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台民俗”的展览陈列设计
2022-02-23林莉
林莉
(厦门市博物馆,福建 厦门 361012)
0 前言
“闽台民俗”展览是厦门市博物馆四大基本固定陈列之一,展示闽南和台湾两岸的习俗和风土人情,表达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美好情怀,是具有代表性特色的主题展览陈列。在现代博物馆展览陈列中一般要经过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施工形成展览三个阶段,接下来作者以“闽台民俗”展览为例,就陈列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博物馆的展览陈列
博物馆展览陈列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教育为第一功能,以研究、观赏、保护、传播为目的,保证展示、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它是有别于其他普通场所举办的展览。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是物和人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成为新时代展览陈列的一个突出特点,通过对文物深入浅出的解读,传播文化知识,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和升华,观众从自身选择性的记忆出发对文物有新的理解和创造,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人们从传统的被教育模式转向自我的主观学习、创新发展的模式,这是当今社会对博物馆展览陈列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闽台民俗”陈列是在厦门市博物馆二楼的大展厅空间内进行陈列的,是通过特定的展品、设计展示形式包括配套设备等,向大众有效地传递闽台两岸地缘近、血缘亲,语言相同、习俗相似的民俗传统文化思想,在一定资金和时间投入的条件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贴近人们生活的陈列手段,来传播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一个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是以收藏展品为基础的,首先,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有目的性地主动征集文物,而不是传统被动征集模式,要广泛地面向大众征集与展览有关联的文物展品和相关资料,如果缺乏一定数量的展品,也不可能形成一个博物馆的展览陈列。
其次,有了展品以后就要很好地进行保管,很多历史文物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者,一旦毁坏、破损都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保护文物有了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博物馆人可以利用更好的技术手段保护收藏展品,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基础职能。
再次,我们要深入研究每个展品的内涵和意义,将深奥的知识转化成为科研成果,这是策划展览的重要一步,也是制定展览设计的骨架和支撑。
最后,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人们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人们。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参观博物馆从而获取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成为展览陈列的良好延伸。
2 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意义
2021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博物馆是一个很好沟通古今的媒介,其通常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和传播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对展览的学习,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穿梭在历史和现代文明之中,感受时代变迁,陶冶自我情操,从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发展。当今现代博物馆展览陈列在设计前期工作中征集许多历史文物,在展览施工过程中精心设计和筛选陈列展品,运用美学的设计、艺术手法、设计要素,根据展览建筑主体来设计展线,采用了高科技的现代手法,丰富展览的多样化形式,发挥文化创新机制,展现出具有观赏性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魅力的展览馆和博物馆。
展览陈列设计中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是尤为关键的两个步骤,在实践过程中内容策划者和形式设计者之间很难达成协作。内容策划者具备文博专业相关知识结构,而形式设计者多具备美术功底相关知识结构,因具备的专业知识不同,往往出现一些沟通上的问题。但二者要紧密合作才能制作出良好的展览,要各有取舍,以达到协调一致,达到展览内容和艺术性的完美传递。
3 展览陈列的技巧
3.1 明确主题
