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要学习“如何学习”

2022-02-23乔能俊

新班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螺母气球习题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父母太不容易了。就拿我自己来说,下班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陪伴孩子学习上。我根本不愿意这样,甚至有些反感。在我看来,家庭不是学校的延伸,亲子之间除了学习还有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要做。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会面对很多矛盾的选择。

要充足的睡眠,还是做作业到深夜?

要自主探究、静待花开,还是“多快好省”地做练习?

要无拘无束地玩耍,还是穿梭于各类培训班?

要快乐童年,还是考试分数?

要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

父母每天都在撕裂中焦虑,在焦虑中催促孩子,在催促中损耗亲子情感。

从理论上讲,分数与素养、学习与快乐、当下与未来并不是必然对立、割裂的,但在现实中矛盾就真真切切地存在,并困扰着千万家庭。当学习成了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事项时,我们该如何走出两难之境,理性应对呢?

1.3 观察指标 尿失禁评价指标:鼓励患者建立排尿日记,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7 d的平均每日自愿排尿次数、每日SUI次数,并统计发生尿失禁的患者比例[7]。

有相当多的家庭为了孩子的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报各种培训班、寻找各种名师、做各种教辅习题,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在于,父母没有意识到:父母必须先学习,再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

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关于父母行为与子女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人们做过许多研究,结论显示:除非父母能够真正理解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儿,真正了解怎么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不然无论花多少钱、报多少班都没有用。不仅没有用,而且可能家长越用力,孩子越厌学,亲子关系越差。也就是说,想要孩子学习好,父母最好是喜爱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进而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人。

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人,不是说父母在家里要扮演学科老师的角色,而是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规律可循。概言之,父母要对“如何学习”进行学习。

父母对学习的认知不同,对孩子的引导就会不同。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你是侧重于告知还是评估、分析?如果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了解层面,那么孩子的思维就会徘徊在低阶区域。当孩子很轻松地完成了作业,你是表扬他聪明,还是启发他思考:这样的作业是不是缺乏挑战性?下次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习题?不同的反馈,可能会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不同的方向。当孩子做错了数学题,你是搜索一下答案,告诉他解题过程,还是鼓励他研读教材,大胆假设,创新想法?如果你抱着“错误是用来学习的”态度,那么孩子就不会害怕出错,并能从错误中寻找方法。

讲讲我的例子。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也挺高兴的,边摆边问:“回忆一下刚才的思考过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女儿想了想,笑着说:“当小棒不够用时,就不能摆平面图形了,可以摆立体图形!”

在这个例子中,女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摆出12个直角固然可喜,但比这更有价值的是,她在我的追问下,由个案总结出一个属于她的“规律”,这个“规律”因为超越了具体的习题而具有普遍性,所以可以实现迁移,能够应用到新的、陌生的学习情境中。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还要引导他们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过程。有了概念这一锚点,就可以把一些看似松散实则有联系的知识贯通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概念地图”。这样,孩子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作为专家结论的学科知识”,而是“具有生活价值的专家思维”,学会像物理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当然,这样做肯定很花费时间,且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只要坚持做,静静等候,孩子就慢慢懂得如何学习了。

培养孩子的“专家思维”,并不局限于日常的书面作业中,在玩中也是可以做到的。上周末,女儿在家里玩气球,她在吹好的气球里放了一个六角螺母,摇晃气球,发出了很响的声音。她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启发她按照“实验→现象→问题→思考”的路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以下就是她的可见的“思维”。

实验:先把六角螺母放进气球里,再把气球吹鼓,并系好吹气口,然后摇晃气球,使六角螺母转动起来。

现象:当六角螺母转动时,气球会发出尖叫般的声音,而摇晃停下来的时候,六角螺母会继续转动一段时间。气球吹得越鼓,声音就越大,反之声音就越小。

问题:

1.为什么气球会发出声音?

2.为什么气球越鼓声音越大?

3.为什么停止摇晃气球,六角螺母还在转动?

思考:

1.因为六角螺母转动时撞击气球壁,气球壁因此而振动,然后带动空气振动,由此产生声音。

2.气球吹得越大,气球壁就越薄,产生的振动就越大,声音就越大。

3.第三个问题暂时还不知道原因。

我给女儿提供了一个思维框架,她写得不亦乐乎。在写的过程中,我参与到讨论中,扮演着追问者的角色,推动女儿自主去发现知识、建构知识。此时,不需要我监督,她就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一个优秀的“研究者”。

让孩子学会学习,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是父母付出努力的最佳结果。父母对“如何学习”的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具备自主学习力的孩子,他们学习有内驱力,有主动自发学习的愿望,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父母也会因此获得解放。

猜你喜欢

螺母气球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新型自锁、防松螺母的制作与应用*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三种铆螺母紧固件的应用与对比
“永不松动”的螺母
杯沿“叠罗汉”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找气球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