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2022-02-23魏靖宇
魏靖宇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作为世界流行的两大饮品,茶与咖啡给人以精神力量和美的感受。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咖啡的醇厚回味无穷。茶文化起源于我国,咖啡文化盛行于西方。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后,茶与咖啡之间的比较也是世界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1 茶文化的起源
关于中国茶的起源并未统一,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人则认为起源于三国,秦汉或者起始于周。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茶的发展在唐代趋于平稳,在宋代趋于繁荣,在明清时代趋于多元化。到目前为止,茶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茶树的故乡是我国闽南地区,瑞典植物学家黎奈先生的著作《植物种志》提及茶的名称为拉丁文sinensis,含义为中国。我国古代最早饮茶时间并未在史册中被明确记载。“周初至周之中叶,饮物有酒、醴、浆等,……,此外犹有种种饮料,而茶其最著者。”这段文字来自于我国《中国风俗史》中的文字资料。据此可以判断在周代时期,人们对于茶的认识已由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变为了受欢迎的饮品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茶沿长江流域传至中国其他地域。在南北朝时期,茶已成为百姓家的常见之物,客来敬茶也成为了人们待客的礼仪之一。
2 茶文化的发展
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场兴起奢靡之风,为了抵制不良风气,文人墨客提出“以茶养廉”的倡议,因为饮酒易使人醉,而饮茶可使人保持清醒。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茶人,我国茶文化逐渐形成,至唐朝以来我国茶文化趋于成熟。饮茶的目的从为了解渴变成小口抿呷,细细品味,品茶行为变得具有艺术性与哲理性。纵观茶的发展历史,从萌芽至普及,茶文化愈加丰富。从一味中药变为解渴甘露再变为一种精神享受和品位象征,茶被国人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力量与情感寄托。
“三分解渴七分品”。饮茶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显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品位的一种艺术行为。我国人民对茶的认识逐步深入,对茶的喜好愈加深厚。品茶越来越满足中国人的心理追求。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关于茶留下了诸多佳作。无论是诸如曹雪芹先生《红楼梦》等小说,还是数不尽的诗词歌赋,其中对于茶的引用与赞颂都证明了人们赋予茶的精神属性。中国人自然简朴的生活习惯与饮茶品茶融为一体。茶清高脱俗的特性,也被国人所赞颂所倾慕。无论是在我国普通百姓还是在士林之间举办的各种饮茶活动,形成的饮茶习俗,都展现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民思维方式的独一无二。总体而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儒道佛的影响与支持。尤其是在唐代,在寺院内种茶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僧侣种茶以提神坐禅,而朝廷推崇佛教,种茶的行为也在民间得到提倡。宋代以来,我国文人做茶诗、吟茶词,发茶论,文学形式愈加丰富。而至明清时代,茶叶生产极为普及,人们不再是用茶饼或者是研磨煎饮,取而代之的是以开水冲泡的方法制作茶饮。
中国茶文化体现品茶之人的心灵与特质。从茶叶片冲泡而出的苦涩滋味,通过人的感官体验,在品饮之后升华为心灵感受,投射出中国人所推崇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各种精神境界。在品茶中人们可以得出不同的感受,有人可以体会到人生百态,有人可以体会到空灵无物,有人可以体悟到先哲思想。还有人把茶与伦理、自省相结合。茶是中介,通过品茶通往人的内心,品茶即为示廉,品茶即为自醒,品茶即为示俭。茶在我国文化中代表清淡虚空,代表自然宁静,代表德智理仁。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深受我国璀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儒、道、佛思想的洗礼。我国茶文化与人民质朴生活息息相关,与我国传统价值观和谐统一,与艺术审美倾向不谋而合。茶文化经过时间的积淀,逐步发展形成中国独特的茶道。《茶经》的作者陆羽正是我国茶道的创始人。无论是儒家提倡的仁爱与中庸,还是道家所推崇的简普与宁静,亦或是佛家所推崇的仁爱与向善,通过品茗,都可以让人们去发现、去领悟、去体验,去接近道的真谛。
3 咖啡文化的起源
根据记载咖啡树最初被发现是在Kaffa,这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区域。最初人们发现咖啡豆的汁液有助于消化,把咖啡豆熬煮后进行服用,以治疗胃病。随后发现熬煮后的咖啡汁有提神功效,具有一定刺激性,十四、十五世纪,咖啡逐渐传入包括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其他国家。后来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驻扎数年之后撤离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咖啡豆。当地人们利用这些咖啡豆,经过反复尝试与探索衍生出了欧洲颇为有名的咖啡文化。咖啡原本起源于非洲,却在欧洲得以繁荣。直至近代,人们对咖啡的喜爱日益深厚,咖啡的饮用方式及文化内涵都有所发展。欧洲人在咖啡普及后把咖啡带回他们的殖民地非洲,由于当地独特的气候和优越的地域条件,咖啡树的种植变得更为兴盛。