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一般分为基本固定陈列、临时展览陈列、室内展览陈列、室外展览陈列等类型,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展览,都要从确定主题开始,主题是一个展览的灵魂,是所有展出展品要串联起来的中心思想,在主题的研究上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让主题能够有特色吸引人们的眼球,在展览主题内容上,要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便于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可见,一个好的展览主题就是这个展览成功的一大半。“闽台民俗”展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闽南传统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春、夏、秋、冬的农历时间为轴线,展示各个季节里闽台两地的风俗习惯和民俗特色,通过对比串联起两地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作商旅等方面的内容,为观众展示自古闽台一家亲的主题思想,展览中增加了发散性思维创造,也融入了现代文明的元素、古今内容的对比和融合,使展览更加贴近现代实际生活,有着更多的陈列实用性。
3.2 运用特殊技巧
展览应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展厅的空间设计、多层次的空间感上,让观众在参观进程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感。根据展馆主体建筑的实际情况,在陈列设计中对空间利用方面进行精准巧妙的设计,展览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把空间设计得开阔明朗,展览动线简明轻快。同时可以利用不同的造型边框设计,让展厅有移园换景的空间立体感,塑造出多个空间层次感,来凸显鲜明的民俗特色展览风格。“闽台民俗”展览在形式设计上利用展品背景场景、局部边框造型、闽南建筑造型和小桥流水人家造型等来分割展厅的各个空间,利用展览中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就不会让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感觉到枯燥无味或者有大同小异的体验感,空间流畅地切换可调动、引导参观者的兴趣,就如同寻宝记一般,带领参观者主动去探究下一展厅的其他民俗知识,不断启发参观者自我的主观参观意识,提升整个闽台民俗展览的参观效果。
在此展览中重视设计展品的摆放位置,结合每个展厅展示布置的内容需求,搭配相对应的展品陈列,进行精准设计布局,根据所展出的展品类型,设计出相适应的展柜,同时还要赋予美学的设计立体感,比如对银币、徽章等精致细小的展品采用小展柜分别陈列,每个小展柜又可以叠加成为一个艺术造型统一在一个位置展览陈列,这样展柜之间又形成一个艺术创作的艺术品,给参观者一种另类的设计感。又如木偶戏展示则是可以使用悬空设计,直接安装在展墙上简洁大方的长方形展柜,这样可以把木偶人的头部、手部配件等展品一一平铺排列在展柜里,按照人体适宜的高度精准设计,满足老人、孩子和残疾人的不同观看需求,增加展览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再如侨批文化展柜陈列着许多侨批、汇票、家书等展品,因为数量比较多就采用整面墙的立体通柜形式来展示,参观者可以通过大通柜的展示鲜明感受到当年从不同地方不同年份寄回的侨批封、家书、汇票的差异,感受到那个年代在海外经商的华人华侨想要寄回家书和汇款是多么不容易,从而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在设计展览时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对现有的博物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研究,要消化分析展览里需要的大量相关有用的资料,去除不需要的资料,可以运用知网、万方、中国基本古籍库等技术手段来搜集缺失内容的相关资料,管理和利用好展览中必备的资料。在这些相关资料里,图片资料是一个很庞大的部分,因此展览中图片的设计也成为展览陈列设计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如何挑选合适的图片上墙,每张图片的位置、大小尺寸、图片的每个背景墙要如何搭配设计,每面墙设计的图片应该是多少张,留白的部分要怎么分配等方面都需要认真设计研究,展览陈列设计和施工是不断地讨论、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在“闽台民俗”展览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图片,直观展示闽南红砖建筑和历史文化底蕴,有的图片是年代比较久远的珍贵老照片,有的图片还有破损。对于图片修复、完善和利用方面在展览设计中也是努力尽可能地做调整、修复和再利用,使每张使用在展览中的图片都以最好的姿态面向观众,诉说图片里的岁月故事。
在展览设计中设置了多个生动有趣的场景,如闽南街头巷尾的炸豆腐摊、卖泥人摊、卖肉粽摊和苹果摊,孩子们在街上玩滚铁圈、跳格子、打陀螺等游戏场景,都运用声光电等模式,营造空间氛围感,通过音乐、灯光的变换、语言音频的滚动播放等设计技巧,有重点突出闽南街头的特色街景,利用明暗对比的光线让参观者有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别具一格的街头文化,呈现出独领风骚的传统闽南风味文化,增加参观者和展览的互动性、参与性,让参观者在参观展览后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除此之外,“闽台民俗”展览也十分重视其他细节设计处理,如在说明牌的展示设计方面,设计者都是根据展柜大小设计合适尺寸的说明牌,展柜里采用亚克力白色的材质制作说明牌,语言文字上使用黑色中英两种语言的编辑设计,字体大小粗细方面都形成一定的统一规格,在形状设计上以大方端庄朴素为主;在灯光应用设计上,重视展厅渲染氛围的营造,利用不同的光源来呈现出不同的情境,基础灯光和闽南文化这一思想内容协调一致,展柜灯光设计选择合适的光源,避免长期照射对文物产生损害,重点部分展览的灯光设计是为了凸显对比度,产生视觉上的强调性,加深观众的印象感。总而言之,不论是什么样的灯光在整个展览中都协调融合一致,给民俗展览在氛围锦上添花,烘托出展览的中心思想内涵。
3.3 运用高科技手段
3.3.1 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
