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2-02-23胡玉香丁寿锋

教书育人 2022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知识点

胡玉香 丁寿锋

(1.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2.江苏省淮安市季桥中心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最为重要的阶段,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具体应用下,课堂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氛围,会逐渐变得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明显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从而调整了自身学习状态,能够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投入数学的学习当中。而对于具体教学来说,就需要教师着力践行“生活即教育”理论,把数学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即教育”与数学学习的难点

(一)什么是“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三大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主张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利用生活去展开教学,利用教学去促进生活,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育理念。通过“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运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明显得到激发,以更好地学习状态投入课堂当中。

我认为,“生活即教育”是在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洋化教育”“传统教育”的反思,是当时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对错误的教育理念的批判,它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活教育是什么,生活教育究竟具有什么特点”。陶行知从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阐释出发,确立了“人的生活”的核心,并明确指出“生活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生的教育。对生活教育的实质、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其进行了总结。“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最根本的理论,它在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一种丰富与发展。

(二)数学学习的难点

1.知识点的抽象程度。数学这一门学科它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于小学阶段抽象思维并未成型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时会难以理解这些内容,从而很容易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个现象充分说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此方面来说,需要教师去重点进行分析,能够通过巧妙的教学方式,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内容直观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质量。

2.数学计算难度较大。数学是一门计算为主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计算更是一个主要的课程,对于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向。但是一般情况下,数学计算题大多比较偏、绕,对于数学思维能力正处于培养时期的小学生而言,计算量和计算难度较大,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影响了学习质量。对于这个问题而言,教师要对一些数学计算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重点的教学,通过实际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能力。

3.缺乏正确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需要具有一个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能够明显地激发学生学习效率。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小学生并未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式的学习过程,这种方式下学生大都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也比较低,整体性学习较差,从而抑制了学习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应用现状及作用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应用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应试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常常忽视数学教学的生活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倾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定理与公式,课后做大量练习题,将重点关注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略学生数学实际应用的能力与数学生活化思维的培养。这种模式的教育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还有可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

(二)应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作用

1.有助于促进知识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处于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理解数学这种较为复杂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很容易引起学习信心的下降。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运用生活渗透所开展的教学能够使知识点与生活进行联系,通过生活元素所提出的例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难度的降低,以此促进了他们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2.有助于加深生活认知。小学生这个年纪正处于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成型的时期,他们会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自身成长比较缓慢,而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学会以实际生活作为基础,根据适当的知识点去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氛围,从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积累自身的生活经验,以此逐渐地促进生活能力的养成,促进小学教育的整体性提高,落实科学教育的理念。

3.有助于课堂氛围调整。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能够明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并没有具备完善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制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外界的因素,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应用下,生活化的氛围会明显地呈现在课堂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理念

陶行知教育理念重在“生活即教育”,即重视生活与教育的联系,生活是内容,数学教育是载体。小学数学教师应把“生活即教育”理论有机渗透和融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研究,创新出更加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一)知识引入,利用生活引入知识

每一节课都需要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教学,而这些知识点的引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趣、新颖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也是从生活实际中衍生出来的。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所以通过“生活所原有”的事物引入数学知识是一种最自然,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生活大背景转入数学内部知识体系,先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或事例吸引学生,然后再顺势引出知识内容,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引入“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像和学生聊天一样问学生:“你们在家里、在上学来的路上或者学校里有看到什么是三角形的吗?”这时学生们讨论起来“衣架、三角尺、自行车、篮球架……”这就给了教师引入知识很好的时机:“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吗?”教师借助生活中事物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认知。

依据“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的观点,可以发现生活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的,对于教育而言也应当结合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也就是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可能性”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包含了“可能性”的话语,例如学生会经常听到家长说:“明天可能要下雨,记得带伞。”这些实际生活当中所出现的事物都能够引出所要教学的内容,先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进一步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创设情境,课堂走近生活实际

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落实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创造性地将教材还原到现实生活,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融合,呈现“生活画面”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让学生通过情境的构建感受到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点融入到情境当中,帮助学生去理解相应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可能性”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定义,同时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天,你和妈妈去商场,刚好赶上商场的抽奖活动,工作人员拿来一个抽奖箱,箱子里共有四个球,抽中红球获得大奖。教师可以先在箱子里放三个白球和一个红球,让学生猜想抽奖结果,随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去抽奖,验证“可能中奖”;在箱子里放四个红球,让学生猜想抽奖结果,随后抽奖,验证“一定中奖”;在箱子里放四个白球,让学生猜想抽奖结果,随后抽奖,验证“不可能中奖”。由此,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什么是“可能”“一定”“不可能”。

再如,“植树问题”部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抽象程度也比较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都会看见道路两侧整齐排列的树木,由此,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在桌上向路边的树木一样摆放整齐,随后将这排树的总长测量出来,再测量间隔数,最后数一下总棵树,结合画图分析,得出在两端都种树的情况下,计算公式为:棵树=总长/间隔+1。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实际,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三)知识实践,积极运用实践学习

数学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指出:“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可以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可以以知识实践作为出发点,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去开展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内容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

依据“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视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知识后,引导学生主动测量身边的物品,如橡皮的长度、铅笔盒的长度、课桌的高度以及家里桌椅的高度等,并进行对比,比较不同物品间长度的关系和单位的区别;在学习“统计”和“百分数”知识后,引导学生统计班级人数,计算男生女生比例;在学习“图形面积计算”知识后,引导学生尝试计算自己家房屋的面积……通过知识实践,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长度、数量、比例、面积等有清晰的认知,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内容。这些随处可见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所需要理解和熟练应用的。

知识点的实践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学习看作生活,将生活中的实践作为课堂学习的一部分,从而自主进行知识点的探究学习。同时,知识实践的过程还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紧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也会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习的质量的提升。

(四)课后作业,创新生活类型作业

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理解全部知识点,这是不够现实的,因为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存在着限制,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想要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就必须要通过课下的练习去加深理解。同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后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去创新作业设计。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创新生活作业设计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将“做”放在第一位,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摆脱传统类型的作业认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作业学习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学生喜欢去游乐园玩耍,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设计作业:游乐园成人票每人30元,儿童票每人15元,但游乐园的优惠政策规定,10人及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人20元。请问,如果有8个成人和3个儿童,该怎么买票最合适?这道题是应用题类型,这种类型的题难度一般较大,需要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根据题意去挖掘要素,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列式比较:不买团体票:8×30+15×3=285;全买团体票:11×20=220;买10个人的团体票加1个儿童票:10×20+15=215。由此看出,买10个人的团体票和1张儿童票最划算。通过这样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从而逐步形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不仅要注重将生活实际引入数学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和知识内容做出总结和归纳,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秘,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知识点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陶行知教育名录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