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互动艺术,对话幼儿心声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开展
2022-02-23叶锦英安徽省安庆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叶锦英 安徽省安庆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通过开展艺术活动,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较为单一、机械,且缺乏对幼儿精神、情感、心理活动的展示和互动交流,不利于丰富和充实幼儿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师幼互动沟通目的性不强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尚存在师幼互动沟通目的性不强的问题,主要由于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控制性,缺乏对活动中幼儿情绪和心理的关注,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互动过程中侧重于快速地完成美术活动,缺乏师幼互动沟通的有效性,没有及时观察和发现幼儿情感上的变化,缺乏对幼儿的积极引导,导致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认知发展受限,不利于幼儿美术创造力的生成。
案例:绘画活动“我的自画像”
幼儿以“我的自画像”为主题自己作画,当老师发现幼儿没有按照要求作画时,便说:“你看下老师画的是自己的样子,而你画的是什么呢?”幼儿回答:“我画的是自己的影子。”教师说:“老师没有让你画自己的影子呀,你要像老师这样画出自己。”幼儿迟疑半天不说话,随后在教师的催促下重新画了一张自画像。
通过上述这段互动对话可知,教师过分关注美术活动的结果,而抹杀了幼儿想象力、个性表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师幼互动沟通方式过于模式化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方式过于程式化、机械化,大多为固定提问式沟通和知识性沟通,表现出师幼互动沟通的低效性。
案例:绘画活动“小兔子的花裙子”
本次教学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运用图形和色彩为小兔子设计一套衣服,体会绘画艺术设计的乐趣,教师开展了频繁而积极的互动对话,教师提问:“大家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什么书?”幼儿回答:“我的连衣裙。”继而教师又问:“你们认为这本书漂亮吗?”幼儿再次齐声回答:“漂亮。”教师再问:“这件连衣裙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幼儿一齐大声回答:“白色。”
在上面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频繁发问,然而大多是封闭性的问题,内心期待幼儿说出自己预料之中的答案,而缺乏对幼儿思维的引领和启迪,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术思维和能力。
(三)师幼互动沟通内容固化单一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内容相对单一化,教师通常采用指令性的互动,大多在互动中关注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基本认知和技巧运用,而缺乏情感性、创造性的互动沟通内容。
案例:美术欣赏活动“忧愁的国王”
在本次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善用已经设计好的问题来进行美术欣赏活动,这次活动的作品是由不同颜色的色块组成的画,具有抽象气息。比如教师对其中一块色块进行分析的时候,说道:“这块绿色你们感觉是什么?”一位幼儿回答:“是青蛙”,其他幼儿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菠萝”有的说“像海草”……教师选择忽视这些与之无关的想法,说:“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个绿色到底画的是什么?”直到听到教案里已经设定好的答案,这时教师总结说:“对,这个绿色的色块画的是一个人。”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因其是相对典型的抽象画,画面中有鲜明的色彩和超常的造型设计,师幼互动沟通大多受制教师的指令,而没有从情感或思想的层面进行美术画面的讨论和交流,幼儿较少主动表达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想法,缺乏美术欣赏的情感性互动,不利于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和生成。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树立正确美术教学互动观念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环节,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大多情况下想的是怎样去画这一幅画,很少关注到艺术作品背后表达的情感,这样不利于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无法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走进作品,从而让幼儿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表达与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二)营造师幼互动的氛围
教学活动中要加大师幼互动的情感投入,努力营造平等、温馨、愉悦的师幼互动心理氛围和环境,教师可以放下权威,降低对幼儿的控制强度,运用恰当的互动语言,避免指令性互动。在活动前,教师需要以亲切的语言、欣赏的目光,耐心地等待幼儿;活动中,通过积极引导、语言或行动暗示,让幼儿意识到情绪控制的适宜方式和途径,消除不良情绪对美术活动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活动后,在师幼互动中大胆、自由地表达真实的内心情绪和想法,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接纳、尊重、鼓励、保护和回应之情。
(三)善于主动敏锐地观察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凭借自己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辨识幼儿的行为表现,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在教学中灵活预设和调整,实现对幼儿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不可模式化地进行师幼互动和学习。
在“纱线玩偶”的手工活动中,有的幼儿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探索美术材料和工具上,他们利用美术材料和工具尝试画出各种形状、色彩的线条,尽管他们的作品可能并不完美,但是也由此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积累了美术学习经验,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
(四)注重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指出学校生活应与儿童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相结合。幼儿园教育也更应如此,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表现为直观动作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教师的问题联想到生活,更容易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激发好奇心,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去观察周围世界。
案例:猜谜活动“可爱的螃蟹”
教师出示谜语:“有一小动物,长着八条腿,走路横着走。”幼儿们纷纷展开思考,橙橙率先想到了答案:“是螃蟹。”橙橙接着说:“我妈妈带我去超市见过螃蟹。”教师说:“那为什么不能是蜘蛛呢?”橙橙想了想回答:“蜘蛛没有钳子。”教师继而又问:“那蝎子不是也有两个钳子吗?怎么不猜是蝎子呢?”橙橙思索片刻说:“蝎子不会横着走,而螃蟹就是横着走的。蝎子也没有八条腿呀!”
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将自己有关螃蟹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相连,有效地提升并丰富了自己的审美体验。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增加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衔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幼儿找寻与美术学习活动相关联的生活化情节,从而在师幼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五)设置开放性的评价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拘泥于结构式的提问,而要精心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幼儿通过美术观察发现问题,并通过适时的启迪和引导,提出具有开放性、动态化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观察、思考和想象,开启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幼儿多角度地感知和体验美术作品,充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在评价环节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以免受限于教师的权威或想法而产生拘谨、畏惧的心理,难以深入探究到美术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意蕴。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尤其是美术活动中,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创作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支持。良好的师幼互动,让教师了解了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活动方向,并能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建议或启发性评价,及时改变或调整幼儿的创作行为,使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