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为本,有效管理
——浅谈小学学校管理的困境及突破

2022-02-23冯江华

关键词:管理者管理工作学校

冯江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第八小学)

校园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具体开展各类教学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环境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效率的提升不仅能使教师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为小学生做出正面示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觉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小学管理者应基于本校管理情况的考察改革管理方法,投入更多精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以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小学学校管理的困境

(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与管理方式都影响着学校管理效率的提升。当前,我国部分小学学校管理者无法做到及时更新教学管理观念。管理观念的滞后导致管理行为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需求不相符,最终造成管理的低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分学校管理者逐渐认识到更新管理观念的重要性。然而,观念的改变无法一蹴而就,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依然渗透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部分学校管理者受到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升学率上,教师投入更多精力提升教研教学效率。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缺乏联动思维,将学校管理工作与具体的教学工作人为割裂开,这导致不同管理环节的综合效益不高。实际上,教学工作本身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能够为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以联系的观点看待学校管理问题,将学校管理的不同方面、不同环节视为一个整体,做到由点到面,逐个解决管理问题,兼顾管理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过度侧重硬件建设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小学管理工作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小学获得的建设资金也越来越充足,这为管理者加强学校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部分学校管理者看不到软件建设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这造成小学校园的软硬件发展不均衡。如管理者盲目建设硬件基础设施,造成资源的浪费。部分管理者忽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看不到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甚至认为无法帮助学生提升成绩的软件建设是毫无意义的。正是由于受到管理者错误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却一片荒芜。学校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够重视,学校最终只能成为“教学”而非“教育”的场所。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须平衡对软、硬件的投资,既要夯实小学学校管理的硬件基础,使校园硬件设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又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校园软、硬件设施发挥合力,共同作用于打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管理体系不完善

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较强,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也较为多样,因此做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较高。目前,许多小学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相关工作人员执行工作的效率较低,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任务。尚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仅无法为建设良好教学环境提供保障,还会打击教师的教学信心,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这启发小学学校管理者提升各项制度的针对性,同时完善管理制度,以学校管理需求为依据不断完善本校管理制度,逐渐形成特色化的管理体系。

二、摆脱小学学校管理困境的措施

(一)更新管理观念

新形势背景下,小学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应当及时更新,还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改变以往盲目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管理经验的现象,充分考察本校管理需求,探究具有实践管理意义的策略。如利用网络电子问卷调查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以匿名形式进行调查,提升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借助大数据系统分析调查结果,寻找学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其次,传统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学生通常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似乎管理学校只是管理者与教师的工作。在“以校为本”理念下,学生既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参与管理的主体,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应当得到重视。学校管理者可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过程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例如,在校内设置“学生信箱”,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学校管理、建设的意见,学校管理者须及时回应学生的建议与质疑,并将可行的建议纳入学校管理规划之中。或是在各个班级中设立班委会,鼓励其他学生通过班委会反映自己对学校管理的建议,以此提升学生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感。

最后,学校管理者应从宏观角度看待学校教学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关系,把握二者的联系。学校管理者应更新管理观念,改变校园管理的氛围,使应试教育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调整评价管理工作成效的各项指标,改革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与此同时,学校管理者应将能够体现学生素质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基于自身特长不断深入学习,体现教学管理的人本理念。

(二)改善管理软环境

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做支撑,管理者仅注重打造硬件环境,忽视软件环境塑造的行为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应当进行改变,小学学校管理者应当注重校园内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一,加强校风建设,不断完善校规校纪,并在管理过程中执行、落实校规校纪,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在良好的校风环境中,各项教学、管理工作能更加顺利地开展。第二,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如在特殊节日举办与节日主题密切相关的活动,在雷锋日开展学雷锋活动,鼓励学生将助人为乐的精神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校园公屏上轮播《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电影的片段,营造爱国教育氛围;开发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举办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传承民族文化;结合社会时事开展生命教育,如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完善管理体系

制度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具有实效性的学校管理工作须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撑。与学校管理有关的制度应以明确的形式呈现出来,起到约束、警示的作用。例如,学校管理者以海报的形式展示部分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校规校纪,并将海报张贴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中。或是制作校规校纪的横幅,将横幅挂在校园的显眼处,以此提醒师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各个班级则可以制作特色化的班规班纪,以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相关内容,引导班内的教师、同学自觉遵守班规班纪。

具体而言,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管理者的责任。为提升管理效率,学校可在管理体系中单独设立管理部门,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的具体负责人身上,确保负责人起到管理、监督的作用。二是明确负责人的管理范围,通过准确界定管理范围,避免漏管现象的出现,切实提升管理效率。三是明确管理的主次关系,实现均衡管理。小学学校管理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学校管理者须实现管理目标的均衡化,如要求教务处负责教学方面的工作,德育处则负责校风校纪的管理工作等。

(四)组建高素质管理团队

学校管理团队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管理质量,因此,组建高素质管理团队对摆脱小学学校管理的困境有着重要意义。第一,管理者须充分考察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组建结构均衡、能力全面的管理团队,为解决不同管理难题奠定人才基础。第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动态提升。在信息化教育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尤其需要关注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以此提升管理效率。另外,学校还要注重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培育,使管理人员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摆脱学校管理困境。

总之,正确的管理方式最终能够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者应当将“以校为本”的理念渗透在管理的全过程中,以学校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依据制订管理规划。同时,学校要兼顾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管理方法的创新,以新理念指导管理工作,以新制度支撑管理工作,以新方法实施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为学校赢得光明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管理者管理工作学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学校推介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