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图书馆资源构建及服务模式探究*

2022-02-23王皓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23期
关键词:纸本图书师生

王皓

(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江苏徐州 22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未来、顺应大势,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高校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让高校师生的生活更加美好,也将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构建拥有更多新的内涵,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纸本及电子资源的利用更加的高效。

高校图书馆,主要功能是为高校师生提供大量具有一定基础性功能、前瞻性定位的重要知识资源信息。随着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加速推进,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使用频率和效用日渐式微。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便捷、精准有效地撷取信息,丰富和拓展师生个人原有的信息架构,改变和创新师生个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而整理、析辨出师生个人新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逐步将众多分散的创新点凝结成创新链,高校智慧图书馆资源构建及服务模式必须无条件地承担起这一重要使命和历史担当。

近几年,“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研究仍然是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一方面,数字中国的持续发展,将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越来越多地注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也必将有力推动数字中国在高校图书馆的成果运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高校图书馆的鲜活例证。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及整理已有的智慧图书馆研究成果,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概括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设计并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的资源体系框架;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并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1.1 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

2003年,Aittola(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等人提出,Smart Library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以被随时感知的移动图书馆[1],主要描述了结合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帮助用户不受空间来找到所需文献资料。2008年11月,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演讲,题目为“Smarter Planet(国内译为“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Smarter Planet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并迅速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正是由于Smart Library在我国国内研究的时间很短,而且还正处于一个迅速更新发展的阶段,因此,Smart Library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给出的概念也因人而异,至今一直没有形成清晰准确、并且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内涵和外延。

1.2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笔者认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功能、价值的最大化;主要依赖路径是新兴数字技术和设备;终极目标是充分满足高校广大师生的个体需求,为其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服务,包括工作与学习、生产与生活等诸多方面。

(1)在理念层面,Smart Library必须要找准“双重驱动力”的最佳结合点,即日新月异的数字中国技术,以及日趋多样的高校师生个性化需求。用户不仅仅是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消费者,更是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生产者。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以“消”定“产”,消费需求决定投资领域,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医科大学图书馆,不仅仅要秉承基本职能与核心价值、提供医学“专业”资源,在此前提下,也要聚焦用户需求特征变化,为其提供人文、社会、心理、艺术等“非专业”资源,努力促进每一名师生在每一个方面的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2]。

(2)在场馆方面,Smart Library必须充分运用日新月异的数字中国技术,切实强化高校图书馆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着力推动人机自动交互、环境一体感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与时俱进。作为医科大学图书馆,要处处彰显“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操。

(3)在服务方面,Smart Library必须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图书馆资源开发设计时,努力实现多主体联合网络的共建共享、无缝整合;图书馆在提供资源的时侯,要努力实现资源的个性化展示和资源的泛在接入;图书馆在业务管理时,要努力实现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效能效率的稳步提高。

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给“高校智慧图书馆”作这样一个定义:高校智慧图书馆,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依托日新月异的数字中国技术,主动适应日趋多样的高校师生个性化需求,拥有集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于一身的图书馆馆体,通过知识智能组织、泛在接入、人性化展示,以及多主体联合网络的共建共享、无缝整合,从而为高校师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捷、精准、高效服务的图书馆。

2.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资源体系架构

2.1 构建目标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构建,要以广大教师和同学的需求为构建目标,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资源需求,为广大教师和同学的科研和学习服务,为师生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资源推荐。其资源体系架构的内容堪称包罗万象,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了解,作为当下最为迫切的,是要组织策划好以下两个方面:

(1)智慧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作为医学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可以按照学科构建一些特色库,比如麻醉学专业特色库,临床专业特色库,药学特色库以及护理学特色库等。在各个特色库中,可以包含多种形式的资源,如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与该专业相关的一些网络资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资源等。图书馆的布局也可以根据各个专业来进行个性化的划分,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还是根据分类号来进行图书的上架,作为智慧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可以按照专业来划分出一块一块的特色区域,把各个特色库放置在对应的特色区域中,这样,如果读者需要查找某个专业的相关资源,就可以在特色区域中集中获得,这样读者就会更便捷,更全面的获取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另外,在智慧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方面,可以在广大教师和同学之间多做调研,了解她们真正需要的是哪些资源,哪些数据库,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来调整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一些不常用的图书和期刊、不常用的数据库就可以停止购买,一些对广大师生的科研和学习有帮助的资源应该尽快配置,努力做到精准服务。