4 咖啡文化的发展
于欧洲国家而言,咖啡代表着独特的文化而不仅是提神饮品。诸多上层社会的官员或有文化的人士更乐于饮用咖啡。此时,咖啡馆在许多城市出现并普及,变为一种颇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人们乐于品着咖啡高谈论阔,说古谈今,话题广泛且深入。诸子百家、政客文人的加入使咖啡馆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智慧学院”。进入到20世纪,咖啡馆成为了更多人的精神家园,因为这里经常会聚集各地、各领域的学者文人来到咖啡馆畅聊时事、谈论文学、沟通艺术。不论你是来自于哪一个领域,不论你是社会的何种阶层,来到咖啡馆,人们之间就是平等的,是自由的,谈论的氛围是随和惬意的。其中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如马拉,波伏娃,卢梭及伏尔泰都会经常光临咖啡馆。在这里的交谈既有闲聊的随意,又有艺术的气息。并且咖啡馆的消费并不昂贵,只需要几个便士便可以来到此地与各个领域各个职业的人们平等对话,因此咖啡馆又被称之为“便士大学”。随着咖啡馆的逐步兴盛,最后发展至人们举办宴会、表演歌舞、展览商品、主持婚姻典礼等活动,都倾向于选择在咖啡馆。这足以证明咖啡馆在欧洲国家的受欢迎程度。
由于咖啡馆中也经常聚集商人和政治家,因此会围绕着浓厚的政治气息,这就导致了当时咖啡馆成为了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的革命萌芽地。美国人作为全球范围内最爱喝咖啡的民族,喝咖啡较为随意,不过分看重情调,不计较口感,也不讲究冲调方式。美国人把咖啡看作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随性又自由。在西方有些国家,比如意大利,更爱钻研,对咖啡除了饮用之外,又创造出了新的食用方法,包括巧克力酱的加入,奶制品的加入,甚至酒类的加入都使咖啡产品变得更为多样化。通过研究与探索,咖啡的制作过程或精细或复杂,都孕育出了西方别具一格的咖啡文化。意大利人尊重咖啡,把它视为一种艺术。在追求美味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种自由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意大利人的生活志趣,代表了他们的品味。发展至今,在西方国家,人们喜爱去咖啡馆的理由并非单纯地为了畅饮咖啡,而是为了更重要的目的:去思考和交流,去放松或学习。咖啡馆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咖啡文化的具体体现。咖啡文化的核心是人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繁荣起来的咖啡文化,提倡人们追求自我精神境界和重视自我内心的各种体验。
5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对比
当代世界,茶与咖啡是颇为盛行的两大饮品种类,代表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随着世界文化不断融合,它们不断渗透到对方文化领域并引起了独特的效应。但是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迥异,双方差别依然存在并会长期保留。
5.1 环境不同
中国人喝茶,有时会邀请三五好友至家中,有时得空会相约去茶楼,一边品茶,一边坐看来来往往的人群,通过眼睛去观看人间百态,通过味觉去体味其中滋味。有时会找一个风景秀丽,有山有水有草地的地方,背靠凉亭或席地而坐,品茶与赏美景同时,追求心灵的净化,提升个人的修养。不论场景在何地,要求大概只有一个,即是安静,对确切地点并无特殊要求。而西方国家的人较为依赖于咖啡店。对于他们而言,在工作生活之余,去咖啡店点杯咖啡是非常寻常的事。在西方大小城市,大街小巷中均有咖啡店的存在,喝杯咖啡对于西方人而言,既打发的时间又调整了工作生活的节奏,成为很多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龄较大的人休闲放松场所。在咖啡店小坐片刻,在咖啡店闲聊洽谈,在咖啡店放松身心已成为西方人工作生活的常规事项。
5.2 节奏不同
品茶节奏较慢,而咖啡步调更快。喝茶需要小口抿入,细细品味。沏茶时的细节,看似简单,实则相当讲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沏茶人细致耐心,对水、温度、冲泡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把握。中国人喝茶不仅是为了追求健康的身体,更是为了修养身心,提升品性。而人们饮用咖啡的目的更是为了解乏,为了缓解疲劳,或者感到压力后通过饮用咖啡来让自己变得更具活力,精神振奋地处理生活与工作之中的事务。在此原因之下盛行的咖啡,冲泡的流程并不繁琐,在很多快餐店,比如星巴克,受到很多上班人士的追捧,因为咖啡可以快速提神让人集中精力于学习与工作,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创造更多价值。
5.3 底蕴不同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与儒、道、佛息息相关,并与哲学、历史、文化、艺术等学科内涵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人爱茶爱的是它的幽香与静雅。在品茶中去欣赏茶韵芬芳,去体味人生百态,去提升人文素养怡养身心。在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国度,茶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与中国人本身具有的亲和醇厚宽容等特征融为一体,成为我国经过悠久历史的洗礼而来的文化积淀,也是我国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而西方的咖啡文化代表着一种小资情怀和浪漫基调,它方便快捷又自由热情。西方国家,比如意大利的乐于创新与爱好自由,法国的绅士礼貌温柔浪漫,美国的自由乐观随意不拘,德国的谨慎细心严格自律,西方一些国家的基调完全融入咖啡中,这使得咖啡成为西方人民颇为偏爱的一种饮品。西方世界人们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倾向于新鲜且富于变化的体验。咖啡在西方正如茶在东方一样是文化瑰宝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独特风俗与文化特征。
