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水稻穗颈瘟的发生 特点及其 综合防控技术

2022-02-23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期
关键词:稻种稻瘟病盐水

姜 洪

(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心,辽宁辽阳 111200)

水稻穗颈瘟俗称掐脖瘟、吊颈瘟,是发生在穗基部穗茎节上的稻瘟病,是稻瘟病中危害水稻最严重的一种形式,被称为“水稻癌症”。 穗颈瘟发生广泛、危害严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是辽宁省水稻最主要的病害。辽宁省在7月下旬至8月初,水稻处于孕穗期和抽穗期,阴雨天气频繁,气温利于穗颈瘟的发生和流行。了解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特点,应用最新的水稻穗颈瘟的综合防控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生产安 全、增加农民种稻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穗颈瘟的症状

穗颈瘟发生在穗基部的穗颈节,病部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病斑逐步围绕穗茎节扩展成环状或上下扩展形成条斑,长度可达 2~3 cm。因品种不同,受害穗颈部位分别呈黄褐色、褐色或黑褐色,局部坏 死,中断植株养分向穗部运输的通道。发病早的植株因穗颈较早死亡,病穗一般不能灌浆,形成白穗;发病晚的植株或病情较弱时,谷粒不饱满,瘪粒增加,粒重降低,米质变差。湿度高时,穗颈节、穗轴可产生灰绿色或灰褐色霉层。穗颈瘟发生严重时,田间呈灰白色至暗灰色。穗颈瘟发病穗率每增加1%,产量损失一般增加 0.5%。发生穗颈瘟的水稻,通常枝梗瘟、粒瘟也会严重发生,进一步增加产量损失。如果不防治穗颈瘟或防治不及时,一般年份,可导致稻谷损失30%以上,严重年份减产可达 70%~80%。

2 水稻穗颈瘟的病原菌

穗 颈瘟是由稻瘟病菌(PyriculariaoryzaeCavara)侵 染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1]。稻瘟病菌的学名经过多次更迭,根据目 前真 菌最新的分类和命 名方 法,稻瘟 病菌(Pyriculariaoryzae)属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粪壳菌 纲(Sordariomycetes),巨座壳目 (Magnaporthales,又称大角间座壳目),梨孢 科(Pyriculariaceae),梨孢属(Pyricularia)、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Cavara)[2-3],异名稻大角间座 壳(MagnaportheoryzaeB.C. Couch[4],简称M.oryzae,是 稻瘟病 菌的有性态)。稻瘟病菌 侵染水稻组织 ,从中吸取营养 ,然后杀死细胞组织,引起局部性坏死,病菌 在坏 死组织上继续发展 形成 分生孢子,是半活体营养病原菌。

稻瘟病菌分生 孢子 通常有2个隔膜,为3细胞洋梨形。稻瘟病 菌繁殖能力 强,借风雨等途径 扩散传播,循环为害。少量的菌源,在发病条件适宜时,也能造成严重的灾害。稻瘟病菌有多个种群,不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优势种群,而且优势种群更替频繁,给稻瘟病防控造成很大困难。

3 穗颈瘟发病特点

稻瘟病菌 主要 以分生孢子和菌丝 在病 稻草和病谷上越冬。到第2年,当温度、湿度适宜稻瘟病菌生长时,病菌产生 大量 的分生孢子,然后借风雨、种子 等途 径扩 散传播。水稻种子上的稻瘟病菌,可造成苗瘟、苗叶瘟。本田中留存的补苗用秧苗,易感染叶瘟,与病稻 草、田间水稻植株病残体、周边发病地块,构成本田稻瘟病主要的初侵染源。水稻抽穗至齐穗期,是穗颈瘟的集中发病期。

在辽宁稻区,穗颈瘟发生程度,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降雨和温度密切相关,平均每5年左右大发生一次。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 93%以上[5],适宜侵染温度为 24℃左右。低温(15℃~25℃)、多雨、多雾、日照不足、稻穗湿润时间 8~11h以上、氮肥施用过多,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另外,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6]。

4 穗颈瘟的防治方法

水稻穗颈瘟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病害,一定要做好预防。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抗病高产优质品种为基础 ,做好选种及种子处理,带药移栽,加强农业防治,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预防。

4.1 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或杂交种)

应用抗病新品种是防控水稻穗颈瘟的基础。不同品种对穗颈瘟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抗病性也不同。多数抗病品种在大田推广后 3~5 年,抗病性会减弱或丧失,要淘汰上年感病品种(或杂交种)。水稻品种定期轮换更新,有利于穗颈瘟的防控。要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选用适宜本地区的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下列近4年内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可优先选用,并做好品种搭配,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

辽宁中部平原稻区:可选用锦稻 109、元发稻6号、天域稻 18、天域稻6号、锦黑稻1号、盐粳 337、盐粳 219、万利粳1号、盐粳糯 30、阳光稻 63、稻源8号、稻源 16、誉粳5 号、浑粳 219、隆粳 852、勇华粳 508、营春粳6号、盐粳1403、隆粳 772、辽粳 1499、桥润粳9号、辽粳 1305、锦稻107、元发稻9号、辽粳 237、盐粳 22、盐粳糯 66、辽粳 401、田粳 396、连粳1号、隆粳 678。

沈阳以北中熟稻区:可选用沈农 625、沈农 511、沈农508、秀秋稻 369、十新稻 405、美锋稻 336、北粳 1705、美锋稻 271、铁粳 1507、美锋稻 251、鸿粳4号、锦稻 313、北粳1604、富禾稻 9463、浑粳 377、盛粳5号、北粳3号、彦粳软玉1号。

