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2-02-23王璜生沈森广州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策展

王璜生 沈森 | 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馆相关的展览研究与制度研究同时面对着“建构”和“解构”的双重问题:一方面,要建构起视野开阔的美术馆学研究系统,既要对机构生存、行政管理、资金来源、展览及公共活动等实际经验进行有效总结,也要对前沿的理论观念进行整体梳理和补充;另一方面,又需要对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变化保持敏锐的觉察力,针对当代文化现场而建构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命题。所谓“新美术馆”,并非对传统美术馆的否定或批评,而是指从自省中生发的新思考,是对美术馆本体研究进一步拓宽和外延,亦意味着与时俱进地拓展学科边界、激发美术馆的更多发展可能。

广州美术学院王璜生教授的《双重的责任与难题—— 中国美术馆情境中的当代艺术“展览”与“策展”》一文,从“知识、规则建构与话语、权力制约的双重性责任“”西方现当代、后殖民与文化霸权的多重性难题”“人文关怀与科技未来的重合性实践”几个角度结合切身的展览研究和策展实践展开具体讨论,界别策展的专业标准及对策展人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并在面对当代前沿文化和社会议题时所应当具有的敏锐性与批判性。同时,提出以“新美术馆学”的思想及理论框架总结当代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与“策展”机制,对机构的知识生产、思想实验等方面进行反身性的观察与思考,这些分析涉及美术馆体制、文化观念、权力-知识结构,及社会意识的全方位讨论。

中国美术馆徐梦可的《观看的眼睛:在图像与展示之间》以奥德维的神话为引,深入至图像、展示和观看之间知识生产系统的论述。剖析了“观看”如何深度参与到历时不断发生变化的空间/权力的互为共构中,从机制批判的角度切入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体制结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尹冉旭的《物与经验:关于人的展览史的一种思考》将物和人的社会关系的生成过程视为展览的发生,该文从物的生命史谈起,评议博物馆展览当中所呈现的物的状态的历史有限性,进一步讨论物的原初状态和人的经验在生成时的互动过程,观照博物馆以“物”为中心的传统和当代展览视物为媒介的实验之间的不同,以及对展览历史书写的更多可能性。

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冀然的《观念、物质与艺术博物馆——“艺术家书”和“展览/画册”的“博物馆化”》以“书籍”为主要线索,通过“艺术家书”、“展览/画册”以及“美术馆文献”等书籍形态呈现观念艺术在“博物馆化”进程中的不同层面,从而通过物质、观念与艺术博物馆三者的关系讨论,思考以物为首要对象的传统博物馆学之有效性以及不断扩展的博物馆形态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策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岭南画学之路
——教学文献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李燕婷、邓灵康作品
关于策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吕学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