博物馆展览设计可以根据大纲内容、展示需求等方面,巧妙设计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为观众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展览所要表达具体展览内容。“闽台民俗”展览就设计了一个大型沉浸式体验空间展示闽南土楼之美,通过用传统工艺复原制作一个圆形的南靖土楼微缩实景,人站在圆形土楼内部的中心感受视频带来的视觉效果,天花板上的射灯营造了土楼内部结构和部分陈设的场景,呈现出闽南特色建筑土楼方方面面的美和智慧力量,让参观者无不对古人用黏土夯筑出如此伟大的建筑而拍案惊奇。这样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比用文字说明、图片展示的方式介绍土楼建筑结构更具有说服力,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沉浸在土楼的美景中,感受在一百多年前科技水平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没有起重机、吊车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手里有限的材料,集齐无数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创造力,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建造起这样了不起的大型特殊建筑群体,来满足当时人们的群居生活,这也是古代闽南人的智慧结晶。这样的沉浸式空间可以多角度、近距离让参观者感受到厦门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参观者有限的参观时间里领略厦门建筑群体的发展变化。这也是部分传统展览里所欠缺的展示部分,希望在以后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中可以良好应用。
3.3.2 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身临其境感的科技手段
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要重视对参观者的互动参与度,提升参观者主动参观学习的能动性和主观性,通过各种设计理念吸引大家的专注力,让参观者参与融到展览里,成为展览不可或缺的内容,诱发参观者的主观兴趣,通过参观后得到肯定和认同感。“闽台民俗”展览在场景再现展示运用上,设计虚实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如墙上的绘画虚景延伸至地面的实景,地面的模型实景和绘画里的虚景相互辉映,场景融为一体,搭配天花板上的投影定时滚动播放,通过声音、灯光、电子等科技手段,呈现出一个完美协调的微缩场景供大家观赏。在闽南传统的结婚仪式和祭祖仪式两个场景中普遍运用这个手段。在婚嫁习俗展示部分,用传统花轿展品在大型绘画虚拟背景模拟下,呈现新娘坐着花轿在迎亲的路上前行,下一个陈列设计画面就来到了用红木家具陈设满屋的闽南实景新娘房里,新郎给新娘揭开红盖头的场景,虚景和实景相结合,让游客参与融到闽南传统的婚嫁习俗画面里,深入体会感受这个习俗带来精彩的每一瞬间。在祭祖习俗展示部分,由于征集到的闽南传统红砖民居装饰老物件的数量有限,没有办法完全用真实的展品完全复原实景呈现给大家,于是采用了一半虚景纵深感喷绘结合一半的屋顶实景展示,形成虚实搭配的大型场景,再现了闽南人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表达了对逝去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祭祖习俗的重视和继承,从另一个角度传承和发扬闽南传统文化。
4 展览陈列设计的效果
在现代博物馆中不论是什么样主题和形式的展览都强调以人为本,展览是为了服务和满足人们有意义的学习,展览作为特殊的载体,有着特殊的优势,通过大量资料以实物的方式向参观者表达内涵和文化信息。这就要求在现代的展览陈列设计中发展更多服务观众的设计,达到展览形式的新颖化,但也不能天马行空,脱离现实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展览陈列设计中可以深挖文物的内涵,老故事、老物件也可以设计延伸出新内涵,在新时代下从不同角度来表达文物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像“闽台民俗”主题展览类型的设计方面可以在内容上合理结合当代进行创新,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讲好新的闽南故事。同时也可以开展网上数字展览陈列,利用VR和三维立体的空间展览让更多人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展览陈列给大家带去的美好文化盛宴。
相关展览的配套活动和服务的设计也是展览设计的一个延伸部分,根据展览内容设计一些民俗宣教活动,可以针对部分人群进行专门主题的社教活动,如举办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小讲解员活动、寻找镇馆之宝的民俗探秘活动等。或引导观众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通过展览让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文物或者内容,开发设计出观众最喜爱的文创商品。也可以让观众利用现有材料自己动手做展品,把文创展品带回家,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展览延伸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也随之发展变化,在展览的设计理念上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加以创造发展,应用多种变化的展览路线、高低起伏的展览节奏、移园换景的空间布局,是现代博物馆展览人需要好好研究陈列的方向。在展览中遵循陈列设计原则,选择适合的展示手法,去建设适合主题的博物馆展览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要紧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