要简便、科学,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准绳。
仍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例。教学中,使用的视频数量控制在两个,一个是《什么是新冠病毒》,另一个是《陈薇团队研制新冠疫苗》。每个视频的时长约2分钟。所运用的教学媒体主题鲜明、长短得当,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升华情感,且均围绕本课的重点知识呈现。而一般性知识的教学则大可不必费时费力地运用复杂的教学媒介。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忽视对主副板书的精心设计,需以此凸显思政知识的整体逻辑性。总之,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力求简单实用。
四、锤炼简洁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教师要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剔除提问语、启发语、点评语、讲解语、过渡语中的“杂质”,把教学语言锤炼得简洁又周密,使学生自然经历思考、交流、碰撞、共享,不断提高道德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为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反复修改教案,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哪些问题,架设哪些思维跳板或认知支架,必要时写在纸上。教师最好能学习一些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知识,以便课堂上能有的放矢、上承下接地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此外,还应注意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动作等态势语言,辅助表达教学内容。
例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的导入环节,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我们知道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那么,人对世界的认识从哪里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认识的奥秘。”教学中,我适时提问:“我们如何获得认识?”“既然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获得,我们可以说‘认识有两个来源吗?”用简短、流畅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易混易错知识点的提示时,我着重澄清了几个认识误区:一是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二是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三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四是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上述教学语言逻辑周密、不枝不蔓。
当然,教师也可以对自己试讲,挤出语言“泡沫”,确保导入语开门见山、提问语导向明确、启发语言简意赅、过渡语自然流畅、讲解语提要钩玄、评价语扼要坦诚,用最宝贵的时间传递最重要的信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美足.打造一个简约的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4(35).
[2]林晓静.返璞归真,打造小学语文简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9(26).
[3]叶淑华.巧设“主问题”,简约教学内容[J].教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