5.4 主导思想不同
从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来看,中西方具有明显差别。中国思维强调整体性,儒家和道家追求的是一种作为整体的自然观。天和地,万物与人,追求合一的境界,本质上世界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是我国人民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文化的基本思想。而西方人民更注重事物的对立性,强调精神物质,偶然必然,主体客体之间的分离,重视彼此间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把双方放在对立的角度,认为人可以掌控自然利用自然改变自然。
中国茶文化中的清新淡雅,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的礼貌谦虚醇厚朴实,茶中的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也很好地印证了我国人民的中庸思想。茶的醇厚平和与我国人民思想当中的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谐相处不谋而合。中国人性格似茶,清醒理智不激进,在平衡中相融相济,这正是国人所青睐的生活趣味和中庸之道。中国人相信自然有序万物向荣,一切生命的流动自带和谐与节奏。这是我国人民的相处之道,也是我国茶文化中精神力量的一部分。
我国人民生活淳朴,生活方式较为传统,重视血缘关系,尊重宗族与长辈。我国茶文化从形成至今一直保留着原有方式,体现了我国人民性格当中的保守与沉稳。从传播至普及的时间来看,我国人民接纳咖啡的时间耗时较长,直至20世纪,人们才普遍饮用咖啡。而西方人接受茶的时间耗时较短,并通过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饮用方式和茶文化。几千年来,在我国,制茶方式、对茶的偏好、茶的销售模式也经历了演变的过程,但是这些变化都是一脉相承的,并不突兀。究其原因是我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认可与敬畏。我们坚持尊古泡制、唯古是法。这些观念被我们融入到茶文化中,几千年的坚持,形成了我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更喜欢改变。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影响,西方国家人们在改善生存环境、创造不同生活方式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勇于改变,乐于探索,积极开拓的性格特征,并将这种特征逐渐发扬光大,成为自己的民族精神,从而形成了区别于东方国家的文化风格。西方人喜欢变化,喜欢改变事物并使之发展,不满于现状,积极更新文化因素。咖啡文化在形成的过程当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变,用多种创新方式去满足大众的口味。在制作技术及咖啡树种植方面,也有大量技术方面的提升。
6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当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众所周知,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包括食品,饮料,布料等产品纷纷运至国外。而西方的事物也源源不断的来到中国。中西方之间文化的交融也加速了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两种不同饮品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遍布世界的中国茶馆和咖啡店正是世界文化交融的具体证明。中国的茶传至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英国,日本,美国等等,而西方的咖啡也来到中国,成为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较为喜爱的饮品之一。西方人喝中国茶,到中国茶馆可以观赏中国制茶的技术,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而中国人喝咖啡,把它视为一种感受西方生活方式的新鲜体验。随着时代的更迭与不断发展,茶与咖啡纷纷融入了中西方人民的日常工作生活,让人们对它们有一种普遍的亲切感,消除了排斥感与陌生感。当代很多店铺中既销售茶饮又销售各种咖啡,这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具体证明。不用踏出国门即可享受国内国外特色饮品,既可保留本土文化又可体味异域风情,这也是世界跨文化交际发展的重要结果。而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在逐渐融合之中也衍生出一些顺其自然的效应,比如喝咖啡时带着一种品茶的态度,品茶时增加了一些咖啡的洒脱。
总之,茶与咖啡是中西方文明的代表,两种饮品,两种风格,共通点是体现了中西方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真谛的追求,对于幸福的感受。西方人通过品茶可以领略东方文化的魅力,而中国人通过品饮咖啡可以感受西方人的热情奔放、自由随意。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使不同国家人民交流时畅聊饮品,增加亲切感与舒适度,可以有效消除跨文化交际之间的某些文化障碍,有益于东西方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尊重,避免交际麻烦和地域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