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混龄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022-02-23李婧媛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海棠园
◆李婧媛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海棠园
幼儿时期的社会性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混龄游戏是一种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的游戏,它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社会交往需求,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供良好的示范性情境等。教师应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游戏中帮助幼儿提升社会化发展水平。
一、提出背景
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萌芽期和关键期。而混龄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游戏形式,可以为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提供更为丰富的平台,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生。
“混龄游戏”由“混龄教育”不断衍生而来,最早由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她认为要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同一个环境里进行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不同年龄层次和游戏水平的交往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本文在幼儿园每周定时定期开展户外混龄游戏的背景下,对户外混龄游戏中如何推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化: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断地向社会需求发展,并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幼儿社会化:又称“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成长为具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社会成员,是一个具有终生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混龄游戏:混龄游戏是一种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自主自发参与的游戏。
三、认识混龄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混龄游戏能满足幼儿的交往需求
幼儿生来就有交往的需求。与同伴愉快和谐的相处,可以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游戏中的交往和合作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混龄游戏更加能够促进幼儿的交往交流。孩子们在多种游戏的探索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混龄游戏可以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示范性情景
3—6岁的幼儿身心发展速度较快,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可以更容易去观察和模仿其他同伴的游戏行为。不同或相同游戏水平的幼儿都会在和同伴的游戏过程中不断提升或巩固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相互观察、感知、模仿、支持、竞争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合作,获得经验与能力的双发展。
(三)混龄游戏能扩大幼儿交往范围,拓宽交往经验
混龄游戏打破班级和年龄的限制,拓展了幼儿交往的空间。高年龄段幼儿通过互动讨论和亲身示范帮助低年龄段幼儿,从而更好地形成幼儿的责任感,提高幼儿自信心。低年龄段幼儿通过模仿学习等方式获得了更丰富的交往经验。在不断地学习与交往过程中,学习者与被学习者的身份也会慢慢转变,他们的心理和游戏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大大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四)混龄游戏能帮助幼儿打破已有认知结构,制造认知冲突,提升认知水平
幼儿的社会教育过程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皮亚杰在论述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认为幼儿的认知能力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一起开展游戏过程中,会形成不同水平的认知冲突,即皮亚杰所提出的“顺应过程”,幼儿能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组进而得到新的认知发展。如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小班幼儿的认知失衡,他们在寻找新的认知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混龄游戏中,幼儿不断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使幼儿产生社会性思维,促进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四、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策略
(一)保持充分的游戏时间和一定强度的游戏频次
游戏时间对儿童的游戏质量有重要影响,充足的游戏时间是保证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当游戏时间过短时,幼儿只能选择较为简单、容易操作的游戏,过短的游戏时间也会导致幼儿之间的交往还没有真正开始就要结束。相反,如果游戏时间较为合适或者有相应的游戏延伸,幼儿之间开展的互动和交往的时间充沛,相互交往的深度就能有所提高。
异龄幼儿间的社会交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做好长久的游戏规划,预留给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例如每周定时两到三次,一次至少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间,而在一日生活其他环节,也可以多为异龄互动创造时机,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产生碰撞、发现问题和协助解决困难,让混龄游戏真正的富有成效。
(二)综合规划游戏环境,注重环境对户外混龄游戏的支持作用
良好的环境对于混龄游戏的开展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轻松自然、内容丰富的游戏环境为游戏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契机。户外环境中的各类资源会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幼儿必须通过自行讨论协商等方式重新分配资源,来重新建构游戏的秩序和规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确保幼儿游戏行为的顺利推进,教师必须先综合规划整体游戏环境。例如规划好游戏区与休息区,在游戏区域预留充分的游戏空间,避免因游戏空间不足而导致游戏难以推进的情况。休息区也可多提供靠垫和地垫等,准备好小水壶和擦汗毛巾。
在材料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体素质的差异,也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材料之间是否会出现无法结合的情况。
(三)鼓励幼儿利用多种交往技巧,增进同伴间的熟悉程度
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往往会随着熟悉感的上升而不断增加,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利用多种交往技巧,增进同伴间的熟悉程度。例如,游戏前鼓励幼儿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其他陌生的同伴介绍自己;鼓励高年龄阶段的孩子利用询问、邀请等方式吸引低年龄阶段的孩子加入游戏;与新同伴定下次或下下次游戏的约定,在游戏结束后分享今天的共同游戏的好朋友,快速打破不同年龄班之间的隔阂。
在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不同年龄班之间也可以多进行互动,如在餐后组织不同年龄班的孩子一起牵手散步,或是多开展“大帮小”主题教育活动。
(四)多种方式巧妙利用矛盾冲突,把握教育契机
在混龄游戏中,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准确把握这一契机,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在冲突矛盾中学习。
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手,观察幼儿之间是否有独自解决冲突的能力。冲突和矛盾能为幼儿带来全新的体验,刺激他们社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过度保护则会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反而不利于他们社会化的发展。教师在适时介入时应该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定位,要在不改变幼儿意愿的前提下,协助幼儿解决问题。例如不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集体回顾,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和游戏中的交往经历,帮助他们提炼良好的交往方法和交往技巧。还可以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注重游戏后的反思,通过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将个别化的经验转化成集体的经验。
(五)转变家长观念,从家园共育角度推动混龄交往的顺利进行
幼儿学习与生活的第一教室是家庭,而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园必须携手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和育儿观,让家长认同户外混龄游戏对于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价值,放手让幼儿和异龄的同伴一起玩耍。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照片等形式帮助家长认识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交往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鼓励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公共场所与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往,扩大幼儿的交友范围。家长应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交往技巧,协助幼儿体验社会交往中的积极情绪,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