(2)高校智慧图书馆资源服务端人才团队打造。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所有知识资源、技术支持、制度保障,最终都必须依靠服务端的人才团队去实现,比如嵌入式的学科服务团队。如何迅速提升新形势下高校智慧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的服务素养,为高校师生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全链条跟踪服务,已是迫在眉睫,这不仅仅要求高校智慧图书馆馆员具备无障碍的心理沟通交流能力、敏锐的用户需求动机捕捉能力,与时俱进的专业水平,更要求高校智慧图书馆馆员要更加自觉地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动“挑大梁”“当主角”,勇当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主要攻关领域的领跑者和开拓者。

2.2 信息资源体系架构

2.2.1 馆藏资源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两部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资源的配置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根据学科的建设要求,来优化馆藏资源的配置[3]。纸本图书的利用率降低,可以适当调整纸本图书所占馆藏的比例,只保留一些经典纸本图书和借阅量比较大的纸本图书。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增高就可以适当扩大电子资源的经费,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一些综合型的数据库内容覆盖全部学科,可以保障全校师生的使用,可以进行购买配置。另外,一些专业型的数据库也可以根据各个学院的需求和推荐,进行购买和配置。

以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纸质资源的采购还是采用以采访馆员为主、读者荐购为辅这种模式进行的。智慧图书馆的读者荐购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强读者的参与性,来提高纸质资源的采购效果。目前我国图书馆领域研究的热点是“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PDA),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读者为核心的资源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打破了由采访馆员来决定图书馆馆藏的传统采书方式,促进了图书馆的纸本资源建设向满足读者即时需求转变,纸本资源的掌舵人由馆员转变成了读者。PDA是一种智慧化采访,应该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流采访模式[4]。

电子资源的采购主要有教联体联采和单馆购买这两种方式。教联体联采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采购方式,即多个教学联合体高校的图书馆组织起来一起采购某些数据库资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和采购时间,还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促进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电子资源的集团化采购是数字资源引进的发展趋势,也是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必选之路。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纸本馆藏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将馆藏纸质图书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处理,利用专业的扫描仪把纸质图书加工成PDF格式的电子图书,形成了“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使读者能够直接在线阅读馆藏文献。该平台与馆内的图书检索平台进行了整合,读者通过图书检索平台检索到需要阅读的图书后,可以直接点击“数字文件”的链接,打开该图书的电子版本。目前已加工十多万种。经过数字化加工处理过的图书,大大提高了纸本馆藏图书的利用效率,读者不再需要跑到图书馆借阅纸本图书,随时随地就可以通过数字图书的链接,查看到PDF格式的电子图书。

2.2.2 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我国目前主要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CALIS)[5],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JALIS)[6],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CASHL)[7],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CADAL)[8]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9]。

2.2.3 开放获取资源

开放获取资源主要包括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1)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这是2019年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是一种免费的网络期刊,旨在使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无限制地访问期刊论文全文[10]。(2)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作为开放获取行为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加快学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美国高校是开放获取理念的主要践行者,在高校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两方面,都走在了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前列[11]。

3.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借阅、文献检索,是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两大主要服务内容。而高校智慧图书馆,无论是其服务的内容,还是其服务的理念,都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革命性的巨变。实现智慧图书馆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智慧服务,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高校智慧图书馆馆员应该从等待读者“走进来”转变为为了读者的需求而“走出去”。并且,任何一个高校师生,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点,无障碍地获取高校智慧图书馆里的任何一个知识资源,都可以与高校智慧图书馆工作者、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的任何一个成员进行互动式交流。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QQ群等大家比较常用的移动终端,开展资源的个性化推送。

3.1 教学服务

高校智慧图书馆教学服务的内容很多。如专业知识学习服务、论文写作选题服务、开创性研究服务等。图书馆学科服务馆员团队,可以提供该学科的学习辅导书和习题集、本学科的其他学校教材和教辅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导向性、应用性服务;也可以提供论文写作或开创性研究开题前的查新服务,与论文写作或开创性研究领域相关的参考文献、数据统计、数据库使用等服务。

高校智慧图书馆教学服务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有通过QQ、微信的方式来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面谈、打电话的方式来沟通交流。

3.2 科研服务

高校是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主战场之一。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必须为高校科研竭力提供优质服务[12]。智慧图书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与专业学科相关的最新资讯,提供各专业的ESI学科排名,提供与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相关的参考文献、国内外研究进展,还可以主动参与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查新与立项等工作。

4.结语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高校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功在当代而利及子孙。我们务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可能成功实现弯道开车,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笔者相信,只要上下同心、戮力合作,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纸本图书师生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图书推荐
兰华生作品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