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可选用天源稻 816、铁粳 17、沈农稻 546、美锋稻 115、美锋稻 113、美锋稻 63、粳优 653、铁粳 16、裕赓香1号。

大连、丹东沿海稻区:可选用花粳 1812、丹粳 16、辽粳2501、锦稻香 208、辽粳1540、丹粳糯3号(糯 稻)、丹粳23、粳优 165、富友稻 336、辽粳 168、丹星稻2号。

4.2 进行盐水或硫铵水选种

通过选种,不仅去除不饱满的种子,确保苗齐苗壮,还可去除大部分带菌种子,减少菌源,增产效果明显,一般增产 10%以上。在播种前 7~10d左右,可用比重 1.13的硫铵水选种。具体做法:用 50 kg 水加 15 kg 硫铵,充分搅拌,使硫铵溶化,使选种液比重达到 1.13。硫铵难溶于冷水,要先用温水溶化。可用新鸡蛋放入选种液测试选种液的比重。鸡蛋横向浮出水面1元硬币大小即可。将稻种放入选种液,搅拌,捞除上浮的秕粒、不饱满种子和草籽等杂物,选种后控干稻种。硫铵水选种可不必清洗,硫铵水选种液可作为肥料使用。也可用盐水选种 :50 kg水加11~12 kg 左右大粒盐(或精盐),充分搅拌,使盐溶化,配成20%左右的盐水,使盐水比重同样达到 1.13[6]。用盐水选种操作要迅速,水稻种子在盐水中不能超过5min,以 防盐分影响种子发芽。盐水选种后,为避免产生盐害,要将饱满的稻种在清水中清洗 2~3 遍,洗净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盐分,达到用舌头舔不咸为洗净标准。不洗盐的稻种,发芽率一般降低 10%~20%,而且发芽不整齐,易出现畸形苗。

4.3 做好种子处理

可选用 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商品名:利农)300~400 mL,加水 稀释至1.5~2.5 L,搅拌 包衣稻种100 kg,晾干后催芽播种或晾干后直接播种。或用 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商品名:入田)1.5~2.0 L,直接干籽拌种包衣 100 kg 水稻种子,药剂处理稻种后再进行浸种催芽,包衣不会降低稻种的发芽率。上面2种药剂可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等种传和土传病害,并且促进根系生长。也可用 85%强氯精可溶粉剂(三氯异氰尿酸)300~500 倍稀释液浸种 48 h。另外,软盘育苗要尽量采用苗后茎叶处理的方法,进行药剂除草,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长,培育壮苗。

4.4 带药移栽

在秧苗移栽前,可选用 75%三环唑 WP1500 倍液,或 40%稻瘟灵 EC 100 g/667m2,对水 40~50 kg 均匀喷洒秧苗,预防稻瘟病,减少菌源。

4.5 农业防治

本田 整地时,打 捞浮渣,可减 少部分菌源 。适期早育苗,早插秧,有利于降低穗颈 瘟的 发病率。处理销毁病稻草,尽早移除本田的补栽秧苗,减少菌源。施用硅肥、钾肥,配方施肥,分期施肥。化肥不能过量,有机肥也要适量。干湿灌溉,保持根系活力 。在 分蘖末 期,当 总苗 数达够计划苗数的 80%时,要及时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植株抗病性。

4.6 药剂防治

药剂 防治 是防控穗颈瘟 快速 有效的措施。植保无人机喷药,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不伤水稻根系,要优先采用。为确保防 治效果,一 要坚持预防为主,确定合 理的用药时期。二要选用高效低毒新型药剂,轮换用药。三要采用合理的飞行参数,确保喷药质量。

植保无人飞机进行施药作业时,要按厂商标注的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和防效,避免漏喷、重喷、雾滴漂移药害。一般飞行高度在水稻冠层上方 1.5~2.5 m,飞行速度3~6 m/s,有效喷幅应在旋翼展开最大直径的 2.5 倍以内[7],每公顷喷施药液量 15.0~22.5 L。一般飞防助剂按 0.5%~1.0%比例混入药液中。几种农药混用时,要先进行试验,并按照“先固体后液体”的顺序,加入不同类型的制剂。一 般先在桶中注入 1/4~1/3 的水,按照叶面肥-可溶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剂-乳油-助剂的顺序依次加入,每次加入时搅拌均匀。水稻扬花散粉期,要选择在 10:00之前或 15:00 之后喷药为宜,以免影响水稻授粉。与水产养殖区设置 30m以上的隔离区。风力大于4级应停止喷药。水稻叶瘟、穗颈瘟药剂防治方案(初次用药)见表1。

表1 水稻叶瘟、穗颈瘟药剂防治方案(初次用药)

防治穗颈瘟,一般水稻破口前 5~7d进行第1次喷雾,齐穗期(第1次喷雾 10d左右,穗茎节尚未抽出时)进行第2次喷雾。拔节期至灌浆期气象条件适宜发病时,要连续用药 2~3 次,间隔 5~7 d。烯丙苯噻唑是抗病免疫激活剂,持效期长,预防穗颈瘟施药1次即可。在孕穗期和抽穗期,降雨频繁,要利用手机、网络、广播等途径,密切关注中短期天气预报,利用降雨间隙,及时喷雾。

猜你喜欢

稻种稻瘟病盐水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为什么菠萝要在盐水中泡过才好吃
大树“挂盐水”
泉水与盐水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